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混合日粮粒度对奶牛产乳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2016-12-09王汝富王国生朱建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宾州乳脂瘤胃

王汝富,王国生,朱建平

(1.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兰州 730020;2.甘肃临夏丰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临夏 731801)

全混合日粮粒度对奶牛产乳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王汝富1,王国生1,朱建平2

(1.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兰州 730020;2.甘肃临夏丰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临夏 731801)

为研究不同粒度全混合日粮对奶牛产乳量及乳品质的影响,以平均泌乳天数110 d的高产奶牛群为试验对象,分别按照加料后搅拌3min(试验Ⅰ组)、6min(试验Ⅱ组)、9min(试验Ⅲ组)和12 min(试验Ⅳ组)后投料的梯度进行全混合日粮粒度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奶牛产乳量比Ⅰ、Ⅲ和Ⅳ组分别高2.16%、3.04%和8.60%,其中Ⅱ组奶牛产乳量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Ⅲ组和Ⅰ组奶牛产乳量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奶牛乳脂率分别比Ⅰ、Ⅲ、Ⅳ组高0.02、0.02和0.12个百分点,其中Ⅳ组奶牛乳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Ⅰ、Ⅱ、Ⅲ组奶牛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

全混合日粮;粒度;奶牛;产乳量;乳品质

近十几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全混合日粮(TMR)工艺被广泛采用。许多研究[1-6]表明,日粮粒度对奶牛采食量、反刍、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生产性能都有一定影响。合适的全混合日粮粒度,会刺激奶牛咀嚼活动,促进唾液分泌,反刍活动加强,粒度过小,奶牛咀嚼和反刍活动减弱,瘤胃缓冲能力和瘤胃发酵能力降低。粒度过大,造成奶牛咀嚼和反刍过度,降低了奶牛采食量,并使能量损失增加,影响生产性能。合理的全混合日粮粒度,尤其是适宜的粗饲料粒度,既能保证奶牛唾液与饲料有适当的混合时间并促进瘤胃健康和对饲料的充分消化,又不至于因咀嚼和反刍时间过长而消耗能量并影响采食量和生产性能。尽管近年来对于饲料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但是对于奶牛日粮适宜的粒度并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结果。本试验通过研究全混合日粮不同粒度(TMR搅拌时间)对奶牛产乳量、乳蛋白和采食量的影响,确定规模化牛场应用全混合日粮适宜的搅拌时间和粒度,为科学饲养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饲料配方

TMR搅拌车:17m3卧式司达特TMR拌料车,绞龙转速9 r/min,来源于意大利司达特(北京)公司。

宾州筛:第1层19mm、第2层8mm、第3层4mm,由北京农业大学提供。

饲料组成:奶牛的营养需要参照NRC和中国奶牛饲养标准。每头奶牛每日按照燕麦草1.5 kg、苜蓿干草3.5 kg、豆皮2 kg、全棉籽1.5 kg、精料12 kg、全株玉米青贮20 kg饲喂。其中精料配方为玉米55%、豆粕15%、麸皮12%、胡麻饼8%、菜籽饼5%,预混料5%。

1.2试验奶牛分组与试验设计

选择体质健康、产奶量接近、泌乳日龄110 d左右的高产奶牛群4组,每组90头。试验牛由专人管理,通过TMR车日喂3次,自由饮水,早晚各挤奶一次,挤奶前热毛巾热敷擦拭乳房,牛舍全日光照15 h,奶牛上、下午各自由运动一次,每次1 h。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按照燕麦草→苜蓿→豆皮→全棉籽→自配精饲料→玉米全贮→水的加料顺序加料后分别搅拌3min、6min、9min、12min后投料饲喂。各组饲料经3min、6min、9min、12min搅拌后粒度见表1。

