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6-03-16黄辉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微课院校

黄辉

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黄辉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广西南宁530023)

在高职智慧教育的潮流之下,学习文化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对微视频资源有了新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学习文化分析和微课现状研究,探索基于内容分解设计策略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并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进行微课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反馈与实证分析,反思微课教学效果,总结微课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微课内容设计,推广微课教学,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微课;碎片化学习;教学改革

一、前言

如今高职教育在智慧教育的潮流之下,加之在多样化学习技术的推动之下,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对学习资源有了新的更高需求。在

当前信息碎片化时代学习者的学习时空的被分割、学习的注意力集中被弱化,学习的媒介被多元化,学生急切需求更多微型化、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来满足当前引领时代的学习潮流和学习方式。同时在日新月异的网络媒体技术干预之下,各种教学视频被广泛利用,成为传承知识的新型载体,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倡导的资源多元化、开放存取和自由共享理念,这些开放的新型知识载体对传统教育和当前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微课”这一新形态课程迎合了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学习者的知识需求。

二、信息碎片化背景分析与微课现状研究

(一)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文化及学习资源需求发生了改变

在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之下,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变革,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确立了战略地位,学校的网络教学条件得已大幅度地改进,出现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国家层面的学习云资源体系基本形成,教育信息化改善成效初现,并正从初步应用融合层次过渡到全面融合的创新层次。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在创新发展,追求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利用建设智慧的学习环境,借助各种各样的智慧技术使学生参与各种学习体验,带动高职大学生智慧学习,使其能在学习状态下、工作状态下和生活状态下都能灵活自主地选择学习,并适应和塑造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多体现在: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移动的无缝连接技术按照自己需求拥有学习的机会,进行泛在化移动阅读学习,教育提供方拥有足够的优质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而且这些针对性的优质资源能很好地减轻学生的认识负担,减少纯记忆的知识内容,提升智慧生成和智慧应用的成分[1]。所以,智慧教育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法和教育资源,甚至学习的方式,势必影响和促进我们当下的学习潮流和教育文化,在此潮流之下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不断深入,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形式急需更新满足学生智慧学习的信息需求。

(二)“微”时代下国家对微课程的重视

当初以微信和微博为主流的“微”事物引领了“微”时代的发展步伐,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微”已经嵌入到各领域的应用之中,比如微影视、微课、微商、微帖、微书评、微小说,微方案、微托管等等,层出不穷。在我们高职校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微”事物的挑战和冲击,陆陆续续在教学中出现了微课、微培训、微课件、微知识、微作业等“微”学习方式[2]。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对微课程的重视,在全国各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微课程建设的比赛,大大地宣传了微课程这一教学改革潮流,举办了一系列的微课程的制作培训、内容设计和效果比赛,一种教与学的新型探索之路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迅速铺开,促使微时代的教师快速转变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网络教学新事物,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满足微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微视频课程的建设和创新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开展微课教学研究也具有时代必要性。

(三)视频类学习资源的兴起与广泛应用

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视频的广泛应用进程中,许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视频不断涌现出来,网络传播也变得日趋快捷,运用也变得越来越普及,我国教育界同商业界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的制作、传播与共享。商业界的网易门户网站在2011年就开通了公开课频道,该频道不断更新海外著名院校的优质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课受到了全球学习者的关注,借鉴国外的公开课建设经验,国内高校公开课的建设也不甘落后,紧跟时代潮流,正迅速成长起来,政府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视频建设。虽然大众对我国微课程建设的现状存有异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大众对微课程的关注和期望。目前受到全球学习者热捧的可汗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教育组织,收集有3500多部高品质教学视频,完全免费向世界学习者提供服务,这些在线免费的教学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蔓延,从学校走向家庭,从家庭反馈到学校,进行“翻转课堂”,与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学习,一个人的网络震动了世界,让学习者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也让全球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此备加关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短小而精悍的微视频比45分钟的课堂教学更能被学习者所接受,以往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或者视频教学已成为过去式。美国的Dalton Kehoe教授认为“当学习者在线教学视频中看到头像和上身超过20分钟时,就会让学习者产生疲劳和厌倦。”

