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太宗与两宋御书钱文化

2016-12-12黄修珠

艺术探索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渊阁通宝宋太宗

黄修珠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宋太宗与两宋御书钱文化

黄修珠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宋太宗(939~997年)不仅善书,且在其文治国家的治世理想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敦教化、助人伦”的经世致用之功,开创两宋“御书钱”传统,创造了“以书致治”的祖宗之法。在两宋宗法意识极强的社会背景下,宋太宗的御书钱行为被后世的继承者全面默守与发扬,形成卓有特色的宋代御书钱文化。

宋太宗;御书钱;宋代

谪官无俸突无烟,惟拥琴书尽日眠。

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1]

此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贬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御书钱》诗。所谓御书钱,乃指所铸钱文由皇帝御书。在经济社会里,货币流通是无所不至的,雅擅书法的宋太宗为了宣扬王化,竟然别出心裁,对铸币制度进行改革,以帝王之尊御书钱文,这在数千年帝制社会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独特的创举。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是北宋历史上第二代英主,杰出的政治家。他喜读书,富艺多才,尤擅书法,技艺精湛,修养全面,成就卓然。宋朱长文在《续书断·宸翰述》中谓:

太宗方在跃渊,留神墨妙,断行片简已为时人所宝。及既即位,区内砥平,朝廷燕宁。万机之暇,手不释卷,学书至于夜分而夙兴如常。以生知之敏识,而继博学之不倦,巧倍前古,体兼数妙,英气奇采,飞动超举,圣神绝艺,无得而名焉。帝善篆、隶、草、行、飞白、八分,而草书冠绝。[2]

米芾《书史》亦云宋太宗“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3]。太宗善书史所共知,他还在推行文治的过程中不断发挥“以书致治”的经世之功,其御书钱文便是卓有特色的举动之一。

一、宋代年号钱制度

年号即纪年名称,汉武帝刘彻始创。年号钱,就是以年号为铸币文字。年号钱最早可以上溯到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巴氐族所立,都成都,后为东晋所灭)的“汉兴”(338~343年)钱。到五代成都蜀国政权,年号钱渐趋兴盛,前蜀王建及后蜀孟昶多有造作。下逮北宋,太宗嗣位,改年号“太平兴国”,铸“太平通宝”年号钱。淳化之后“改元更铸,皆曰元宝,而冠以年号”[4]345,浸成制度。有宋三百年,年号改动频繁,仅北宋改元35次(两宋16个皇帝共改元55次),铸造年号钱45种(包括同一年号不同版别)。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年号钱的铸造颇有微词,云:

钱者,历代通行之货。虽易姓改命而不得变古。后之人主不知此义,而以年号铸之钱文,于是易代之君遂以为胜国之物而销毁之,自钱文之有年号始也。[5]

“人主不知此义”,事实上人主非不知也,正是有意为之。据宋李心传《建炎杂记乙集》载:

乾道癸巳岁(1173年)冬至日,上祀南郊,肆赦,改明年元为“纯熙”。既宣制矣,后六日甲辰,

中书门下省言:“若合‘淳化、雍熙’言之,当用‘淳熙’字,庶几仰体主上取法祖宗之意。”从之。①(宋)李心传《建炎杂记乙集》卷七《淳熙改元本用纯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4页;又见《建炎杂记甲集》卷三《年号》及《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条。

图1 唐武德四年“开通元宝”

图2 左:宋太宗太平兴国“太平通宝”,右:宋太祖开宝间“宋通元宝”

图3 宋太宗“淳化元宝”御书三体钱(拓本)

可见,年号对于两宋自有特殊意义。历观两宋年号便可发现,后起之年号往往是前朝祖宗年号的重新排列组合。后起君王往往通过更改年号显示继承祖宗家法、重振邦家的意图,这也是有宋统治阶层宗法意识的明确表达和体现。

太宗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新的君主独裁制度的确立者[6],年号钱制度化自宋太宗始不是偶然的,是其强化统治意志的特殊体现。而且年号钱铸造终成为一种制度在宋代被太祖、太宗的子孙们继承下来,不但衍成宋代帝王宗法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且在两宋以后成为规制,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每一种年号钱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认识考察历史文化和经济制度发展提供了直接参照,这也是宋太宗开创之功的历史贡献。

