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与苏联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连载十六)“八一九”事件与苏联解体
2016-12-13舒梓
舒梓
新中国与苏联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连载十六)“八一九”事件与苏联解体
舒梓
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
1991年下半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风云突变,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几个月后就分裂成十五个独立国家。
苏联解体有很多深层次原因,有的已被揭示,有的尚需分析、探讨和检验,这里介绍的仅为解体过程的主要事件。
1985年3月11日,苏共中央举行全会,会上,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
一年后,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在会上力主改革,提出要进一步推行民主化,加强人民自治,扩大社会团体的权利。
1987年11月,应美国出版商之邀,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向人们介绍“何谓改革?为何改革?改革的实质和目的何在?改革摈弃什么和创造什么?改革进行得如何?它将给苏联和国际社会带来哪些后果?”
1988年6月28日至7月1日,苏共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会上,主张激进改革的叶利钦猛烈抨击苏联的政治体制,主张加速改革进程。
同年10月1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上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以便在全国实施领导权从党向行政转移。
1989年8月23日,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加盟共和国爆发大规模示威,示威者多达二百多万,人们手拉着手,结成六百公里长的“波罗的海之路”人链,公开喊出“脱离苏联”的口号。此后,波罗的海三国与苏共中央和联盟政府的矛盾不断加剧,而且影响到整个苏联。在其带动下,摩尔多瓦、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保留退出苏联权利”的声明。
1989至1990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长期在这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或宣布解散、或彻底改变性质后进行重组成为在野党,八个国家的政权无一例外落入非马列主义政党手中。
东欧剧变与苏联的改革有直接关系,最后对苏联本身又造成了颠覆性影响。
1989年1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大学生会议上首次表示苏联也可以实行多党制。此刻,他对苏联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还信心满满,对没有哪一个组织能够取代共产党还坚信不移,因此,戈尔巴乔夫认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必靠宪法维护。从此,苏共开始了以主动放弃领导权为代价的“改革”尝试。
1990年1月20日,叶利钦与阿法纳西耶夫、瓦斯塔科夫斯基等成立了苏共“民主纲领派”,使苏共分裂成“主流派”、“传统派”和“民主纲领派”三股力量。
1990年2月5日至7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会上通过了准备提交给苏共二十八大审议的行动纲领草案《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宣称“苏共将在民主进程的范围内推行自己的政策,放弃任何法律和政治上的优先权。”
戈尔巴乔夫和雷日科夫在会上分别就多党制问题发表讲话。戈尔巴乔夫说,苏共的地位不应依靠宪法强行合法化,应当放弃法律上和政治上的某种优越地位,应当靠在严格限制的民主程序中的斗争来争得执政党地位。雷日科夫说,苏共不能永远垄断权力,它的先锋队地位不能由宪法赐予。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共和国宣布独立,苏联曾出兵干预并进行制裁。
3月12日至15日,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和补充法》,随后,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总统。代表大会还对1977年通过的宪法第六条作了修改,取消了原宪法中“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的提法,宣布实行多党制。
1990年5月16日,在俄罗斯联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叶利钦当选为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一年后(1991年6月12日),他又通过竞选担任了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
叶利钦在俄罗斯联邦获得的成功对戈尔巴乔夫构成了威胁,因为俄联邦是苏联的根基,虽然此刻它还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名义上叶利钦还要接受戈尔巴乔夫领导,但至1990年底,在苏联原有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已经有五个发表了独立宣言,十个发表了主权宣言。面对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要求摆脱苏联,争取独立的浪潮,戈尔巴乔夫不得不看着一个个下属的脸色,为签订新联盟条约东奔西走而且到处碰壁,直到最后成为孤家寡人。
1990年7月2日至13日,苏共在莫斯科召开第二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对苏共进行了改革,决定在政治上放弃一切国家职能;在军队、国家安全系统和国家机关中取消党的基层组织;在组织上不再干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
参加“八一九”事件的苏联民众
尽管在大会上苏共已主动放弃了所有“特权”,但这种“改革”的步伐与激进派的要求仍相距甚远。为此,在与戈尔巴乔夫进行一番辩论后,叶利钦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
11月23日,戈尔巴乔夫向各加盟共和国提交了几经改动的新联盟草案,希望能够维持苏联的存在。
1990年,苏联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通货膨胀,直接损害了那些对政治和改革并不热心的人民群众利益。由此,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全面暴露并交织在一起。
1991年1月20日,莫斯科爆发约有十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和集会,反对戈尔巴乔夫,支持叶利钦,声援立陶宛独立。示威者要求俄罗斯应当有自己的总统和军队。
2月10日,关于立陶宛独立问题的民意测验结果揭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赞成独立。
3月初,俄罗斯联邦就是否在俄罗斯设总统举行全民公决,百分之五十二的人投了赞成票。
4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独立。
4月21日,苏联强硬派议员要求在5月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别会议、要求戈尔巴乔夫辞职并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
