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

2016-12-10安旺东

财会学习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会计人员力量

文/安旺东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

文/安旺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范围也明显扩大,其监督效力也显著增强。从国家到普通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关注程度一年比一年强,特别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立足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讨论其对策和建议,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材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方面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之中,其会计监督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出来讨论。在国家深化改革的大潮之中,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只有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国家拨付款项,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扮演科、教、文、卫等方面的保障角色。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在法律上、制度上、体制上、人员业务素质、会计诚信、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协调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此,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思考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缺陷

(一)法律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多部法律法规来执行,同时,财政、审计 、银行、纪检监察等部门也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也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可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法律上不完善,主要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未能明确各监督力量监管失误或监督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对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有效运行没有明确法律责任,导致执法弹性大,处罚单位以罚代法,个人责任几乎空白。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内控流于形式,内部监督职能弱化,外部监督行政化,监督效能低下,这样给会计监督带来了困难。

(二)体制不健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会计监督主要是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没有建立健全长效良性的会计监督体制,内部监督由单位内部领导,独立性差,政府监督不可能年年审年年查,社会监督的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收费效益为目的,不可避免地打上经济的烙印。同时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力,会计监督人员的聘用、薪酬、升迁服从于单位意志,导致会计诚信丧失,职业道德缺失,在面对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上有意避之,明哲保身。加之行政单位的工资与职称无关,部分事业单位虽有职称与工资挂钩,但同级别的聘用岗位只有一个,导致会计人员业务提升没动力,学习无积极性,会计核算质量大打折扣,会计监督就剩下核对金额了。

(三)整合力度不够,监督力量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掌管财政资金的收支,会计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众多领域和单位各个方面,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来看,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缺位,自查报告避重就轻,没有与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整合;政府监督从宏观上来看,信息共享资源少,配合协调性差,目前的行政体制很难实现有效整合;社会监督也是受政府监督部门的委托进行专项审计和会计报表审计,受监督成本的限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由社会监督来实施的情况很少。由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监督是按政府目标任务计划性抽查审计或财务监督检查,内部监督内审机构缺位或是形式上审核,社会监督的主要针对投资的建筑工程审计和企业会计报表鉴证审计,而单位的内部监督力量和社会外部监督力量也难以在整个会计监督运行中达到两者的协调发展。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若干思考

(一)完善法律制度,强调责任落实

针对典型违法违纪现象,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强调会计监督的法律责任,真正落实单位会计监督各个岗位的法律责任,不仅要从法律层次上规定审计部门核算责任的范围,也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部门的监督责任范围加以落实。只有以责任为本,只有以法律为本,把会计审计、监督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和整个会计监督过程上,才能达到会计监督的目的。进一步明确会计监督过程中个人的法律责任,有力扼制会计造假腐败犯罪等违法行为。推行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与考试考核,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行政干预。具体来说,就制度问题上,内部审计制度不能不提到的一个方面。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况,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详细掌握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并出具独立的审计意见,实现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对有问题的项目及时发现并分析,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1]此外,在整个制度中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审计后会计的监督责任,如果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出了会计的核算问题、会计人员失职问题、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等问题时,责任也要放在部门个人上。只有从法律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立足于法律责任和制度责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才更容易达到效果。

(二)完善监督体制,提升人员素质

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制,强化会计的独立性,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快会计职业化进程,推行专业技术公务员管理办法,实行职称与职级并行,从整体上实现会计监督从业人员的业绩与待遇对接。二是改变单位当前会计监督的现状,可以将单位任命从事会计监督的人员改成由国家财政委直接委派合格的会计人员。这样也能进一步预防单位会计腐败,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没有直接利益联系,在诚信问题上也能更好的做到不偏不倚。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提升人员素质,一方面可以以国家牵头进行深入的会计教育,培养数量多且质量高的会计人员,加快会计职业职称考试的发展进程。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明确岗位责任,定期地进行工作考核,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2]一方面,从体制入手强化会计独立性,另一方面,从其业务素质入手,全面提升能力。(三)充实监督力量,协调内外部监督其实说到底会计监督是一种服务职能,通过会计监督能提高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3]。要想行使好这种服务职能,会计监督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必须落实到位,同时也要尽可能协调内、外部会计监督。就内部监督来看,提高其独立性是关键的点,一方面要保证会计监督部门与其他的行政部门没有利益的冲突,在监督工作中不受领导意识和其他部门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单位的内部监督部门也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其部门的人事任免、薪酬待遇要抓在自己的手里。如此才能保证其独立性,并使其监督能力有效发挥。抓行业监督也是一个重要手段,特别专项资金的行业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而就外部监督力量来看,政府监督部门的联合执法和大部制的机构整合也是很好的办法,社会监督中的主要力量是会计师事务所。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督力量的常规化监督外,国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机构的从业规定和审计责任应该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当发现会计机构没有按法律行使监督力量时,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严厉惩罚。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始终是整个社会的关注话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财务需要更为清晰明确,而对其公开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保证其财务公开性,遏制财务腐败的有效手段,会计监督只有进一步深化,才能适应当前多变的行政单位发展需求。

[1]牛艺辰,董美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5:55-56.

[2]杨月红.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29.

[3]孙海曼.新常态下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5,10:91.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会计人员力量
刍议高职院校招投标工作内部监督与管理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麦唛力量 (一)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孤独的力量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新《预算法》实施后如何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监督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