二、宋太宗与御书钱

宋太宗之前,钱币文字的书写往往是颇具社会影响的善书名臣,具名可查最早书写钱币文字者就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据宋曾慥《类说》:“(唐)武德(618~626年)中废五铢钱,行‘开通元宝’钱名,其书皆欧阳询之所为也”[7]。《旧唐书·食货志》亦谓:“初,‘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②(后晋)刘昫《旧唐书·食货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76页。按“开元通宝”当为“开通元宝”,武德四年所铸,取“开始通行”之意。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一:“自宋以后皆先有年号而后有钱文,唐之‘开元’则先有钱文而后有年号。”唐人应称作“开通元宝”,若唐人称为“开元”,断无九十余年后唐玄宗复以“开元”为年号之理。相反,五代以后呼为“开元通宝”,正是因为受到唐玄宗的“开元”年号所干扰而误读。宋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初永平监用‘开通元宝’钱法”,宋曾慥《类说》卷十五谓“开通元宝钱”,陆游《陆氏南唐书》卷二:“又铸‘唐国通宝’钱一,当‘开通’钱之二”,亦谓“开通”钱。同理,后来“宋元通宝”亦当为“宋通元宝”,欧阳修《归田录》:“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沈括《梦溪笔谈》云:“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见江少虞《事实类苑》卷三十二),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谓:“宋朝开宝中钱文曰‘宋通元宝’”。又,称“元宝”者必环读,通“圆”也,无对读者;“通宝”多对读,少数环读。参见俞兆鹏《“宋通元宝”钱名及铸造年代考》,《天府新论》2005年第1期,第119页。。至南唐,徐铉善书,曾书篆体“开通元宝”钱,据北宋陶岳《货志录》载:“元宗(李璟)时以铁为钱,大小一如‘开元通宝’,文亦如之,徐铉篆其文”[8]。又铸“唐国通宝”钱,篆体,风格与徐铉书“开通元宝”很相似,疑亦为徐铉书。

宋太宗铸“太平通宝”钱,仿照太祖之“宋通元宝”,而“宋通元宝”是仿照后周“周通元宝”③江少虞《事实类苑》卷二十一《诸监炉铸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71页)载:“先是永平监所铸钱,‘周通元宝’钱法。”,最初的榜样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开通元宝”样(图1)。若从书法角度观之,欧阳询所书字体篆、隶、楷相杂,本意在求其工稳,利于流通。“宋通元宝”“太平通宝”除了所换新字,其他一如之。(图2)

宋太宗善书,无所不用,则御书钱是他的一项颇富特色的文化创新,据《宋史·食货志》载:“初,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淳化更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4]345。

宋赵德麟《侯鲭录》谓:“前世钱未有草书者。淳化中,太宗皇帝始以宸翰为之。既成,以赐近臣。崇宁、大观御书钱,盖袭故事也。”[9]363唯称道太宗草书钱,殊不知行书钱文亦前所未见,太宗首创,后来继之。然以草书为钱文,实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此一例。④俞兆鹏《“宋通元宝”钱名及铸造年代考》云:“根据《永乐大典通鉴长编》之说:‘建隆中铸“宋通元宝”钱草书、篆书。’但查阅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却无相应的记载。”见《天府新论》2005年第1期,第121页。因为货币流通的特殊性,首先考虑其易于辨识,太宗所为,可谓“任性”。王禹偁是太宗朝名臣,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与太宗渊源很深[10],《宋史·王禹偁传》

云其知长洲县时与时宰吴县的罗处约“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因而名声鹊起。端拱初,太宗闻其名,“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君臣可谓相知。御书三体钱出之后,多以赐近臣,咸以为荣,王禹偁当然亲蒙恩宠,锡赉先沾,感激之余,作《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及《谢赐御书字样钱表》,倍加称颂云:

图4 “淳”字有别的两种“淳化元宝”

图5 宋太宗御行书“淳化元宝”与“至道元宝”

图6 宋真宗御书“祥符元宝”

臣某等今月二十三日于学士院分赐得御书三般字样“淳化元宝”钱者,洪炉新样,通行将遍于万方;御笔摛华,神妙互分于八体。颁宣非次,传习知荣。中谢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留意货泉,精心笔札。书纪年之大号,用焕钱神;逞上圣之多才,爰彰墨妙。尽返鹊回鸾之法,掩天龙地马之名。庄山、历山之金可齐重宝,“开元”“乾元”之字莫比神踪。将大济于兆民,仍分沾于两制。臣等名惭夷甫,才谢鲁褒。实赵囊而空荷君恩,探禹穴而难穷圣作。周太公之圜法,自合包羞;欧率更之笔精,从兹扫地。永言感遇,空极兢荣。[11]

