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2016-12-10次旦央卓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教师

次旦央卓

摘要:素质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而又具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在教育教学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29-01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教学,大胆改革,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学科,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文道统一的语言观和"大语文"教育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可见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居于首位。文道统一的语文观,指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语文训练的过程,但语文训练绝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辩证运动的过程,是语言和思想相统一,语言和情感和谐交融的过程。听和读的训练,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怎样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别人的思想。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二者统一,相得益彰;二者分离,两败俱伤。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教师要善于点拨。

"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的又一个重要观念[1]。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也作为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日常生活等,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去发展学生的语言。

2.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其具体施行办法如下:

2.1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话,说明了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我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准备,课中采用比赛、模拟等方式来展示预习的内容。复述课文故事,看谁的复述更准确、生动,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中的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考,形式多样。这样,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好的效益,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高兴的记忆,我国教改的先行者魏书生曾说过:"高兴的记忆,永不忘。"这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好学、乐学。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语文学习丰富多彩,学生在参与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在心里上获得了成就感,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2.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他主张,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面监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继续思考,教师同时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即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要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说到教学的终极目的时,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特级教师陶伯英先生说:"语文课应以实践为主,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以为他们谈的应都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值得我们深思[2]。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体表现为:

3.1多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

3.1.1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文章学完了,重点的、精彩的句段还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玩味,直至熟练背诵以帮助加强语言的积累,在感情朗读与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并指导运用,从而使学生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都能实实在在有所收获。

3.1.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教学以读为主并非单调、机械的重复,针对课文要求,每一次朗读都应有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层次的读书要求,既要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又要避免产生枯燥、厌倦的感受。初读课文的一般要求是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把个别难读的句子读通,在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是第一遍接触课文,所以学生的读书兴趣基本还是比较大的。

3.1.3再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一遍读书可采用轻声读或者是默读的方式,关键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找出疑问,尤其是不理解的字词,疑问产生后并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反复诵读相关的句段,在读中去感受去体会,学会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个别词语也可借助字典查取关键字,这祥既扫清了文字障碍,又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的能力。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会说、会写是学生最起码的素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并非小题大作,而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格要求他们写规范字,讲普通话。如指导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字形意义。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读出情感韵味等。课堂上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长期坚持下去。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交际的需要。

4.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度三者的辨证关系

一定量是一定质的保证,要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教学内容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而不能以少而精、精讲多练为借口随意减少课堂内容。抓45分钟课堂教学,不等于简单地把时间全占满,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而应在科学分配上多考虑,要注意讲练时间的安排与质量,注意对学生兴趣和情绪的调动,尽量做到松紧适宜。教学内容的安排,注意做到讲解由浅入深,由旧到新,由易到难。比如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先通过套用、变换的机械背诵操练,背下句型,然后通过改换人称,叙述大意,改换语体以至复述等操练,背诵课文。这不仅改变了"死背硬记",而且做到了"活记活用",有利于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语言。在课堂训练中,注意到对中差生实行"优惠",即多给他们练的机会,以此来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获得大面积丰收。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而又复杂的教育工程,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因素,在增长语文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坚持素质教育的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闯出一条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新路。

参考文献:

[1]丁培忠.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J].小学语文教学,1998,05:3-7.

[2]方寿权.创新语文教学 注重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