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016-12-10熊书卉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观察提高作文教学

熊书卉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顺序,做到抓住特征,选好角度,仔细观察,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多方面来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观察;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65-01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请注意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了写作教学首位,由此可见"观察"的重要性。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只有细心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想像,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而生动的文章来。如果不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内容干瘪,缺乏具体生动性、和社会现实性。究其原因,就出在观察能力训练的层面上,出现了大脑对生活素材积累的空白,"无米之炊"造成作文文字概括,内容空洞。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必须摈弃"闭门造车"的作文训练模式,运用"回归自然"的教学模式,把它与"口语交际""语文活动课"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那么什么是观察呢?所谓观察就是让学生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从他们身上获取各种信息,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细细揣摩,达到有计划,有目的寻找事物的特征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小事中挖掘不平凡,也就是平凡中见新奇。那怎样教会学生从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获取第一手材料,有内容可写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何况少年儿童都是"兴趣至上"的。如何让每个学生"心动"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首先就是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情境。心理学上讲,有新奇的东西,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新奇的观察情境,给学生带来惊喜。如在课堂上抱进去一只小猫,在上作文课之前,带他们去看看附近公园、工厂等等。这些有新奇性的事物,必定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的情境,即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如参观工厂、菜市场,采访办厂能人、创业明星,慰问孤寡老人,欣赏家乡风景,看看家乡的特产……其次,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因为同样一件事物,有的同学感兴趣,有的同学就不感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有一次,学校组织去野炊,地点是附近的一条小河边。学生一听,意见很大。因为每年都去那个地方野炊,学生太熟悉了,已没有多大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有利引导。 我对孩子们说:"这次去,除了野炊,还有一个更大的任务就是去找一找,这条河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差不多年年去,应该很熟悉了,所以这次我们就去看看周围有哪些变化?如:小河两旁的房屋、树木、人等和往年比有那些不一样了,看谁找得最多?还要评奖呢。"这样学生观察的兴趣大增,很好地完成了观察的任务,当然,作文写出来也是有声有色,令我喜出望外。

2.观察要有一个明确的范围

作文时,如不确定范围就会"满河是滩"无从下手。因此必须先确定一个范围,这样学生的观察就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首先明确全学期的目的及写作要求,抄写在教室后面的墙报上,并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把生活中适合这些题的材料记录在日记中。每周定期组织材料交流,并把优秀的材料公布在墙报上。最后在期末的时候,我把教材中的这些题目,写在作文纸上进行一次抽签式的口头作文比赛。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心中有数,观察具有了目的性。大多数学生能将生活中发生的有益的事记录在日记中,养成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3.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很多小学生由于知识有限,生活阅历不多,再加之又不注意观察,不留意周围的人和事物,因此容易犯"千人一面"的错误,写大人总是"虎背熊腰";写小孩就是"苹果似的脸蛋";写眼睛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炯炯有神",甚至有时还会闹出笑话来。这些都是观察抓不住事物的特征惹的"祸"。所谓特征,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区别点。例如在教学生写人时,写外貌,可以抓住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呀",通过它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同样写动物也是如此,一定要抓住特点才行,如写牛,总是低头苦干,默默无闻:小猫脚有锐利的爪子,嘴有胡须,眼睛像蓝宝石,爱夜间活动;大熊猫。胖乎乎的体型,蹒跚的步子,吃竹叶的慢嚼细咽等等,这样一写出来的作文,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总是生动活泼,详略得当。

4.观察要选好观察点

观察点也叫观察角度。选择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一点的真实写照。如对同一建筑物的观察,远看、近看、俯瞰、仰视会各有千秋。又如人们熟知的《渔歌子》这首词,为什么名垂千古?就是因为张志和观察点选得好,他选择的是"斜风细雨"这一观察角度,让词中所有的景物都笼罩其中,白、红(桃花)、青、绿的瑰丽色彩,在"斜风细雨"的映托之下益显出清新淡雅之致,境界令人神往。若换一个角度就不一定有此效果。

5.观察一定要有正确的顺序

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否则,学生写出的作文将颠三倒四、杂乱无章,毫无条理。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主要的观察顺序大致有四种:(一)按时间顺序。例如事物在四季、晨昏、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二)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例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前后左右、观察点的变化。(三)按事物类别的顺序。例如从整体到局部、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四)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例如在九义教材第八册的学习园地六,就有这样一个训练,要求学生参观一处景物或者建筑物,我就组织学生去参观了"任何大桥"出发前,我引导学生讨论出观察顺序,先远看整座大桥,像什么样子?再近看桥柱、桥墩、桥面(又分栏杆。人行道、车行道)接着又具体观察每一部分怎样?这样学生观察就会有的放矢。

6.观察要细致入微

小学生由于理性认识的能力差,对平常事情的细节很少注意,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观察也是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而已,根本说不到实质的东西来。。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这个人怎样?他们都会说:"很好、很可爱、很漂亮"。但是要是再追问到底怎么可爱?怎么好了?恐怕答案就会是说不出所以然。这就是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所导致的。针对这一弱点,我们就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比如,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各个方面。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规定必须观察若干方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列表格填写。如果一次观察达不到数量,就继续观察,直到"细致"为止。比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就组织了学生去爬山。活动前,我明确告诉学生,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大家,细细观察。抓住要点,就是把同学们怎样爬山观察清楚。仔细观察大家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变化。然后再让学生作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但有条理,还会形象、生动。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作文也不是机械的运动,而是反映作者独到见解的精神生产。它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方法和能力,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基础教育网

[2]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

[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纲

猜你喜欢

观察提高作文教学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