首先,盛赞御书钱制式之美、书法之妙。认为书法水平超越欧阳询,当指欧阳询所书唐“开通元宝”钱言之。

按钱文之书实有难度,缘其形制所限。清代著名画家戴熙(1801~1860年)在《古泉丛话》中谓:“作书有三难:印篆难、牍书(横匾)难、钱文难。非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不成书道。然论章法,印以方,牍以横,钱以圆。三者之中,钱尤难矣”[12],洵属知言。王禹偁虽有溢美,然观淳化御书三体钱(图3),笔意流畅,神气完足。楷书钱尚有前制“开通元宝”遗意,故明方以智谓:“‘淳化御书钱’乃太宗亲书作真、草、行三体,此正仿‘开元’式也”[13]。行草二体(尤其草体)则生动活泼,与内方外圆之形相得益彰,破除了模仿痕迹,显示出太宗出众的书法修养和匠心独运的自信心。太宗将艺术创造与社会功用有机结合,其所作将钱币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客观上有革故鼎新、开创新面的效果,因此赢得宋人及后世的普遍赞誉。

值得注意的是史籍所载均谓太宗书“淳化钱”为“真”“行”“草”三体,然有一种淳化钱(图4)介于楷隶之间,或有研究者直谓其为隶书钱。①见许满贵《御书钱“淳化元宝”真书体疑者新解》,《收藏快报》2010年12月30日。近代古钱收藏大家方若先生直接认定此“淳化元宝”钱为隶书体,见唐石父主编《中国古钱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1页。因为相较于楷书钱,“淳”“元”二字明显不同,尤其“淳”字三点及“子”部之横画,实有隶书笔意,显然不是同一范式。欧阳询书“开通元宝”,“其字含八分及隶体”,楷隶笔意相杂,影响所及,此种“淳化钱”或是模仿前制。太宗诸体兼善,或曾书四体亦未可知,王禹偁《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云“尽真、草、隶、行之法”[14]211,非四体而何?

其次,王禹偁看到太宗以御书钱为手段推行治化的王道。此太宗作为一代明君,专制之主,其用心之所在。书法固然美矣,赐近臣必是推恩之手段。因此,王在二表中谓淳化御书三体钱非但“逞上圣之多才,爰彰墨妙”,更重要的是称赞“将布于人间”“通流将遍于溥天”“通行将遍于万方”。又引“禹始以历山之金铸币以赡民于厄,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饘卖子者”[15]617故事,赞扬太宗所为乃行禹汤文武之道也,将太宗御书钱文推行文治之举上升到历史高度。王禹偁乃直臣,曾不惜犯颜直谏于太宗,以此遇谪,故所论不可谓之谀辞,王之于太宗可谓知之深也。又谓:“臣等传玩为荣,收蔵至宝”,以至于在贬谪之中尚有《御书钱诗》之作,“实赵囊而空荷君恩”,颇觉所幸于赵壹。②汉代赵壹曾困顿,作《客秦诗》曰:“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见南朝宋范煜《后汉书》卷一百十下《赵壹传》。

承五代丧乱之余,北宋经太祖、太宗之开辟治理,国势渐稳,经济发展迅速,货币需求与日俱增,故钱币发行量是很大的。据《玉海》载:

图8 宋徽宗御书“大观通宝”“崇宁通宝

图9 宋高宗御书“绍兴通宝

至道二己未,池州新置钱监,赐名“永丰”。先是饶之永平岁铸四十万贯,今分置是监,共铸六十四万贯。①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开宝钱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32页)等条后有注释谓:“天圣间岁铸百余万贯,庆历间至三百万,熙宁六年后岁铸铜铁钱六百余万贯”,可见北宋中后期铸币数量惊人。