5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九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就签订新联盟条约举行会谈,与会者一致同意将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称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立陶宛、格鲁吉亚等六个加盟共和国因要求完全独立没有参加会议。
6月13日,叶利钦在俄罗斯联邦总统竞选中获胜,四天后便以总统身份访问美国,在美发表讲话时公开支持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8月14日,苏联宣布将于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新条约明确指出“缔约的每个共和国均为主权国家”。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意在维持联盟存在,结果却适得其反的“八一九事件”。
事件始于8月17日,当天下午四时,时任总统委员会委员、克格勃主席的克留奇科夫在莫斯科郊外代号为“ABC”的庄园请客,应邀前来的有政府总理帕夫洛夫、苏共中央书记舍宁、国防部长亚佐夫及麾下的几位将军。宴会上,克留奇科夫公开了推翻戈尔巴乔夫的计划,并宣称该计划已得到几位重要人物的支持,来宾们很快就统一了认识。
8月18日上午,亚佐夫开始调动部队。下午,克格勃警备局局长普列汉诺夫、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和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等人,按克留奇科夫指示带着装甲车和武装特工来到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福罗斯镇,要求正在这里度假的戈尔巴乔夫将总统职权移交给副总统亚纳耶夫,但遭到戈尔巴乔夫拒绝。于是来者切断了戈尔巴乔夫与外界的联系,带走了总统副官麦德维杰夫,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及家人。
在戈尔巴乔夫拒绝交权的同时,事件发动者集中在总理帕夫洛夫办公室,开始部署更大规模行动。
8月19日早晨六时零五分,塔斯社发表《苏联领导的声明》。《声明》包括三项内容:一、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己不能继续履行总统的职责,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七款,副总统亚纳耶夫从即日起履行总统职责;二、从1991年8月19日四时起,在苏联个别地区实行为期六个月紧急状态;三、成立行使国家权力的、由八人组成的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有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苏联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和苏联国营企业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
紧急状态委员会还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无信仰、冷漠和绝望已经取代了人们最初的希望和热情”,“我们伟大的祖国面临着致命的危险!”希望人民团结起来,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把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
在塔斯社发表上述新闻的同时,紧急状态委员会派出军队和武装特工接管了苏联电视台、电台、报社等新闻机构。数不清的坦克、装甲车开进了莫斯科市区,几个摩托化步兵师正在向首都开进。随后,克留奇科夫下令捉拿叶利钦。
这天早晨,叶利钦全家正在莫斯科郊外的阿尔汉戈尔斯科别墅里,他18日深夜才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回到莫斯科。当他从电视上看到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消息后,马上就明白了一切。此刻,他利用电话和传真尚未被切断的条件做了两件事:一是决定发表一个告俄罗斯人民书。这份材料由沙赫赖口授,哈斯布拉托夫纪录,由叶利钦女儿打印并发往全国。一小时后,莫斯科和许多外国通讯社都了解了事件内幕,由此,“党内悄无声息的政变变成了公开的决战”。叶利钦所做的第二件事是向空降部队司令帕维尔·格拉乔夫求援。实践证明叶利钦这个电话打对了地方,格拉乔夫在后来粉碎这场政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事情做完之后,叶利钦没有藏匿或逃跑,而是装扮成一个打鱼人,乘船离开别墅,赶往被军队包围的议会大厦——白宫。这时俄罗斯联邦议会大楼已经被坦克、装甲车围住,叶利钦勇敢地走上大街,登上塔曼师一辆坦克炮塔,挺直身躯,挥舞着手臂,以俄罗斯总统名义向人们发表《告人民书》。叶利钦要求苏联议会公开戈尔巴乔夫的“健康情况”,指出紧急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他号召人民行动起来,罢工罢市,反对政变;号召不明真相的士兵们调转枪口,支持合法的俄罗斯联邦政府和俄罗斯人民。叶利钦的立场和英雄形象通过美国有线电视网传遍了苏联和全世界,很快就获得了一大批高级将领和各界人士的支持。西方国家也纷纷发表声明,反对政变,支持叶利钦,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自由。在这种情况下,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孤注一掷,亚佐夫命令格拉乔夫出动伞兵,但遭到拒绝。克留奇科夫命令属于克格勃的“阿尔法”突击队进攻白宫,但突击队员们也拒绝执行命令。
“八一九”事件发生时,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讲。
20日,莫斯科一片混乱。有人开始抢购面包、黄油和其他可能中断供应的日用品,但更多的人却投入了斗争。从早晨开始,在俄罗斯议会大厦周围不断有各界群众举行集会,其中参加矿工工会集会的群众就有十万人。他们宣布响应叶利钦号召,开始罢工,抗议推翻戈尔巴乔夫。人们推来无轨电车作路障,构筑街垒,准备进行一场“白宫保卫战”。叶利钦还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安排科济列夫飞往巴黎,准备在白宫陷落后成立流亡政府。他还派人秘密前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以便在俄联邦领导人被捕后领导民主抵抗运动。
混乱之中,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要求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的各加盟共和国都要无条件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决定。但哈萨克斯坦等共和国领导人却发表声明,认为紧急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拒绝接受该组织领导。爱沙尼亚不仅不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还在当天宣布独立,成为继立陶宛、格鲁吉亚之后第三个宣布与苏联完全脱离关系的主权国家。
同日,美国总统布什和欧共体发言人先后宣布暂停对苏联的经济援助。世界银行宣布取消对苏三千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贷款,日本也准备冻结对苏联的技术援助。
