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橙·捉出·悬米·嬴勝辨正

2016-12-12

文化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搜神凳子梯子

杨 琳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民俗语言文化】

悬橙·捉出·悬米·嬴勝辨正

杨 琳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悬橙”“捉出”“悬米”“嬴勝”四个词语学界未得确解。本文认为“悬橙”指把床凳用绳吊在空中;“捉”为“促”之形误,“捉出户外”谓迅速爬出户外;“悬米”指仅能浮起粟米的小水,“悬米”还有挂帐之米、拖欠之米的意思;“嬴勝”义为华美的头巾,“此其称功,犹嬴勝而履蹻”是说这样表彰我的功劳,犹如让我头戴华美的头巾,脚上却穿着草鞋,意为赏赐与功劳不相匹配。

悬橙;捉出;悬米;嬴勝;训诂

悬 橙

《晋书·王羲之传附子献之传》:“魏时陵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鬓尽白,裁余气息。还语子弟,宜绝此法。”《汉语大字典》在“橙”的“有腿无靠背的坐具”义下,《汉语大词典》在“橙”的“凳子”义下均举此例。有人认为此例之“橙”指梯子,云:“既然为陵云殿题榜,而且已经钉在殿上,一般凳子岂能够上!断无如此矮殿,凳子能及榜题。则‘橙’为梯子义甚明显。”[1]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凳子能否够得着,而在于三国时期还没有凳子这样的坐具。如果当时存在凳子的话,理解为凳子未必不能成立。

那么,将“橙”理解为梯子是否可取呢?韦诞(字仲将)题榜的故事其他文献中也有记载。南朝齐王僧虔《名书录》载(《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姜诩已下”条引):“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之题,以笼盛诞,辘轳引上书之。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戒子孙绝此楷法。”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魏明帝起凌云台,先钉牓,未题,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牓题牓。去地将二十五丈,诞危惧,诫子孙绝此楷法。”这一记载具体细节上虽与《晋书》略有异辞,但韦诞悬空书写的情节则是一致的。正因为是悬在离地二十多长的高空题榜,所以才吓得韦诞“须鬓尽白,裁余气息”,还告诫子孙不要再继承他这门技艺了。如果是踩着梯子写几个字,这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韦诞怎么会写完后“须鬓尽白,裁余气息”呢?从异文可知,榜额离地有二十五丈,当时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梯子。可见将“橙”理解为梯子也是行不通的。

橙在古代除了指一种果树以外,它还是“凳”的异体。“凳”的本义指床凳。《集韵·隥韵》:“凳、橙,《字林》:床属。或从木。”床凳是古人放置在床前的一种家具,因上床要登踩它,故谓之凳。钱大昕《恒言录》卷五《居处器用类》:“凳,本登字。《释名》:‘榻登施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盖以登床得名,后人稍高之,以为坐具耳。”其形似几,故凳字从几。用木制成,故字亦作橙。古代绘画中有凳的形状,如下面两幅图中床前放的就是凳。这东西既有相当的宽度可以使人站立,又有足够的长度便于站在上面的人左右移动,而且随时可得,韦诞“悬橙书之”应该就是把床凳用绳吊在空中,韦诞站在上面书写榜额。

汉末洛阳朱村墓室壁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摩图

捉 出

晋干宝《搜神记》(明津逮秘书本)卷十四:“魏黄初中,清河宋士宗母夏天于浴室裏浴,遣家中大小悉出,独在室中良久。家人不解其意,于壁穿中窥之,不见人体,见盆水中有一大鳖。遂开户,大小悉入,了不与人相承,尝先着银钗犹在头上。相与守之啼泣,无可奈何。意欲求去,永不可留。视之积日,转懈,自捉出户外,其去甚驶,逐之不及,遂便入水。”其中“自捉出户外”句,《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八《妖异部四·变化下》引《续捜神记》作“遂自投出户外”。真大成认为作“投”是,“‘投’有跳跃义,‘自投出户外’谓自己跳出门外。”[2]鳖无跳跃行为,此解未为妥帖。今谓“捉”当为“促”之形误。《庄子·庚桑楚》:“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陆德明释文:“捉,崔作促,云迫促也。”清罗士琳《旧唐书校勘记》卷六十:“纬遣台吏促百官上路,皆以袍笏不具为词。《御览》无纬字,促作捉,非是。”清章钰《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卷六《资治通鉴》卷五十四:“促去,孔本促作捉。”皆“促”“捉”形近易误之证。“促”有迅速义。《三国志·魏书·董昭传》:“帝悟昭言,即诏尚等促出。”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一《佛说分卫比丘经第二》:“如卿所作无羞惭,驰走促出离我家。”姚秦竺佛念译《菩萨处胎经》卷七《菩萨处胎经行品第三十四》:“汝等师徒谤毁圣人,促出国去。”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九:“若男若女,司命须汝促出无迟,并持胞衣,急急如律令。”《搜神记》原文当作“遂自捉出户外”,“遂自”为一词,“自”为词尾。“捉出户外”谓迅速爬出户外,如此则文从字顺。若从辑本《搜神记》无“遂”字,则“自”为自己,文意亦谐。盖后人不解“捉”义,故臆改作“投”。