因如此规模,王化所及,无“孔”不入,太宗的治世力量随着他的御书钱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故王禹偁谓“将布于人间”。比如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宗正少卿赵安易上奏说,他使蜀时见蜀地所用铁钱至轻且贱,二万钱方市罗一匹,于是强烈要求改铸一当十大钱,依照御书钱式,就是太宗所书三体钱,于是“遣诣川峡路诸州冶铸所在并为御书钱”[4]344。因为太祖下蜀之后奉行掠夺政策,铜钱禁入,民不聊生,以太宗御书钱式替代贬值过甚的旧钱,实是惠及生民的举措。

太宗除了淳化御书钱外,还有至道三体御书钱。据《古钱大字典》叙:“太宗‘至道元宝’三品,此钱《宋志》不载,以理揆之,御书三体,必非臣下所敢仿效,当亦太宗亲书,史但详前而略后。”[16]30“至道元宝”亦是真、行、草三体,太宗晚年所书,人书俱老,较之淳化钱更显圆熟精致。宋太宗御行书“至道元宝”银大钱②至道元宝银大钱,内蒙古赤峰林西县出,直径4.47cm。见张瑞刚《至道元宝银大钱鉴赏——首见御书美品行书大钱》,http://blog. sina.com.cn/u/1774660935,2012年11月10日。(图5),制作精湛,字口如新,锋棱宛然,首尾一致而神完气足。行书“淳化元宝”钱之“宝”字,仍旧“宝”字,有篆隶体势,与其他三字并非一致。此行书“至道”钱,则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恍见挥运之时“神毫英发”“奋耀英断”“神锋迥拔”[17]云云,确有“戈戟铦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的审美境界。史评太宗笔法“圆美”③明孙鑛《书画跋跋续》卷二《王右军文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38页)曰:“圆媺(美)而少国士风,今《东书堂帖》中有宋太宗书此赋,笔法正合此评”。,此“至道元宝”钱足以刷新对太宗笔法“圆美”特征的旧认识。这种用笔所显示出的骨法之美,谓之超越晚唐五代,远绍魏晋、初唐是没有问题的,也是迥出于宋人书法用笔的时代风气的。米芾谓太宗“行书无对”,观此钱文,信为的评。

王禹偁《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谓:“五铢新样,货泉将布于人间;三体成文,笔札互彰于天纵。”[14]211太宗以其创新思维将货币流通与御书典范巧妙结合,使御书钱对宋代社会文治产生难以具评的重大意义,此颇类于近现代货币上铸、印伟人头像,谁人不爱耶?真所谓异曲而同工。

三、宋代御书钱之家法传承

太宗所创立的御书钱制度将钱币方寸之地视为施行教化、展现帝王风采的舞台,被太宗的子孙们作为家法加以继承。

首先是宋真宗。真宗对太宗景仰有加,缘于太宗聪明睿达,博学多识,为一代有为之主,真宗曾不断表达“嗣守二圣基业”、继承祖宗意志的愿望④宋范镇《蒙求》谓:“李宗谔(原文此有“之子昉”,误,应为“昉之子”)卒,年四十九。真宗甚悼之,谓宰相曰:‘国朝将相家能以身自立不坠门阀者,惟昉与曹彬耳。’又尝谓曰:‘闻卿至孝,宗族颇多,长幼雍穆。朕嗣守二圣其业,亦如卿辈之保守门户也。’”见宋江少虞《事实类苑》卷二十四《不坠阀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03页。,太宗御书钱祖法的施行即从真宗始。

真宗朝共改元五次。除去最后的乾兴没有铸造年号钱外,前四次改元均有御书年号钱。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赐辅臣新铸御书‘祥符元宝’钱。”[18]王应麟《玉海》所载更为翔实,云:

国初钱文曰“宋元通宝”,淳化元年五月乙未改铸“淳化元宝”钱,上(太宗)亲书其文,作真、草、行三体。自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为文,(真宗)景徳权衡式以御书三体钱较定。祥

符元年六月癸巳,赐辅臣新铸御书“祥符元宝”钱。[15]634

真宗善楷书,师虞世南,曾亲授臣下虞世南字法。①宋宋祁《景文集》卷六十一《杨太尉(崇勋)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94页)载:“一日公(杨崇勋)与张侍中耆辈侍立次,真宗皇帝谓曰:‘知汝等好学文字,若能如此吾当亲为教授。’公等对曰:‘实有志矣’,乃谢于庭下。自兹命张侍中为学长,张景宗观察为副学长,公与夏太尉守赟为学察,安团练守中而下为学生矣。帝授以《孝经》、《论语》、诗赋,又教以虞世南字法。”今观真宗御书“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图6)及“天禧通宝”,皆楷书,变化不大,点画温和,字势端平,得虞世南意,神态略拘,与太宗相比,已是辕下驹矣。

