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16-12-10刘银奎
刘银奎
摘 要:温州市教育局在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活动中提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在这个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物理教师提出了“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拟对这个模式的背景、内涵、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使新型的教学模式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
关键词:教学模式;三助式;六环节;导学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9-0032-4
1 “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但普通高中物理教学还显得不尽人意,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教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广大学生只能被动地倾听,并只能顺着老师事先设定好了的框架按部就班地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听得很累,教师教得也累,久而久之,就会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
从2013年9月开始,温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活动,在活动实施意见中指出:……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较重,课堂教学整体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并强调:推行“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育理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基本理念是:“……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具体来讲,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我校物理教师已初步树立“课堂教学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的理念,把原先的“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从而提出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变革方案:“三助式、六环节”(简称“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
2 “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2.1 “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所谓的“三助六环”中的“三助”是指:自助,学生自助学习的过程;互助,同学与同学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师助,老师点拨释疑(老师帮助下学习)的过程。“六环”是指:“情景导入—自我探究—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总结提升—检测反馈”的六个学习环节。模式的流程关系如图1所示:
在“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中,“自助学习”阶段是基础,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阶段是核心,优生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问,体现互助互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过程中,后进生的困惑问题得到了解决,优生的学习成果得到确认,大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师助学习”阶段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组织、引导、激励、促进作用,对学生自助、互助都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必要地点拨和梳理。
2.2 “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要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具有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还是在教育的过程上,都把发挥人的主体性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教育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在复习“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就采用了这个模式,效果非常好,下面就把这节课的主体操作展示如下。
3.1 自助学习
(1)情景导入
自助学习开始于具体的物理情景或问题,情景的主题通常由教师提供。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和“高考考试说明”制定相应的“导学单”(表1),在导学单中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把学习目标任务化,最后把学习任务问题化,从而用物理情景或问题引导教学过程向前推进。
本节课的物理问题是:要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方法一:
伏安法。主要仪器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方法二:
安阻法。主要仪器为电流表、电阻箱。
方法三:
伏阻法。主要仪器为电压表、电阻箱。
(2)自主探究
这是学生与物理情景或问题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导学单上的任务)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相关任务。独立思考是个体尝试、亲身体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感悟,明确物理思想或规律,当然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为下一阶段的“互助学习”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助学习,本节课的导学单是前一天发给学生的,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预期完成情况如表2所示:
3.2 互助学习
(1)合作讨论
这是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即为互助学习的开始。本节课先让学生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平均每组4~6人,)进行讨论8~10分钟,主要是让小组内成员相互检验自助学习(即完成“导学单”)的成果。“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生灵光。”在互帮互学中能解决大部分“个人产生的问题”,例如,“伏安法中为什么一般是电压表直接并在电源两端,而电流表要放在外面?”
“另外两种方法中为什么要选用电阻箱而不选变阻器?”“为什么要选用R-、-作为坐标轴来作图?”等问题。进而产生本小组的初期成果。当然,也会产生新的疑难问题或者小组内依旧解决不了的“大问题”,例如,“三种方法中的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减小误差?”“当图像的斜率比较小难以计算时,如何处理?”“为什么不直接用电压表测电源电动势?用欧姆表直接测电源内电阻?”这些问题均是“展示交流”环节的重要素材和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是思维碰撞、观念交换、思想交流的过程。这种讨论、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主体的凸现,是平等而又广泛的。
(2)展示交流
这是学生间大范围的对话过程。小组代表主动上台,汇报小组研究结果(包括分析思路、解决方案),他们可以采用讲演、投影、板书等多种方式。本组成员可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其他组成员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积极质疑,大胆提问。例如,有一个小组就针对“当画出的图像的斜率比较小难以计算时,如何处理?”的问题,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方法。也有的小组提出“给电源串联一小电阻来放大电源内阻”的方法。
这种交流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内的信息互通与思维碰撞,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智力水平。对于汇报,这是学生难得的锻炼机会。不仅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思路清晰,同时要会熟练使用投影设备,还要面对学生的质疑能给予及时正确的解释。
3.3 师助学习
(1)总结提升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一些知识或方法的讲解不一定到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总结,突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和任务,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这就是“师助学习”的内容。例如,针对“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减小误差?”的问题,我们教师就应指出:“由于电流表的内阻不是零,电压表的内阻也不是无限大,因此以上三种方法均存在误差,但浙江省的高考对本实验的误差分析不作要求”。再如,针对“伏安法中为什么一般是电压表直接并在电源两端,而电流表要放在外面?”问题时,学生往往会用“电流表内接”或“电流外接”来说明,这时我们教师就应指出:“这个解释是不对的,因为本实验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并不是测外电路的阻值,不应该讲电流表内接与外接,而是因为电流表放在里面,会造成内阻测量上有较大的误差(把电流表的内阻计入了电源的内阻了)。”
教师可以点评学生的解答思路、解答方法和结果,也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更为全面的总结、归纳和提炼,将学生“看不到”的东西一一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建构的知识更准确,获得的方法更清晰,形成的思想更丰富。
(2)检测反馈
当物理概念和规律在“总结提升”环节得到充分的内化,那么就进入师助学习的下一步骤:检测反馈。教师出示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要学生进行展示,针对难以独自完成问题的小部分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提示和帮助,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率。
4 “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活动的最终目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衔接,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三助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让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使学生处于愿学、会学、能学的状态。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伍永刚.“三助式”教学挑战课堂教学改革“瓶颈”[J].科技创业家,2011(3):47.
[3]关于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Z].温州市教育局,2013.
(栏目编辑 邓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