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和方法

2016-12-10张秉元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途径和方法语感培养

摘要: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知识,忽视语感的培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9-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课程目标,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作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示范,体验语感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课文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很难感受到语感。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范读,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 有人向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请教教好语文的诀窍,他的回答很简单——"跟我读"。一是"跟我读",能激发学生"我要读",且能够读好的愿望;二是"跟我读",本身就是一个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在一些学生不太容易把握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教师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文本中蕴含的意思读出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体现五壮士爱人民、爱祖国,恨敌人的高尚品质,体会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2.训练学生朗读背诵来积淀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只有朗读就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从感性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诵读的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如果重读"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学生就会理解这是桂林山水的特点,如果重读六个"真"字,学生就体会到 这是作者以笔下的真景表达心中的真情,这情就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只有读才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课本中的课文一定要读透,读到位。掌握了这些技巧,加上反复训练,学生的语感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吟诵要使学生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真切,希望早一点能背诵而自然达纯熟的境界"这是培养语感最易得益的途径。

3.指导学生课堂练习,把握语感

在课文教读中训练学生语感的分析能力。语文教读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值得我们去挖掘体味。课堂上老师的引导点拨是语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培养学生语感分析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揣摸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品赏那些关键字词的表现力和蕴含的情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从而形成语感。

例如,《黄果树瀑布》一课,笔者是这样让学生感悟作者听到瀑布声的感受的: 师:作者为了逼真地表现出自己听到瀑布声响的感觉,运用了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请从课文中将它们依次找出来,并在下面画上横线。生:读、找,画出"飘""涌""盖"等动词。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心体会这四个动词所表示的含义。生:声音这种东西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用了这个"飘"字后,让人觉得声音能看得见,也摸得到了。生:"飘"字让我想到了声音好像彩带一般从远处飘来,又从我的眼前轻轻地飘过,很轻,很柔.很软。师:进行小结,是的,一个"飘"让我们感觉瀑布的声音不仅有形而且还有情呢。"涌"字告诉我们些什么?生:"涌"字写出了"我们"与瀑布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了。生:由"涌"字可见,瀑布之水滔滔不绝,源源不断。师:总之,这个"涌"字,写出了我们靠近瀑布了,写出了瀑布水的——生:流量大!水流速度快!水势凶猛!师:也写出了瀑布泻落下来时声音——生:特别大声,非常响亮。 生:声音特别厚重,给人一种雄浑磅礴的感觉。 师:如果将这个"涌"换成"流"字,感觉怎样? 生:不行,那就不是瀑布了,而是河流了,或者是小溪。师:为什么?生:因为"流"字显得水量小,速度太慢了,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让学生通过读、找动词自主感悟语言文字的神奇,学生对文中所用的动词的解读是多元的,是鲜活、深刻的。学生在品味中体会到作者将瀑布的声响通过文字逼真地再现于读者的眼前,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精妙。学生的语感在探究过程中悄然形成。

4.积累生活,领悟语感

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个比方,语感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但语感是一种感觉,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感觉不能灌输、复制、粘贴。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吕叔湘先生认为:"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是不会有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才能了解得更真切。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总之,"语感教学"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最好体现。它的提出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只要在"语感培养"的领域里潜心思考,不断探求,就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卞安宇,《语感:阅读教学的核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张秉元,中专学历,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途径和方法语感培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生自控力培养之我见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