[3]当然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他们觉得这些教学资源是教育简单化,有人认为这种资源是试图简化教育,甚至担忧其发展趋势,目前优势的凸显让我们看到的是学习者积极性倍增,效果显著,最终发展如何需要我们教育者和研究者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改进。

三、基于信息碎片化的高职微课程设计研究

(一)高职微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策略

基于微课现实的研究和碎片化时代背景的分析,微课程已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为了提升微课程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同时又能很好地满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的信息需求,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是重中之重,是研究的核心。本文提出了内容分解的设计策略来改进高职院校的微课程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也为更多的微课建设者和微课教学者提供及时的帮助。

所谓内容分解的设计策略就关键技术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和知识节点的再关联,在整体上要确保这门课程的内容成系统,具有完整的意义和可持续性。具体操作而言,内容的分解设计就是从微观的角度对课程所有知识点的细化,但是细化知识点必须遵循一些具体的原则:不得违背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不得简化教学内容而破坏课程的整体一致性;内容必须满足启发式教育与差异化教育的教学需求;内容必须满足学习者的迫切需要以促进其持续“心动”的学习激情[4]。在课程体系结构中既要保证细化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保证各知识点合理巧妙的耦合。微课是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微型学习的新型教学形态,微型学习的方式和情景要求知识点的短小而精悍,所有微课的内容细化必须基于每个独立的知识点来设计微视频,既能够保证本门课程的结构体系性,又能满足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情景下的学习资源微型化需要。如果从学习资源建设的宏观视角来看,微课的内容细化分解设计必须考虑到知识点的重复可利用性,把整个课程内容看作是一个知识库,那么每个知识点微视频就是这个知识库中的一个可重复利用的知识对象,是最小的面向学习者的学习单元,是整个课程知识库中的一个独立的可关联的微课构件,共享并支持着整个课程知识库[5]。

(二)高职院校微课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微课的设计按照“分析—设计—实施”的思路进行研究,根据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存在的问题和教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微课程设计在大量的文献分析和调研论证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6]。

第一步,了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型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资源需求改变,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搜集、鉴别并整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形成对微课和传统课程的科学认识,总结出微课程这种新形态教学

第二步,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高职微课程和内容设计进行抽样调查与仔细分析,总结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微课程建设的已有成绩,正确把握国内外高职院校信息碎片化学习和微课程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主流观点,让本微课研究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体现研究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第三步,探索出高职院校微课程内容设计的理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出高职院校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原则和视角,提出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体系和进程。研究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完整的相关资料,从一个个具体案例中理清特定的情景脉络,一步一步地分析、总结、归纳和描述,挖掘情境中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微课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内容分解设计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而言,根据课程领域的内容构架体系框架,运用微课内容分解设计策略制作微视频,并应用于具体案例之中,在高职院校教学情景中得以实践,获得学习者一手的反馈意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设计,尽快满足微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碎片化学习需求。

第四步,进行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实践研究,按照微课程的内容设计策略制作出一门完整的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如以《信息检索》这门高职必修公共课为教学案例,将内容分解设计策略运用到案例《信息检索》这个微课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并将本课程投入教学实践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微课程内容设计的效果及其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同时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三)微课建设与实践中解决的教学问题

微课的建设与实践源自于当前面临的教育时

代背景和教育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所以,建设和实践高职院校微课旨在处理一个关键的教学问题: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如何设计优质的微视频内容来提升高职院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是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揭露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下的学习方式转型的价值、表现特征及本质是什么?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2.在对微课程概念的界定方面,对一些相关的模糊概念进行仔细分析和清晰界定,掌握当前微课程的产生、发展和衍变过程,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3.通过调研分析现有的国内外备受关注的成功微课,总结其表现特征和内容设计状况如何?4.面向高职院校的微课的内容设计理念有哪些?框架如何搭建?课程内容知识点的如何分解和关联?如何设计出让学生“心动”的微视频?这些将通过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一一剖析和优化。

四、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实践分析

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程《信息检索》为教学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作者以本人在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亲自讲授的《法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为例,在2016学年第一学期法律系法律事务专业2015年级一班和二班分别进行基于内容分解设计的微课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一)微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

