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

2016-12-13曹明宇李亚辉程景民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发文食品检验

□ 郭 丹 王 婷 曹明宇 李亚辉 程景民 山西医科大学 管理学院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

□ 郭丹王婷曹明宇李亚辉程景民山西医科大学 管理学院

为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现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有的研究进行文本表征统计,进一步分析研究内容与特点,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下一步研究路径与方法,以期为落实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内容分析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需求不断扩大。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的不健全、不统一,检验检测机构的重复化、检验检测体系的不完善已严重制约食品安全监管效力的发挥[1]。2015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到2020年,建立完善以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市、县级检验检测机构为基础,科学、公正、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总体目标。在这样的顶层设计下,如何实现我国各地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发展路径、落实步骤,是目前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有的研究进行文本表征统计,进一步分析研究内容与特点,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传播信息内容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传播信息内容的量的变化分析推论其质的变化,是一种质与量并重的研究方法[2]。

2.1样本抽样

以中国CN KI数据库为研究工具,以“检验检测”且“食品安全”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不限至2016年6月30日”,经过整理且剔除重复和不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99篇。

2.2分析单元与信度检验

从时间变化、期刊分布、研究主题、作者所属单位及所属地区等角度分析所抽取的样本。以一篇文章作为一个分析单元,由两名编码员对同一文章进行判断,最终两名编码员可信度检验结果为0.73,说明编码结果可信度较好。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发文量变化情况及期刊收录情况

国内关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相关研究自2005年开始出现,到2016年,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来,发文量迅速增长,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发文量的逐年变化情况

在所有样本文献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数仅有7篇,占7.1%,省级期刊41篇,占41.4%。该类论文发表的期刊相对分散,收录数量最多的是《食品安全导刊》,其次为《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其他多集中于卫生管理类、科技类与农业类期刊,见表1。检验检测体系研究期刊种类较多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学科交叉性相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法规、政策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其学科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3],因此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检验检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

表1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的期刊情况

3.2研究主题的发展变化

通过分析整理,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相关研究划分为五个方面的主题,按照发文量大小排序依次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能力建设及体系构建研究”“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和“资源整合研究”,如图2所示。

图2 检验检测体系研究主题分类统计

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类研究是文献数最多的主题,所占比例达40.4%。我国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食品检测体系很多弊端,因此,改革检验检测体制,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相关工作及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焦点。“能力建设及体系构建研究”占26.3%,这说明包括检验人员、检测设备及信息系统等在内的检测能力的重要意义认识较明确。“技术应用要点及质量控制研究”占13.1%,这类研究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检验检测体系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和“资源整合研究”分别占11.1%和9.1%,这两类研究大多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是进一步科学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将2005-2016年的分为三个阶段,以分析每个主题在不同阶段的发文情况,如图3所示,“能力建设及体系构建研究”“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三类研究基本处于平稳上升的趋势,值得关注的焦点是“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与“资源整合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是近年来增长迅猛的热点研究。2003年我国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此基础上,200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确定“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2013年实行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形成以农业、食药监管部门为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主体,以卫计委为科技支撑,国家食安委为综合协调的两段式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随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不断更迭,学术界关于检验检测体系的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的讨论也日渐激烈。

图3 检验检测体系研究主题变化趋势

随着食品安全负面事件的增加,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由于“资源整合研究”涉及相关监管部门内部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重要资料,其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因此该类论文的发表与监管部门的政策息息相关。2004年12月,由质检总局、农业部、原卫生部、商务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调查的通知》,针对当时存在的检验检测机构重复设置、检测整体水平低、检测资源和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进行涉及多个部门、行业和地区的检验检测资源状况调查,基于该项工作的成果积累,“资源整合研究”相关文章相继发表。经过中间的低谷状态,2013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省、市、县各级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及其基层派出机构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装备及相关经费,同时,整合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建立区域性的检验检测中心。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相应的工作纷纷开展,关于各地的资源整合,尤其是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研究在这一时期增加。

3.3作者所属单位分析

将作者所属单位按照文章版权所属单位进行归类,整理发文作者所属单位发现,发文量排在前三位的是质监部门(29篇)、食药监部门(23篇)和高校及科研院所(22篇),见表2。质监部门在2013年以前是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主要负责部门,经多次机构改革,食药监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的职责愈显重要,高校及科研院所承担着各领域科学研究与智库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这三个机构相关论文的发表数较高。

除以上三类机构外,发表该类论文的机构还包括“卫生部门”“食品相关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农业部门”、经过职能整合的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机构,这些部门都涉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相关职责。

表2 发文作者所属机构类型分布

通过分析发文数较高的三类机构研究主题,可看出不同机构其研究思路、方法及关注领域的差别,见表3,三个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和“能力建设及体系构建研究”,这两个问题都是检验检测体系的核心领域。不同部门也存在特别的关注领域,如质监部门在“技术应用要点及质量控制研究”方面发文较多,这与质监部门在监管工作中的主要职责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基于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食药监部门作为多次职能调整的核心部门,对“资源整合研究”比较关注。

3.4作者所属地区分析

作者所属地区按照文章版权所属单位所在地进行归类,发文作者所属地区的中,以黑龙江(19篇)、浙江(11篇)发文量最多,其次为山东(7篇)、北京(6篇)及江苏(6篇),如图4所示。对发文数较高的两个地区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以质监部门发文居多,其研究主题集中在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而浙江省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要发文机构,其研究主题在各个领域均有涉猎,见表4,表5。

表3 发文数较高的三类机构研究主题分布

表4 发文数较高的地区研究主题分布

表5 发文数较高的地区研究作者机构分布

图4 作者所属地区分布

4 思考与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相关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研究角度和方法都呈现多元化发展,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带有该领域的显著特点,一方面,大多数研究者是总结基于实际工作归纳而形成的经验,缺乏基于科学分析与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使得目前的研究厚度不足;另一方面,受政治背景的影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反映国家政策改革的方向,但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研究。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基于国家政策方针,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基于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科学研究。在国内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探讨中,很多研究者会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我国检测技术相对落后、食品标准迟滞和监管体系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我国可能行不通,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和宗教影响下的饮食文化各异,检验检测体系相关研究需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再加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能整合过程中,各地改革进度不一致,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积极探索科学严谨的改革发展路径。

(2)高校及科研院所应与食品企业建立合作研究关系,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最终要应用于企业、服务于企业,企业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第一风险知情人,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从管理的层面发现更多的风险控制区域与手段,降低风险的不可预知性,增加检验检测的有效性及可靠性[4],基于此建立研究团队或开发研究项目,可更好地开展系统性与连续性的研究,并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具现实与理论意义。

(3)政府部门应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委托研究关系,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建设特色新型智库,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具备综合分析能力、战略谋划能力、决策服务能力。我国高校智库是智库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也存在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低、社会影响力不强等问题[5]。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题,需要依赖多学科配置的综合政策,高校及科研院所应不断加强学科基础、科研设施、专业人员等各方面资源的储备,开发具有客观性和独立性的政策研究,为处于探索阶段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与政策基础。

[1]张辛.大连金州新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问题与对策[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2]邹菲.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武汉大学,2004.

[3]程景民,胡月,郭丹,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J].食品工程,2012(1):6-12.

[4]肖伦,李大兴,梁小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样本[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1):872-874.

[5]秦惠民,解水清.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4(04):15-20.

山西省社科联2014年度重点课题“山西省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研究”(编号:SSKLZDKT201408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委托课题“食品安全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程景民。

郭丹(1988-),女,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卫生政策。

猜你喜欢

发文食品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