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修养提升中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及具体途径

2016-12-12

文化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政治

玉 香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大学文化】

女性修养提升中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及具体途径

玉 香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纵观历史,女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与关键的社会功能。然而,社会历史绝不仅仅需要一个简单的生理意义上的女性,它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蕴、道德素养、有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的修养女性。从人的本质上讲,人是各种政治社会关系的总和。修养女性也不例外。因此,在女性修养的培育中,培养其政治素质尤为重要。本文从女性修养的含义、修养女性的社会功能,女性修养的关键因素以及提升女性政治素质的具体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女性修养;形成因素;政治素质;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行为

一、女性修养的含义

修养一词的含义广泛。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即通过内心反省,修身养性,培养完善的人格。后来泛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能、领导艺术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知识积累而达到的一种能力和品质。这里讲的功夫、能力和品质,对女性来说,就是适应于现代社会与文化的人格品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超越自我。也就是说,女性要想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就要具有稳定的人格品质、进步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与行为。这便是对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要求,也是女性修养的内涵。

二、修养女性的社会功能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女性对推动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文明的缔造者。从女性发挥的重要社会功能上来说,女性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生理意义上的女性,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蕴、道德素养、自我发展意识的修养女性。特别是现代女性,集经济社会的建设者和家园家族的建设者于一身,不仅像男性一样参加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还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及人自身的再生产,它实际上创造了巨大的隐形社会价值,可以说在某些方面的社会功能上具有男性无法做到的独特作用。

首先,在对下一代的培育与社会化过程中起到独一无二的关键作用。社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本身,更要注重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然而,刚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具有社会属性,他必须通过与周围人和社会的频繁接触和交往,才能不断学到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才能由简单的生理人变成复杂的社会人。在下一代走向社会化的过程中,母亲有着无可取代又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女性与生俱来的各种独特因素,如耐心、细心、暖心,以及观察入微、情感细腻丰富等特质,使她们成为了培育下一代的关键人物。一位母亲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学识眼界、智慧与能力,对孩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长久深远的。

其次,修养女性在社会劳动力的正常维持上起到基础保障作用。现如今,由于家务劳动社会化,即原来由女性责无旁贷地承担家务劳动走向由社会共同承担。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生活的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精致化,社会已经意识到并承认了家务劳动实质上属于生产性的劳动,承认它与其他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具有一样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并且进一步认识到了这种劳动为其他一切形式的劳动创造了无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家庭是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场所,是人社会化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值。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1]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来说,一个家庭里的实际核心人物多是女性,这是由女性的种种特质所决定的。

再次,服务智能型社会发展上女性的作用更加突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信息时代,劳动者整体素质的结构由体力型向文化科技型演化成熟。以往大多数女性在体力方面不如男性,但在智力方面并没有劣势。在现代智力、信息化时代,女性与生俱来的智慧耐心、精致讲究、温柔可亲的特质得到了全面的激发与体现。加上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劳动场所变得灵活多样,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在家里进行,这便为众多女性提供了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的有利机会,这也就促使女性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认可,但同时也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女性修养形成的关键因素

据上文论述可知,女性必须时时刻刻努力、学习、进步,不断提升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那么,女性如何提升自身、如何使自己更有修养,这就要求寻找提升女性修养的关键因素。