据载,真宗时期的钱币发行量剧增,“祥符九年五月发运司言饶、池、江、杭四监共铸百二十五万缗”[15]634。年铸钱超过一百万贯,如此数量的御书钱通行万方,遍布四海,于斯为盛。真宗好大喜功,恐为太宗光环所掩,欲树个人形象,御书钱乃是任何形式均不能企及的绝佳手段。

按乾隆十五年(1750年)纂《钦定钱录》卷十、卷十一具载宋代各钱式样,除太宗外,多未明指为御书,包括真宗、徽宗御书钱。以理揆之,均应是遵从太宗之祖法御笔亲书的,只是典籍往往失载。按照《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工部掌“钱币之政”,“若改用钱宝,先具模制,进御请书”[19],可见宋代御书钱已成制度。

真宗之后,仁宗之创造在于开宋代中后期小篆御书钱先例(图7)。神宗后复增以名臣书写钱文。沈泓在《宋代钱币收藏与投资》中强调说:“苏书入钱(元丰通宝),不仅让钱文更加精美,而且增加了几分亲切感,拉近了文人士大夫与普通百姓的距离,这也算是宋代文治天下的一种表现。”[20]这种认识是很有见地的。不仅苏轼,其他尚有司马光、蔡京及米芾等均有创制,此不枝蔓。②关于司马光和苏轼书写钱文,历来认识有些混乱,从书法角度观之,所谓“东坡元丰”,史书不载,必是行书体“元丰通宝”,还有行书体“元祐通宝”。隶书体“元丰通宝”乃司马光书,较之二人书法可知。且书法研究者未闻东坡能隶书、司马能行草。而米芾所书,仅一种行书体“大观通宝”与其近似。关于蔡京之书钱文,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崇宁钱文,徽宗尝令蔡京书之。笔画从省‘崇’字,中以一笔上下相贯。‘宁’字中不从心。当时识者谓京‘有意破宗,无心宁国’,后乃更之。”有非瘦金体楷书“崇宁元宝”疑似,但并无“破宗”特征。见曾敏行《独醒杂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41页。当然,真正将御书钱文化发扬光大,并且能代表宋代乃至近千年来货币文化水平的当属与太宗一样多才多艺的徽宗赵佶。

徽宗于书画之沉溺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这一点上一方面是对太宗祖宗之法的继承,但过犹不及,同时也可以说是对太宗祖宗之法精神上的背离。③作为帝王,太宗于书艺向来强调其业余性,“书札者六艺之一也,固非帝王之事,朕盖听政之暇,聊以自娱耳”。本末关系还是很明确的。徽宗“‘崇宁’‘大观’御书钱,盖袭故事也”[9]363,其御书钱文,史有明载,如“(崇宁)四年立‘钱纲验样法’,崇宁监以所铸御书当十钱来上”[4]350,“(赵)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悦,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21]。徽宗改元六次,铸年号钱十二种,多是御笔亲书。御书造诣直接决定御书钱的文化水准。徽宗诸体兼善,修养全面,其艺术水准于帝王中谓之超前拔后应非虚誉。最为人称道者当属其瘦金体的法书,用笔起收夸张,“顿挫磅礴,若猛兽搏噬,进退钩巨,若秋鹰迅击”④唐虞世南《笔髓·释行》,见朱长文《墨池编》卷二,中国书画全书本,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223页。。点画纤细谓之瘦,瘦而不枯谓之金,如金如玉则丰神散朗,有富贵气象,可谓师古出新,戛戛独造,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斯为近之。其瘦金体御书钱“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图8),点画劲健挺拔,瘦硬通神,金生玉润,在方圆之间,毫无拘束之态,可谓是宋代御书钱文化的巅峰之作。戴熙谓作书有三难,而“钱以圆。三者之中,钱尤难矣。困难见巧,其徽宗乎?”[16]30书既夐绝又加之铸造之工⑤宋钱铸造工艺之精与宋代雕版印刷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刘森《宋钱的钱文与钱币版别论——兼论宋代的样钱制》认为:“雕刻书版与雕刻钱币的母钱,两者技术大体相同,雕刻母钱对刻工的技能水平要求要高于刻书的工匠”。见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论文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第160页。,观之神情俊朗,充分显示出徽宗个人精湛的书学修养及北宋开国一个半世纪以来日渐累积的文化自信。

