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2016-12-09张朝红
张朝红 王 宇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张朝红 王宇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就业工作的成效。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来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及提高教学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调查
就业指导课程是政府、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2008年,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必修课,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于2009年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课程,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希望通过课程能够传授给学生职业知识、求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使学生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到底课程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课程预期的目标?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针对参加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课程实施的效果,并提出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以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一 调查方法和样本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2级毕业生,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编制了网上调查问卷,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本次调查提交问卷1164份,有效问卷1164份,有效率为100%,符合调查问卷标准要求。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评价不高。本题采用李克特十点量表法,用1到 10的任何一个数字来表达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10分为满分,表示非常满意。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7.41分,说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不高,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预期有着一定的落差。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就业指导课程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2.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比较重视,但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你认为就业指导课程重要吗?”40%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非常重要,41%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17%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还是比较重视。但在上课积极性上,只有14%的学生上课表现非常积极,40%的学生比较积极,38%的学生积极性一般,8%的学生不太积极甚至很不积极。
3.偏重实用性信息和技巧的获得。“最希望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学到什么?”排在前四位的是面试技巧(83%),简历制作(81%),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73%),就业信息采集方法(6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求职技巧,认为求职技巧是敲开职业大门的关键因素。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
4.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学完就业指导课程后,你学到了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是:掌握了简历制作技巧(72%),了解了职业人必备的职业素质(69%),掌握了面试技巧(66%),能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就业信息(65%)。这和我们开设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说明大部分学生有所收获,但教学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值相比,有些课程内容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有些方面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强化和改进部分内容。
5.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一般。34%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最急需改进的方面是教师对主题的把握及重点难点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课堂组织能力等。
(二)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有着强烈的需求和较高的期望值。然而,如何在教学中解决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实际帮助作用,值得研究。从本次调查中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基本满意,74%的学生认为学完就业指导课程对今后的就业有帮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调。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这也制约了就业指导课程效果的取得。据调查显示,42%的学生认为上课形式单一是导致同学们课堂表现不积极的最主要原因。他们希望采用课程讲授与案例分析、模拟招聘、互动讨论、经验分享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教学内容与目标出现偏差。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求职技能,而其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能力及创业能力却较差。一方面这与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目标的理解偏差有关。一直以来,高校将就业率视为办学的头等大事,造成了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定位的狭隘性。另一方面,高校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部分学生不为求知只为求职,偏重就业技巧的获得,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
3.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主要是辅导员,他们日常事务繁多,投入备课的时间十分有限;再加上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就业指导时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 提出建议
(一)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为教学工作实施的最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重在让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不能是“一言堂”,应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具体表现在:
1.加大案例分析法的份量。案例分析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事例,通过例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原理,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有真实感、投入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1]但是,案例分析法要特别注意案例的选取。首先案例与观点不能分离,案例要能辅佐观点;其次案例必须具有接近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实践证明,多用师兄师姐案例,发生在周边同学的真实案例,效果会更好。
2.增加情景模拟训练。尤其在类似面试这种实践性极强的知识点讲授上,可设模拟面试环节;也可由企业提供真实的招聘职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求职,接受企业方的全方位考察,最后由企业方对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评。
3.开展课堂讨论与辩论。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有争议的话题,如“大学生应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等,教师可引入课堂讨论或辩论法,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锻炼。
4.增加课堂讲授的多样化。课堂讲授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当,容易陷入“注入式”、“满堂灌”教学的怪圈。比如在讲解就业创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依靠教师单纯的讲授往往会使知识变得乏味而枯燥。如果转变教学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搜集资料并主讲,老师进行点评,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参与性,也使教学有了鲜明的针对性。
5.配合使用职业测评。职业测评是一种心理测试,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式分析和评估受测者的能力、兴趣、性格及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并结合受测者的专业特色、国家当前就业形势,为其提供适合的职业建议。[2]它是系统、准确地进行认识自我的有效工具。因此在讲解“自我认知”这一内容时,配合使用职业测评系统,能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了解适合自己的岗位特质,明确职业方向,从而科学做好职业规划,更好地就业。
(二)优化教学内容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要求》,明确提出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目标。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3]
但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高校“重”就业形势和政策的讲解,“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引导;“重”求职技能训练,“轻”学生自我探索技能、生涯决策技能以及各种通用技能的长期培养;“重”就业“轻”创业,“重”理论“轻”实践。因此,我们要优化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内容的全面性,又要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就业指导课程不仅传授知识,也能培养技能,更能转变学生的态度和观念。具体如下:
1.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目标,加大择业思想的引导,使学生认清自己,调整就业期望值,正确选择和对待职业;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保驾护航。
2.以培养生涯决策能力为主要任务,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理性决策能力,并将决策技能应用到学业规划、目标职业选择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
3.结合当前社会的新形势,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力,使学生能理性创业,科学创业。
4.丰富课外学时的内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提高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围绕课程目标,设置六个教学主题,遴选八个实践活动,在培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如图1所示)。
图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三)提高教学水平
据调查显示,49%的学生认为影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授课水平。一名优秀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期实践经验。没有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就不可能有就业指导人员的专家化,因而也不可能有专业化的就业指导。[4]因此,高校一方面要优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校外职业指导师”、“优秀校友”的作用,聘请各行业专家加入就业指导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培训。针对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新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着重在专业意识、理论修养以及实践技能等三方面对教师加强培训,如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开展教学竞赛等,提升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可利用“就业与实习基地”这一资源,安排就业指导教师到单位进行学习,了解用人需求,收集职业信息,提高就业指导水平,使就业指导课程能够真正满足学生需求,受学生欢迎。
结 语
近年来,虽然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上下了很大功夫,也做出了很多改革与创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不断表现出的特点也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思路,努力创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蔡玉梅.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0-11.
[2]朱国平,赵允玉.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转变[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2007.
[4]池忠军.关于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6-89.
(责任编校:呙艳妮)
G642
A
1673-2219(2016)01-0108-03
2015-11-12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4年度就业工作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达成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项目编号CR140711)阶段性成果之一。
张朝红(1984-),女,湖南醴陵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助理研究员,国家职业指导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王宇(1984-),男,山东聊城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