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2016-12-13孔英戈衡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食用试剂盒农产品

□ 汪 华 孔英戈 潘 萍 雷 倩 衡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 汪华孔英戈潘 萍雷 倩衡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快速检测技术检测周期短,可快速、广泛地筛查农产品,帮助监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控制。2016年实施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可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食用农产品,意味快速检测技术用于食用农产品初步筛查得到法律的认可,这将极大促进快速检测技术在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中推广应用。本文介绍目前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应用概述

2006年起,云南临沧市在辖区内的6个县、区内推广酶抑制法测定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监控生产及流通的蔬菜农残情况,使该市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逐步降低,蔬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2007年,贵州省独山县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主要用于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的农残快速检测;到2013年,全县累计抽检农产品样品6 551个,不合格率逐年下降。快速检测为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提供技术支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杭州市于2011年底开展水产品快速检测。在水产品生产领域建设53个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点,主要检测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及孔雀石绿的残留。该项工作提高该市对水产品的监管能力,也促使养殖者主动开展自检,加强产品质量监控与提升。石家庄市2008年开始采用孔雀石绿、氯霉素快速检测试剂盒监测产地及市场水产品,日均检测样品达45个,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成为该市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之一。甘肃省天祝县2015年采用快速检测技术抽样检测辖区内养殖的牛、羊、猪等畜禽的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醇等廋肉精类物质。2013年,南京市随机抽取猪肉、鸡蛋、牛奶等800份畜禽产品,运用高灵敏度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卡、ELISA试剂盒和超高液相串联质谱方法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

食用农产品流通量大、销售周期短,易腐烂变质,要求检测过程简单、周期短,能快速出结果,以及时监管,快速检测技术是食用农产品检测的理想方法。从上述实例可看出,快速检测已用于蔬菜、水产品、禽肉等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非法添加物等污染物检测,明显提高食用农产品监管工作效率与质量,也对提升当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积极作用,有重要应用价值。

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若要应用于食用农产品的日常监管,仍有一些客观问题亟需解决。

快速检测方法标准较少

按照相关法规要求,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必须采用国家规定或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目前,仅有2002年颁布的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快速检测方法,且限用于茶叶、肉、蔬菜的检测,而上述监督管理部门还未发布快速检测方法。因此,可应用于食用农产品日常监管的快速检测方法非常少,客观上束缚快速检测技术在日常监管中的应用,使监管部门应用快速检测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快速检测试剂质量较差

目前,快速检测试剂生产监管不完善,也缺乏相对统一的质量标准,企业各自为阵,质量优劣难辨。有学者对市面销售的吊白块快速检测试剂盒与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免疫胶体金、硝基呋喃类代谢残留与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产品进行验证,发现不同品牌的同种类产品在检出限、准确度、稳定性方面差别较大,某些产品的假阳性率达30%以上;同种产品的不同生产批次间的性能也不稳定,由此可见一斑。市售快速检测试剂鱼龙混杂,给快速检测试剂采购造成很大困难,阻碍快速检测技术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的普及。

基础条件差

国家一直对实验室分析投入较大,而快速检测作为非法定的分析手段,获得资源较少,检测所需仪器及设施欠缺,仅在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配备快速检测车、检测箱等设备。快速检测工作一直没有固定的检验场所,也没有其他的实验设施,许多情况下检验人员仅依靠快速检测箱开展工作。简陋的工作条件已无法满足现今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的要求。食用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检测项目多,需要较完善的快速检测配套设施及专业的检测人员,以保证快速检测结果可靠。目前快速检测所需的基础设施欠缺,快速检测工作开展困难。

建议

加快新方法认定,拓宽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范围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内首个针对检测试剂盒的评价标准《商品化食品检测试剂盒评价方法》(SN/T 2775-2011),统一了快速检测试剂盒的评价方法。这对快速检测新方法的认定起到促进作用。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尽快按照评价标准认定一批快速检测方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方便相关机构采用。长远来看,应制定快速检测产品认定的管理办法,明确主管部门、认定流程、认证要求等内容,使生产企业能够及时对接,提高新方法的开发及认定效率。

加强日常监管,规范行业秩序,逐步提升快速检测产品质量

目前,认证制度是国际上规范快速检测产品质量通行的做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官方注册(备案)制,如美国,仅要求生产企业向主管部门提交技术资料供审查,以获得注册号;二是第三方机构或组织认证,如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 AC)、法国标准协会集团(AFN O R)等,其提供整套科学的评价方法验证快速检测产品,甚至对生产企业进行现场审查。国家农业部、食药监总局曾出台过针对各自监管工作所需的快速检测产品的认定办法,但运行效果不佳。鉴于我国快速检测行业起步晚,企业自律意识不强,监管工作应以日常监管为重点,以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生产秩序为目的,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快速检测产品的监管办法,明确监管部门、监管手段、监管环节等内容,及时遏制行业乱象,使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另外,考虑适时引入第三方认证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树立行业榜样,促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建设快速检测应用平台,打通快速检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为使快速检测技术尽快在监管工作中发挥作用,监管部门可在农贸市场等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的地方提供固定检验场所,配备基础性的仪器设备与辅助设施,安排专业的检测人员,使其尽快具备常见污染物检测能力。随着监管工作的深入,可以此为平台,不断丰富快速检测项目或加入其他相关监管内容,使其更符合监管工作的需要。四川省广元市出台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站能力要求的地方标准,将快速检测站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设施建设及后期维护运行提供参考。

加大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快速检测队伍

食用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送检集中,快速检测人员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处理多种样品,这对其专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一直以来,快速检测人才十分缺乏,原有的一线检测人员多数未经过系统学习与培训,高素质的专业快速检测人员更加少。随着各方面条件成熟,快速检测应用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专业快速检测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应加大快速检测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适应食用农产品监管需要的快速检测队伍。首先,制定合理、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快速检测队伍;其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晋升通道,为快速检测人员业务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更多机会;再者,持续优化人才结构与梯队,使快速检测队伍始终保持较强的战斗力。

结语

近年来,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学者开发出许多新材料、新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等。随着国家法律对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可和检测试剂盒评价标准的颁布实施,快速检测方法在食用农产品监管中的应用也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有关部门应加强快速检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并提升快速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检验能力。可以预见,在食品监管形势趋严的大环境下,快速检测技术在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工作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汪华(1984-),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

猜你喜欢

食用试剂盒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GlobalFiler~? PCR扩增试剂盒验证及其STR遗传多态性
GoldeneyeTM DNA身份鉴定系统25A试剂盒的法医学验证
农产品争奇斗艳
食用芹菜六注意
牛结核病PCR诊断试剂盒质量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