徽宗御书钱之所以杰出,除了徽宗书法精美之外,其对钱币铸造工艺甚为留意,据《宋史·食货志》载,崇宁四年立“钱纲验样法”,所铸御书钱必须经过呈样勘验,“令赤仄及乌背书画分明”,然后才能“诏颁其式于诸路”。[4]350今传徽宗瘦金御书钱,若保存完好磨损较少者,确实能感受到“书画分明”,宛如新冶,能传达出徽宗书法的丰神法意。故著名古币收藏家张可中(1868~1926年)称道云:“宋徽宗为古来铸泉

第二能手。所铸范各一体,体各一态。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或如天孙织锦,文彩斑灿。若‘宣和’‘政和’‘大观’‘崇宁’‘圣宋’‘重和’等,靡不骨秀格清,令人意远。吾人搜罗此泉数百种,陈览于绿窗绮几之间,直无异展开一部瘦金字帖也。”[23]119又谓:“每铸一炉,即换一范,行隶楷篆各体皆备,大半出诸御笔,千载以下把玩于明窗净几,宣和之风流余韵似尚在吾人目前也。”[23]105赞叹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玉海》卷一百八十《食货·钱币》有“崇宁五年九月三日中书奏,钱监铸铜钱总二百八十九万四百贯”[15]635的记载,又据宋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六十《财用门·铜钱类》云:“徽宗大观二年诏访,闻北人所行钱币多用中国小平钱,以木匣盛贮,车乘般载”[23]。如此数目的“瘦金帖”,是大宋经济文化鼎盛之象征,通行异国,风行四海,真是化被万荒,靡所不至矣。

徽宗以下,御书钱的家法依然传递有序。钦宗于大厦将倾,亦书有“靖康通宝”。高宗南巡,祖宗的御书钱制度遂得以在南宋延续。

高宗自谓中兴之主,凡事以规模祖宗意度为要,远绍熙陵遗风,近承徽庙宗范,自诩一祖八宗皆操翰墨,遂亦以书法为意。①赵构《翰墨志》(中国书画全书本,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1页)云:“一祖八宗皆喜翰墨,特书大书,飞白分隶,加赐臣下多矣。”高宗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可以和太宗、徽宗相提并论,唯气度远逊。高宗御书钱秉承徽宗作为,一是注重铸钱式样,据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五《户部》条:“高宗皇帝颁降铸钱式,御札曰:‘大小钱样付卿,乌背者制作颇精,与开元、崇宁所铸相似,然恐费工难办。素背者似可作式样,仰更看详”[24]62,既考虑其审美需求,又看重实际铸造工艺的可行性技术要求。

权户部侍郎林觉对高宗尽心于御书“绍兴通宝”钱铸造很是称颂,云:

睿知高明,爱民尤笃,先尝制造钱样高出于臣子意向之表。臣奏事既退,伏蒙宸翰宣示“绍兴通宝”两等,其文本于洛画,形质浑厚,追崇宁之规模;字势雄劲,迈钟王之笔迹。肉好周郭,备极精微,臣百拜肃观,光开心目,《经》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又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仰惟陛下励精庶政以求民瘼,躬俭节用示天下先。而乃坯治钱宝,使贸迁交易以济民用,所以扩实惠者广矣大矣。昔汉议钱政,改革不常,而卒莫得其要领,唐‘开元通宝’,其字欧阳询书,犹为当时所称。岂如圣神规画尽善,亲以翰墨作新斯制,广布寰宇,动流亿年,俾生民宝之,永以为重。[24]62

书法既美,“迈钟王之笔迹”,“肉好周郭,备极精微”②“肉、好、周郭”,均专业术语。“肉”指钱身穿孔外的实体部分,也叫“地张”;“好”指钱的穿孔;“周郭”指钱体外缘突起部分。能“追崇宁之规模”,“光开心目”即赏心悦目,可谓两得其美。认为帝王躬制钱样是“睿知高明,爱民尤笃”的圣人行为,目的是“济民用”而“为天下利”。此钱一出,“广布寰宇,动流亿年,俾生民宝之”,这是“励精庶政”更张治具的有力举措。既然上升到文治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则对高宗以帝王至尊而“圣神规画尽善,亲以翰墨作新斯制”的行为作高度评价。此祖宗家法,非细事也。