人只有在与其他人不断接触与交往中才会拥有较高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然而,人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性是与人的社会性相伴而生的,人只要是社会的人,那他必然是政治的人。从现实生活来讲,人们的交往并不是毫无目的的盲目、无为的行为,而是目的明确的自觉行为。进一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下有个本质的共性存在,即都是为了获取某种或某方面的利益,只要大家去追求利益、分配利益,那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关系,这时就需要制定一些规则、法则等,而这些便是政治管理活动。当然,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说,不一定都参与制定规则、决策活动,但必然要接受这些规则和决策的约束或影响。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写道:“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3]人的生活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体现,而社会生活是由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构成的,所以说,人是天然的政治上的人。每个人都一定是生活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与背景之下的人,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研究都不能忽略人的政治性。探讨人的修养更是如此。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不是存在于政治体系之外的人。因为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时更能体现人的修养,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时主要起作用的是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这二者本质上都是政治性的体现。人的政治性更能体现人的修养度,有修养的女性一定具备一定的政治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即女性修养本质的、关键的形成因素是她的社会政治性,政治活动、政治因素推动着人的全面提升。例如,先进的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会引导人持续、全面发展。一个社会的政治总是超前反映这个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趋势。在前进的道路上,政治发挥着扫清思想障碍,批判腐朽与落后,提供思想指引和创建理想目标等作用。因此,有什么样的政治素质便体现什么样的修养程度,即政治素质是女性形成修养的首要的、关键的因素。

四、提升女性政治素质的具体途径

纵观历史,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在使用或显形或隐形的方式对自己的民众进行社会政治化教育,如政治思想、制度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从而使每个人与社会、时代的整体思想体系相适应,促使人们自觉承担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这实际就是政治素质培育的实践。鉴于此,必须先说明政治素质的含义,即“政治素质是指在政治活动中由不同的政治主体所具有的不同的政治觉悟、政治修养、政治能力、政治道德,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等诸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政治素养。一个人的政治素质的优劣体现在对政治形势的敏感程度,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对政治环境的适应性,对政治现象的把握以及参加政治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等方面”[4]。基于政治素质的含义,女性政治素质的提升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增强女性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应,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5]。我们要转变女性政治意识淡薄的传统观念,让女性觉悟自己实际上是政治人物、是核心人物。经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在男性强权社会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女主内男主外的思维模式。在女性思想里,她们只要照顾好、服务好各自的小家庭即可,因此女性便有了对外面世界漠不关心的盲从心理。即便是现代社会,这种思想仍然普遍存在。然而,实际历史告诉我们,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无论女性是否参与外界活动,她们也不可能是存在于所生存的那个时代的政治体制之外的局外人。就像马克思说的,人是社会的人。在这一点上,不分男女。也许女性在以往时代背景与文化素质的局限下没有意识到,但人是社会人客观存在,且发挥作用。所以,转变传统女性对政治意识不自觉尤为重要。

(二)培育女性政治心理

北大教授王浦幼认为:“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政治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6]孔德元教授指出:“政治心理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和政治生活之中的个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社会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等现象所产生的一种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主观反映。”[7]由此可以理解政治心理为人们在以往经验基础上对出现政治现象、政治主客体及关系做出的某种推测或判断的心理过程,它是人们对待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显现和表露,或者说是政治行为所反映出的一种较为固定和一贯的心理倾向。拥有这样的心理就意味着女性会更自觉、惯性地去关注并参与自由、竞争、效率、平等、开放、自主的社会生活,对她们的自我思考、自我反省和自我决定能力的增强有重大的意义。从而成为一个家庭、社会乃至国家民族名副其实的核心、重要人群。

(三)鼓励女性政治行为

无论是先进的政治意识思想还是良好的政治心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政治主体积极的政治行动上。实践出真知。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体悟到的东西是深刻、长久且最具说服力的。积极的政治活动可以给人以活力,让人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使人们的心理更加健康。正是在这样一种“亲身的实践”过程中,人民会进一步认识社会政治体制和政治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升华,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着条件,使社会各种复杂利益关系不断得到协调,公正和正义不断得到推行。总之,越来越丰富的政治活动,使人处于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和谐的社会政治关系中,人的本质也就越来越丰富、深刻和有价值,这些恰好体现了人的修养的全面提升。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18.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

[4][5]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政治学·社会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6.13.

[6]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08.

[7]孔德元.政治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8.

【责任编辑:周 丹】

汉 汉宫枍诣

G641

A

1673-7725(2016)11-0124-04

2016-09-10

玉香(1979-),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研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报纸差错问题的结构分析
不谈政治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