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2016-12-13苏昭军
苏昭军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设置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对新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一、引言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设置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不利于有效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内容设置有所变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要求数学教师要适当创新教学模式,配合新教材的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不合理
数学学科的内容与语文、英文等学科内容相比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担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足,通常采用照搬教材的方法进行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新课程的改革意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降,还会使学生缺乏培养、训练思维能力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在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的同时,高中数学学科设置也同样进行了改革,且高中的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与实际的教学要求不符合,也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教师为主体
新课程的设置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然而实际上,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灌输法”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牢牢占据着主体的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像是观众而不是学习主体。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忽视还表现在学生在课堂的发言率较小,一堂数学课中,几乎一半的学生没有举手发言过或者没有被教师点名发言,这对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极其不利。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一)实现任务教学
任务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派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任务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重新成为课堂的主体。任务教学法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指挥着学生的小组分配、自主学习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和进度等,而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两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任务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任务的布置最好在教学的前一天,方便学生有时间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进度,尽量不参与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探究学习,在不断的讨论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学生对一般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已经十分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想法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提高多媒体技术操作水平,在课件的制作方面多下功夫。例如,在讲解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技术设计使课件上的函数图像能“活”起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内在发展。深入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自由活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师生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方式或者通过在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游戏的方式来加强。例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学习绕口令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这样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教学方式不合理;第二,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为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任务教学;二,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