高宗年号钱有“建炎”“绍兴”两种,均篆、楷二体。“绍兴通宝”御书钱亦是个中精品(图9),楷书,新出者字口清晰,结字紧敛,弛张有度,得徽宗书法精神而劲健端稳过之,较之“建炎通宝”和“绍兴元宝”稍胜,于宋代御书钱中,当与太宗、徽宗鼎足而三。

南宋孝宗以后,御书钱的家风绵延不绝,《钦定钱录》载南宋高宗建炎至度宗咸淳(1265~1274年),以下失载,然直到端宗景炎(1276~1278年),尚有“景炎通宝”传世。惟偏安已久,气运渐销,远非旧日气象矣。加上书法衰陋,钱币上竟有刻版迹象,气数将尽,夫复何为?

总之,御书钱作为宋太宗文治天下的一项独特发明,复作为祖宗之法在有宋一代得到有序继承,不仅对宋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辽、金、西夏甚至越南、朝鲜及日本等化外之地产生辐射性影响,“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享”[25]。猗欤太宗,圣谟宏远。宋以下,御书钱文化遂绝,不复能“实赵囊而空荷君恩”而“探囊闲看御书钱”,发思古之幽情了。

[1]王禹偁.御书钱[M]//王禹偁.小畜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69.

[2]朱长文.墨池编:卷三[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731.

[3]米芾.书史[M].中国书画全书本.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974.

[4]脱脱.宋史:食货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5]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一[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653.

[6]竺沙雅章.宋朝的太祖和太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

[7]曾慥.类说[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52.

[8]梁诗正,等.钦定钱录:卷九[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96.

[9]赵德麟.侯鲭录:卷二[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363.

[10]潘守皎.王禹偁与宋太宗、真宗的旧知新怨[J].齐鲁学刊,2011(5):133-136.

[11]王禹偁.谢赐御书字样钱表[M]//小畜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06.

[12]戴熙.古泉丛话[M]//刘喜海,戴熙.泉苑菁华、古泉丛话合刻:卷二.上海:上海医学书局,1912:51.

[13]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七[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37.

[14]王禹偁.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M]//小畜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5]王应麟.玉海[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6]翦宁.御书与名家书钱文考[J].荣宝斋,2005(3).

[17]胡宿.文恭集:代中书枢密院谢赐三朝宝字、《训鉴图》表[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703.

[1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九[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17.

[19]宋史·职官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1.

[20]沈泓.宋代钱币收藏与投资[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110.

[21]脱脱.宋史·宗室列传[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6.

[22]张可中.清宁馆古泉丛话[M]//张翼廷.庸庵遗集.京华印书局,1927.

[23]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832.

[24]潜说友.咸淳临安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5]张方平.论钱禁铜法事[M]//乐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73.

(责任编辑、校对:李晨辉)

TheImperialInscriptiononCoinsinNorthernandSouthernSongDynastiesas AdvocatedbyEmperorTaizongofSongDynasty

Huang Xiuzhu

As the second emperor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Emperor Taizong of Song dynasty,with personal name Zhao Guangyi(939-997,soon changed his name as Zhao Jiong)was a wise leader and an outstanding politician.Emperor Taizong was a man ofmany talents,with fond love ofreading and calligraphy.During his reign,Emperor Taizong gave full play to calligraphy's role in socialmoralcultivation and initiated the tradition ofimperialinscription on coins and employing calligraphy as publicity.With patriarchalclan ideology prevailing,the successors of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carried on the tradition ofimperialinscription on coins,which was characteristic of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EmperorTaizong ofNorthern Song Dynasty,ImperialInscription on Coins,Song Dynasties

J120.9

A

1003-3653(2016)04-0034-07

10.13574/j.cnki.artsexp.2016.04.003

2016-04-22

黄修珠(1974~),男,河南息县人,博士,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书法史。

猜你喜欢

文渊阁通宝宋太宗
公心与私意之间:《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吕蒙正送瘦马劝谏
抗战时期围绕《四库全书》阁书的文化掠夺战
明代的文渊阁
忠言的力量
中兆通宝涉水直销
“建国通宝”钱考辨
故宫的“文胆”
宋太宗自导“写生门”
通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