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6-12-09刘勤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刘勤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05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 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观察组(n = 30)和对照组(n = 30)。该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波动、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低血糖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血糖达标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H值恢复时间(9.67±2.61) h和尿酮体转阴时间(22.31±7.37) h均显著性早于对照组患者(15.21±3.50) h和(32.60±12.22)h。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0.75±0.50)次,对照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1.48±0.84)次,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优于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胰岛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微量泵;静脉泵入;皮下输注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8(b)-0052-02

糖尿病患者常可发生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mellitus ketoacidosis)、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HNDC)和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三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2种以上先后或同时发生。酮症酸中毒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种情况。轻度实际上是指单纯酮症,并无酸中毒;有轻、中度酸中毒者可列为中度;重度则是指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者,或虽无昏迷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 mmol/L,后者很容易进入昏迷状态。据国际糖病联盟的报告,在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约有1亿糖尿病患者人,2007 年已经迅速增长到 2.46 亿人,预计2025 年将增加至 3.80 亿人。由于我国经济改善,物质生活改善,人口基数大,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二大国[1],其中95% 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约为4%,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皮肤黏膜干燥、失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迷。治疗目标是恢复糖和脂肪的正常代谢[3],为恢复血糖水平,临床常用胰岛素降血糖。该文主要浅谈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观察组(n = 30)和对照组(n = 30)。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63.61±3.71)岁;男性13例,女性17例;糖尿病病程0.1~10年,平均病程(4.53±1.84)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64.55±3.72)岁;男性15例,女性15例;糖尿病病程0.1~10年,平均病程(4.62±2.0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该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给予抗炎、营养支持、补充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输注的速度为0.1 U/(kg·h),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糖值调整给药剂量,待尿酮体转阴后调整基础剂量为0.6~1.2 U/h,餐前追加负荷剂量。血糖稳定后3 d,改用甘舒霖笔继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泵入速度为0.1 U/(kg·h),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值调整剂量。待尿酮体转阴后调整基础剂量,血糖稳定后3 d,改用甘舒霖笔继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均为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甘舒霖R(重组人胰岛素)。

1.3 疗效评价

采用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住院期间的低血糖反应评价治疗效果。血糖达标指空腹血糖值<7 mmol/L,餐后2 h血糖值<10 mmol/L。每隔2 h测动脉血气和尿酮体,记录pH≥7.35的时间为pH回复时间[4],没有检出尿酮体的时间为尿酮体转阴时间。当血糖<3.9 mmol/L记录为低血糖反应。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值 ± 标准差(x±s)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H值恢复时间(9.67±2.61) h和尿酮体转阴时间(22.31±7.37) h均显著性早于对照组患者(15.21±3.50) h和32.60±12.22) h。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0.75±0.50)次,对照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1.48±0.84)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过往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或持续静脉滴入,但是患者的血糖波动比较大,酮体消失耗时长和低血糖反应较多。近年,胰岛素泵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和可调节胰岛素剂量的优点而被逐渐应用,认为是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液方式[5],尤其是皮下注入。胰岛素泵皮下胰岛素输注的特点是使机体稳定吸收胰岛素,平稳地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6]。另外还可见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减少胰岛素增加体重等副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的是开环式泵,需要自己监测血糖和预设定胰岛素基础量和餐前追加剂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相对于胰岛素泵静脉输注,更能稳定血糖和减少低血糖反应,可能由于皮下注射要经过吸收过程,而静脉输注则直接入血,没有吸收过程。

该次研究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血糖达标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H值恢复时间(9.67±2.61) h和尿酮体转阴时间(22.31±7.37 h)均显著性早于对照组患者(15.21±3.50) h和(32.60±12.22) h。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0.75±0.50)次,对照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1.48±0.84)次。另外,观察组的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均显著地早于对照组患者,这需要深入研究。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优于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善联,LIU Guo-en,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8.

[2] 刘娟.浅谈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现状及对此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244-245.

[3] 刘志贤,刘会东,厉胜,等.急性腹痛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3113-3115.

[4] 刘贵阳,辜勇,廖学东,等.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6):5075-5078.

[5] 王巧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7):853-854.

[6] 杜丽英,崔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117-119. (收稿日期:2016-05-12)

猜你喜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与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胰岛B细胞功能改变的观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特点及诊断工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