悬 米

典籍中有“悬米”一词。例如:

(1)夫滥觞悬米,翻浮天动地之源。寸株尺蘖,擢捎云蔽景之干。岂非积微成大,陟遐自迩。(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幼俊八》)

(2)竹箭分流,起于悬米。(隋《裴鸿墓志》)

(3)将恐波迁悬米,舟移接汉之川。峰低委粟,泽贸干云之峤。(唐《韩节墓志》)

(4)斜临委粟之岫,遥瞻悬米之川。(唐《张备夫人李三娘墓志》)

吕蒙、毛远明认为“悬米”之米为水之形讹,“之所以认定‘悬米’应是‘悬水’之讹,更主要的考虑是‘悬水’的词义可释,构词理据可解。而如果作‘悬米’,则不知所云。”[3]其实,“悬米”本字可通,谓漂浮起粟米。例(1)“滥觞”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荀子·子道篇》:“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滥觞悬米,翻浮天动地之源”意谓小水是大水之源,借此说明“积微成大”的道理。如果“悬米”为“悬水”之讹,“悬水”即瀑布,瀑布怎么会是小水呢?“悬米”理解为仅能浮起粟米的小水,文意没什么不畅的。

例(2)中,“竹箭”指竹制的箭,文献中用来比喻水流的湍急。《慎子》佚文:“河之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弗能及。”例(2)中的“竹箭”比喻迅疾的大河,“分流”指河流形成支流。此例的“悬米”理解为瀑布也讲不通,理解为小水则贯通无碍。

(3)(4)两例中“悬米”与“委粟”对文,均言其小,由“粟”可知“米”不得视为“水”字之误。

刘传鸿对吕、毛之文的误解做了辨正,然其文谓“黄河源出昆仑,且发源之水甚小,从高处落下,极有可能呈白色颗粒状,正似悬挂着的米粒”。[4]亦未得确解。

“悬米”还有挂帐之米、拖欠之米的意思。明张国维《抚吴疏草·高淳改折疏》:“百姓逃亡过半,虚折额田十万五十亩,悬米八千五百石。”明林希元《林次崖文集》卷三《陈愚见以图补报疏》:“谢朝政等二十二戸,虚租三十一石,内豪强占田一顷一十九亩,虚悬米三石八斗二升,减税占田一顷九十亩,虚悬米六石九升九合,里书诡寄飞射占田一顷四十八亩,虚悬米四石七斗六升,抛荒无人耕种田四顷五十四亩,虚悬米一十四石五斗,各户虚粮田土或被占,或减税,或飞射,或抛荒,皆有其故。”

嬴 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今臣罢四国之兵,而王乃与臣五乘,此其称功,犹嬴勝而履蹻。”唐宋旧注:“嬴,利也。谓贾者嬴利倍勝,今以薄赏报大功,犹嬴勝之人履草也。”清顾广圻曰:“嬴勝当作羸縢,形相近也。旧注全讹。”张觉《韩非子校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83):“依谢注(张谓旧注乃宋谢希深作),则‘嬴’为‘赢’之误,此句意为:‘就好像是发了大财的商人穿草鞋。’似乎也通。但《战国策·赵策一》有‘羸幐’之语;《战国策·秦策一》‘羸縢履蹻’吴师道注:‘羸与缧、累字通用,伦追反。《易》羸其角、羸其瓶,孔颖逹云:拘累缠绕也。《诗》邪幅在下注:如今行縢。’据此,则当从顾说,即:‘嬴’为‘羸’之误,‘羸’通‘累’,表示缠绕;‘勝’为‘縢’之误,‘縢’即绑腿布。”

[1]曾良.赵铮艳.佛经疑难字词考[J].古汉语研究,2009,(1).

[2]真大成.《搜神记》词语校释琐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4).

[3]吕蒙,毛远明.释“悬米”[J].中国语文,2011,(3).

[4]刘传鸿.也释“悬米”[J].中国语文,2012,(1).

[5]王贵元.释汉简中的“行胜”与“常韦”[J].语言研究,2014,(4).

【责任编辑:周 丹】

2016-10-27

杨琳(1961-),男,甘肃临夏人,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文献学、民俗学等研究。

H136

A

1673-7725(2016)11-0036-03

猜你喜欢

搜神凳子梯子
木梯子
制造《搜神记》
抢凳子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架个梯子去学校
寻找凳子腿
会走的“石凳子”
干宝及《搜神记》研究综述
由对立走向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