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农民工定居和转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广西南宁市的调查

2016-12-13王莉荣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落户户籍职业技能

王莉荣,黄 萍

进城农民工定居和转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广西南宁市的调查

王莉荣,黄 萍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南宁市公安局,广西 南宁)

本文以南宁市420名农村外出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农民工的城市(镇)定居意愿较强,但转户意愿不强且偏好大城市;孩子的教育与求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而想保留农村土地则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农民工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技能水平、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是否举家外出等个人特征以及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等制度因素对进城农民工定居和转户意愿构成显著影响。调查分析认为,现阶段,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优选之路是继续推行居住证制度,而非“户籍化城镇化”;要在不强迫改变农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农民工转变为城市新市民;深层城镇化的政策配置重点,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配置的均等化。

农民工;定居;转户意愿;影响因素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实质是城乡差别消失、城乡文明共享的质变过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城镇新增人口700万、农民工和其他暂住人口在城镇落户600万,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显然,城镇化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更需要政策调整对象相关利益主体农民工的支持。为此,课题组围绕进城农民工定居和转户意愿如何?影响因素是什么?政府应以什么样的政策配置来增强城市(镇)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能力等问题设计了外出农民工定居和转户意愿的调查问卷,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概括和归纳,以便对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一、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本文中农民工定居与转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农民工定居城市(镇)是指进城的农民工长期在城市 (镇)安家或举家搬迁至同一城市(镇)居住的情形。而农民工转户城市(镇)则是指农民工将农村户籍转变为居住地城市(镇)户籍的情形。劳动力流动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表明,只要存在区域经济收入差距,农民工进城及其在城市之间的流动就不可逆转。作为经济理性人,农村劳动力是否外出就业以及流向哪个城市(镇)就业,主要是受农民工个人劳动报酬的城乡预期净收益差别的影响,而进城农民工是否想定居在城市(镇)以及定居在哪个城市(镇),还要受到以下相关因素的影响:一是流入地城市(镇)结婚成家或居家搬迁的费用、居住成本、生活成本以及子女教育、就业帮助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可得性等因素的影响;二是流出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

及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处置制度因素的影响;三是农民工个人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因素的影响;四是户籍制度因素的影响;上述几方面的问题均内涵着户籍制度及附着其上福利制度的现状与未来变动趋势的影响。本文使用的因变量是:就业、子女教育、生活成本、政策福利、公共服务、生活方式转变、从众心理及对现有生活满意和“承包地”和“宅基地”现有政策的顾虑等因子。本问卷调查的对象共抽取了南宁市七区五县80后和90后外出打工共计550位农民工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76.3%。问卷调查活动由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行发放和回收。问卷由个人属性、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和城镇化诉求三部分组成,而以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

表1.个人基本情况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影响农民工定居和转户意愿因素分析

1.城市(镇)定居意愿较强,但转户意愿较弱且偏好大城市。调查发现,65.3%的人“愿意”在城市(镇)定居,仅有15.1%选择“想回农村”定居;但是,对于“政策允许,将自己的户口转变为非农户口”的问题,回答“愿意”的仅占45.3%;“如果政策规定落户城市(镇)必须上交承包地,是否愿意转户”的问题,回答“愿意”的比例更低,为38.2%。即使是在现外出地已经购买商品房的农民工,对

于“政策允许,是否愿意转户”以及“如果政策规定落户城市(镇)必须上交承包地,是否愿意转户”两个问题,回答“愿意”的比例也分别只有50.8%和45.9%。愿意转变户口的农民工中,只有差不多20%的人愿意在户籍所在地中小城镇落户,10%左右的人愿意在“其他中小城镇”落户,约70%左右的农民工更愿意在大城市落户。上述数据表明,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后,南宁、桂林、柳州等大城市更好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福利有更大的吸引力,大部分农村居民还是较为向往城市生活的,但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城乡户籍的转换显然构成了“转成城市户口”最大的障碍。这也正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常住城镇化”与“户籍城镇化”之间的矛盾体现。

对有意愿在就业地定居者就“如果现在允许,是否愿意转户”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大城市流动者,有73.7%的人愿意转户;而在其他地市城市流动者中,只有43.3%愿意转户。其中原因:一是经过多年的户籍制度改革,城市(镇)户籍附着的福利已经明显减少,落户门槛已经很低,户籍获得的资格条件已经很宽松;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同城待遇,户籍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而小城市(镇)户籍的附加福利已经被基本完全剥离,对就近外出就业农民工的吸引力更是几近消失。二是目前附着在不同规模和行政级别城市户籍之上的附加福利如教育、医疗仍然还有很大不同,对农民工吸引力自然有很大不同。三是国家惠农政策的频频出台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户籍附着的土地利益在增加,农村户籍的吸引力在上升。因此,国家有关农民工落户问题政策的制定与农民工的需求之间、农民工落户地的选择与城市出台的落户政策之间存在重大的反差。