21日,叶利钦在俄联邦最高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宣布,他已经控制所有驻扎在俄联邦境内的武装力量。苏联国防部也同时宣布将所有用来实施紧急状态的部队撤回驻地,莫斯科的形势开始缓和。当天下午,三架飞机从莫斯科飞往黑海之滨的福罗斯镇。第一架总统专机上乘坐的是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巴克拉诺夫和季贾科夫。第二架上是暗中支持了政变的苏联议会议长卢基扬诺夫等人。第三架飞机上的乘客是俄联邦总理西拉耶夫、副总统鲁茨科伊和普里马科夫等,他们是受叶利钦指派前来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并迎接他返回莫斯科的。戈尔巴乔夫拒绝与前两架飞机上的人接触,深夜,他与家人一起返回莫斯科。许多国家的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向本国观众、听众直播了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泪流满面走下飞机的情景。
8月22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紧急状态委员会,撤销该委员会一切决定,逮捕参与政变的主要人员。任命米·莫伊谢耶夫为代理国防部长,列·舍巴尔申为临时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瓦·特鲁申为代理内务部长。
这天,叶利钦还签署法令,宣布解散武装部队里的共产党基层组织。
同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
8月23日,叶利钦宣布查封苏共中央和苏共莫斯科市委大楼,没收全部财产及档案;中止俄罗斯共产党活动;解散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的苏共党组织;扣押了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普罗科菲耶夫。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同时要求苏共中央自动解散。他还于当天签署法令,禁止苏共在武装部队、克格勃、保安警察和国家机关的活动。
戈尔巴乔夫还宣布,一天之前他任命的代理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内务部长被撤销。在“八一九”事件中坚决支持叶利钦的叶·沙波什尼科夫、瓦·巴卡京和维·巴兰尼科分别担任了上述三个部门的负责人。
同日,乌克兰宣布独立。
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
当天,俄罗斯联邦接管苏联电视台、广播电台,几天后又接管了塔斯社。
8月27日,经戈尔巴乔夫同意,俄联邦开始接管国家银行、财政部、商业部、对外经济银行、对外经济联络部等财政金融机构,将原苏联的财权纳入俄联邦管辖范围内。
同日,摩尔多瓦宣布独立。
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暂停苏共在全国的活动,一场反共浪潮迅速蔓延到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组织;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乌克兰开始禁止共产党活动;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宣布中止共产党活动;阿塞拜疆共产党宣布解散;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共产党宣布与苏共脱离关系并改换名称。至此,拥有一千五百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土崩瓦解,几百万党员宣布退党,大批党的干部一夜间成为失业者。
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独立。
8月31日,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两个加盟共和国同时宣布独立。
9月2日,苏联第五次人代会召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领导人代表戈尔巴乔夫和十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宣读了“10+1声明”。会上通过了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决议,苏联国务会议在9月6日正式宣布了这个消息。
9月9日,塔吉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23日,亚美尼亚宣布独立。
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宣布独立。
11月1日,苏联国家机关八十多个部委办局全部被取消。
11月15日,俄罗斯宣布接管苏联国家机关财产,苏联政府已名存实亡。从这天起戈尔巴乔夫的工资需要叶利钦审批才能发放。
12月10日,戈尔巴乔夫接见苏军高级将领,呼吁军队支持召开人代会和举行全民公决,但没有得到响应。
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
12月21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八国领导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共同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这些国家均以创始国的身份参加独联体,指出“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停止存在”。
阿拉木图会议没有邀请戈尔巴乔夫参加。
12月22日,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收到十一个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写给他的联名信,要求他立即将“核按钮”交给叶利钦,把“军队最高统帅权”转给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将军。
12月23日,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进行了长达八小时会谈。戈尔巴乔夫最后同意交出武装力量“权杖”和“核按钮”;亲手交给叶利钦一批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传下来的绝密档案。
作为代价,叶利钦允诺戈尔巴乔夫俯首称臣后,向其提供一座国家别墅、一处住宅、两部汽车,配备二十名警卫,每月发放四千卢布的工资。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镰刀铁锤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悄然落下,列宁亲手缔造的党和国家在他的故乡不复存在。俄罗斯人民按照自己的选择登上一艘新的航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富裕的渴望,驶向远方。
12月27日,中国钱其琛外长致电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宣布中国承认俄联邦政府。同日,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长李岚清和外交部副部长田增佩等人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从乌克兰首都基辅赶到莫斯科,分别与俄联邦副总理绍欣、外长科济列夫和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阿文会面。李岚清向绍欣转告中国政府承认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通知他中国政府已任命原驻苏联大使王荩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
12月29日,田增佩与俄罗斯副外长库纳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双方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至此,中苏关系实现了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中国与苏联历时四十二年的关系也成为一部耐人寻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