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行动托起中国梦

2016-12-09王清刚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6期
关键词:沈飞罗阳南沙

王清刚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梦想是美丽的,一个没有梦想的人,犹如鸟儿没有翅膀,一个民族没有梦想,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的确 ,如果梦想没有行动的支撑,就会趋于消亡。所以,我们要勇敢去实践,去探索,去开拓,去奋斗,用行动托起梦想。

罗阳是奋斗在国防科技前沿的航空英雄,他用行动托起了梦想。

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是绽放在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他用行动托起了梦想。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他入伍52年,参加了中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读下来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李文波是坚守在南海孤岛的守礁战士,他用行动托起了梦想。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使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行动托起梦想,让伟大祖国更强、更美!

(辅导老师:张焕)

猜你喜欢

沈飞罗阳南沙
“强芯九条”护航芯片项目落地广州南沙
51岁外卖大叔给700万骑手办春晚
带700万骑手办春晚:有一种野心叫灵魂有火
以航空史编修筑牢航空企业文化根基的实践与研究
变 脸
广州市南沙区星海小学作品集
温暖的拥抱
实名举例提醒法
歌唱祖国 礼赞英雄
沿着罗阳的足迹寻找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