表2.情况变化对被调查者的影响程度

表3.变量说明

表4.定居城市(镇)的意愿

2.女性农民工城市 (镇)定居和转户意愿更强

与男性相比,女性农民工定居和转户意愿更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想定居城市(镇)和转户的比例分别为74.2%和54.3%,而男性想定居城市 (镇)和转户的比例分别为64.8%和40.7%,明显低于女性。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一是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对女性的劳动力需求已逐渐超过男性。女性在城市更容易就业,而青年女性农民工有较多机会与就业城市的本地人结婚成家,即使本人不能落户,但是其后代可以落户城市。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男青年“找对象”难乃至“光棍村”现象,应该与许多青年女性婚嫁到城市和其他发达的农村地区密切相关。另外农村土地承包权益多年不调整,农村男娶女嫁的婚俗习惯使女性对农村土地权益的担忧相对于男性要弱一些,从而也就强化了青年女性定居和落户城市的意愿。

3.受教育程度较高、有职业技能者城市(镇)定居和转户意愿更强

调查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者,选择愿意定居城市(镇)者愿意转户比例越高,愿意回农村定居和不愿意转户者比例越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获得较高报酬就业机会的能力以及学习新技术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因而也影响着其在城市(镇)的就业竞争力和城市(镇)生活的适应能力。与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城市(镇)定居和转户意愿的影响相同,接受过职业培训、有职业技能的农民工相对于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在城市(镇)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更强,城市(镇)定居和转户的意愿也会更强些。该推论在本调查中得到证实,选择愿意定居和转户城市(镇)者比例,接受过职业培训、有特殊职业技能者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无特殊职业技能者;选择回农村定居者比例和不愿转户的比例分布,正相反。

4.配偶和子女同城者定居和转户意愿更强

对已婚者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愿意定居城市 (镇)和转户的比例,“配偶同城”、“子女同城”生活者分别为87.2%和62.3%,比“非配偶同域”、“非子女同域”者分别高出8.2和19.1个百分点,更比“配偶在老家者”者分别高出42.8和29个百分点。分析其中原因,相对于农民工个人外出,举家外出降低了农民工外出对家人牵挂的心理成本、回家探望家人的交通成本以及减少了回家探望期间劳动报酬的损失,进而对农民工定居城市(镇)和转户有积极影响。举家外出对农民工定居有促进作用

5.参加城市职工社会保险者定居和转户意愿更强

本调查数据显示,愿意定居城市(镇)和转户的比例,参加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者比未参加者分别高出24.6和14.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参加城市(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者的城市(镇)定居和转户意愿更强些。

三、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1.结论

就整体农民工来说,一是其落户城市(镇)的意愿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并不迫切。绝大多数农民工定居城市 (镇)的意愿较强,而转户意愿不强,二是教育在城镇化意愿表达中最受关注,工作和户籍制度的影响力较弱。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想保留农村土地,另一方面是对城市“高房价与污染与食品安全”的担心,另外,部分农民工感觉“城市户口没有多大用处了”,上述几点既体现着国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成绩,又提示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需要对户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制度等如何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实证分析证实:年龄越轻、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越高、参加社会保险者,收入较高者定居城市(镇)的意愿更强;女性尤其是未婚女

性比男性的城市(镇)定居意愿更强;对于已婚者而言,配偶同城或举家外出者相对于“配偶在老家”者定居城市(镇)意愿更强。同时大城市提供的优质生活以及高福利待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迁居时的顾虑,从而对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选择产生积极影响。

2.政策建议

近年来,各级政府屡次提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但从本次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农民工市民化尤其“户籍非农化”工作,情况更为复杂。建议应从如下几方面予以完善:

(1)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城市(镇)公共服务的提供仅与公民所尽义务挂钩而与户籍脱钩。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制度性歧视。从公平、正义理念出发,要提高城市对农民工的社会保护水平,政策取向应该是在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办法的同时,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而弱化以户籍为基准配置城乡各项公共福利资源的方式,还原户籍仅有的人口信息登记功能。此外严格执行同工同酬原则,雇用农民工的企业和农民工个人应该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允许自营业农民工自愿参加所在城市 (镇)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总之,农民工在城市

(镇)能够享受的公共服务内容应该直接与其所尽义务和居住年限挂钩。

(2)要允许农民工在保留农村承包地情况下进城落户和转户。需要尽快出台政策,明确固化农村土地权益并赋予农民土地权益的处置权。以降低农民工进城生活与就业的成本,解除农民工对进城后就业和生活稳定性的担忧。如果进城定居农民工完全纳入城市(镇)社会保障制度,其担忧自然也会消除,其对转户的诉求意愿,才会被激发出来。

(3)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别致使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总体上低于城市(镇)劳动力,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是既定事实,难以改变,但其职业技能水平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得到提升。因此,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既为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撑,也为农民工定居城市(镇)提供能力支撑。

(4)大力发展各类城市尤其中小城市(镇),扩大中小城市(镇)的就业机会、提高中小城市(镇)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吸引更多农民工在离家较近的中小城市(镇)定居下来。因此,当前的政策配置,应注重缩小大城市与城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

本文从基层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了农村居民在户口迁移时考虑的因素。研究揭示了基层农村居民最实际城镇化的诉求,为南宁乃至同类都市圈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利于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

[1]张翼: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与中国近期城镇化道路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1.4

[2]时金芝;苏志霞;杨忠敏:现代经济信息[J].2016.2.

[责任编辑:炫 蓉]

D631.42

A

1008-8628(2016)06-0112-05

2016-09-03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5C502。

王莉荣(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社科部书记。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黄萍(1983-),女,南宁市公安局。

猜你喜欢

落户户籍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