微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策略就是将整个教学内容的细化分解,制作成短小而精悍、简洁又微型、传播便捷的知识点微视频,再将各个独立的知识点微视频之间的体系关联性组建成一个个知识微课群,与其他知识微课群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信息体系。本文设计的“法学信息微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由“工具篇”、“资源篇”、“服务篇”、“方法篇”、“检索实证篇”等知识微课群组成,以“方法篇”为例,本群下一级分为“知网检索”、“法学外文检索”、“专题跟踪”等多个知识点微视频,每一个知识点微视频既独立又与其他相关联知识点微视频组成“方法篇”知识微课群。

(二)微课程教学的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掌握进行微课程教学的一班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总体反应情况,对学习过程的适应性和感受性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就如下七个问题进行具体调查:1.认为课前自主安排微课学习效果如何?2.认为微课教学对自学能力的提升如何?3.微课是否有助于深化知识?4.是否喜欢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5.认为课堂操作能否有效解决问题?6.认为是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参与度?7.能否自觉完成课前的微课学习?通过结果的数据表明,该班学生对微课教学的总体反应良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深化有较大帮助,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也突显出学生对课前微课学习积极性不高,还需要在微课的内容设计、制作和推广方面下功夫。

(三)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比照分析

在对一班的问卷调查中,结果更多的反映是主观方面,为了更好地展现出基于内容分解设计理念的微课教学方式的实证效果,通过笔者亲自讲授《法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一班和二班的教学情况进行比照分析,二班实施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点,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课堂上学生自主完成安排的实训任务。为了合理地进行对比分析,在两个班级都完成全部教学任务之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法律检索实证,相互不得讨论,老师也不做任何引导和提示,结果由教研室的多位信息检索授课老师来综合评分,实证完成效果按优劣依次评出A、B、C、D四个等级,最后效果评分从各等级人数所占班级人数比例统计结果来看,实施基于翻转理念的微课教学模式的一班比实施传统教育模式的二班的检索实证效果A级和B级的比例明显偏高,这说明学生的信息检索实战能力在新型微课教学模式下提高显著。

总结发现,微课教学更能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因信息需求而寻求自主学习,并随时随地通过微课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和网络推动学习,两者结合促进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和信息利用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在微课的制作和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中,对微课内容的设计和完善,专业知识的细化,信息检索方法、技巧和策略的掌握,甚至微课制作新兴技术的运用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五、教学反思与推广价值

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实证分析表明,基于内容分解设计理念的微课制作与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中能有效运用,并能显

著提高信息检索课程的效果转化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是如何做好微课教学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微课教学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二是如何促使学习者在课前的微课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如何设计好让学习者“心动”的课内实训活动,活跃学习氛围等等。本文是教学改革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对微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课题组对信息素养的微课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其自学能力,完善微课内容设计,推广微课教学,促进资源共享和教学改革。

在碎片化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媒体干预之下,不断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网络视频传播技术日趋成熟,碎片化学习理念的普及,we b情景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商业门户网站的全球公开课程的开发与共享,政府行政部门的重视等等,突显微课的蓬勃发展和备受关注[7]。同时学习者对优质微课资源的需求也日趋迫切,本文提出的内容分解设计策略可为当前制作和开发微课的教育者提供借鉴作用,帮助其规范和指导微课的制作与实践,提升微课资源的品质和价值,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的进步。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可推广到全区乃至全国的高职院校等各类教育机构,受益的学生将是上千万的在校学生和网络在线学习者。

[1]周艳,李育泽,徐义东.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资源网站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13-118.

[2]徐明,龙军.基于MOOC理念的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3):16-19.

[3]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张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KHAN S.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6]黄辉.基于4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探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2):84-87..

[7]吴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吴 莲]

Research Micro-Course’s Design and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Huang Hui
(Guangxi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Nanning 530023,China)

Wisdo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under the trend of learning culture and learning style are changed,the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a new demand for micro video resources,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ural analys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and micro class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explore the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decomposition of course design and development,and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mall class teaching practice,through the teaching feedback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micro teaching reflection effect,sum up the experiences of micro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micro content design,promotion of small class teaching,promote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icro-course;fragmented learning;educational reform

G718.5

A

1008-8628(2016)06-0121-05

2016-09-27

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以《信息检索》为例”(项目编号:GXGZJG2015B32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黄辉(1983-),男,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学习者微课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