表1 各组饲料宾州筛筛上物(筛下物)比例(粒度)%

1.3试验期

预试期7 d,从2015年11月12日开始,11月18日结束;正试期28 d,从11月19日开始,12月16日结束。

1.4饲养管理

采用Afikim牛群管理系统管理牛群。

1.5测定项目及方法

产乳量:每日从该场Afikim管理系统中提取。

乳脂率和乳蛋白:每天试验牛群挤奶完成后留样检测乳脂率、乳蛋白,通过UL40AC乳成分分析仪进行分析。

采食量:计算牛群每日供给量,对剩余饲料进行称重记录,按照群体计算平均每头每日采食量。

1.6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工具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对各组观察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产奶量

从表2可知,试验期内试验Ⅱ组每头奶牛平均产乳量30.80 kg,分别比Ⅰ、Ⅲ、Ⅳ组高1.11(P<0.05)、0.65(P>0.05)和2.44 kg(P<0.01)。Ⅰ、Ⅲ组奶牛产乳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

表2 各组奶牛试前和试验期产乳量 kg

2.2乳脂率和乳蛋白

乳脂率和乳蛋白是反映牛乳质量的主要指标。由表3可知,试验期内试验Ⅰ、Ⅱ、Ⅲ组奶牛平均乳脂率分别为4.23%、4.25%和4.23%,试验Ⅱ组略高于Ⅰ组和Ⅲ组,且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奶牛乳脂率最低,为4.13%,分别比Ⅰ、Ⅱ、Ⅲ组低0.10、0.12、0.10个百分点(P<0.05)。

各组间牛乳乳蛋白指标与乳脂率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高到低分别为Ⅱ、Ⅰ、Ⅲ、Ⅳ组。Ⅰ、Ⅱ、Ⅲ组间奶牛乳蛋白和乳脂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3组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

表3 试验期各组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测定结果%

2.3采食量

采食量对奶牛产乳量有最直接的影响。由表4可见,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每头奶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依次为23.00、23.40、23.35和22.80 kg,其中试验Ⅱ组奶牛日均采食量分别比Ⅰ、Ⅲ和Ⅳ组高0.40(P>0.05)、0.05(P>0.05)和0.60 kg(P<0.05),Ⅲ组日均采食量也显著高于Ⅳ组(P<0.05)。

表4 试验期内各组奶牛头均日干物质采食量 kg

3 讨论

宾州筛(粒度分离器)提供了确定全混合日粮(TMR)粒度的一个量化工具。粒度作为奶牛全混合日粮物理性营养的重要指标,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全混合日粮粒度通过全混合日粮机搅拌时间控制,而合理的搅拌时间,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奶牛产乳量和乳脂率,维持奶牛健康,减少代谢疾病发生,节约饲料资源。

采食量是衡量饲料适口性并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表观尺度。搅拌时间过短,全混合日粮均匀度降低、奶牛咀嚼时间延长,能量消耗大,采食量降低;搅拌时间过长,全混合日粮的原有物理性状破坏严重,食物经瘤胃时间过短,消化吸收不充分,尤其降低了奶牛对纤维性饲料的消化,破坏了奶牛瘤胃微生物环境,不仅采食量降低,也不利于奶牛健康。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绞龙转速9 r/min,加料后搅拌时间6min,宾州筛粒度指标第1层15%、第2层23%、第3层32%和第4层30%的情况下制作的TMR,饲喂奶牛后产乳量和乳品质略高于加料后搅拌3min、9min的全混合日粮组奶牛,显著高于加料后搅拌12min的奶牛组(P<0.01或P<0.05)。

通过粪便的粒度分析,可进一步掌握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状况。本试验未对各搅拌时间梯度下的奶牛粪便进行宾州筛分离试验,今后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闫瑞.TMR搅拌时间和苜蓿添加量对奶牛采食量、咀嚼活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2]刘琴,毛华明,高俊波.影响牛奶乳脂率的原因及提高的营养途径[J].饲料博览,2004(4):85-88.

[3]张庆坤,田玉民,秦希杰,等.优质高产奶牛高效全混合饲料配方筛选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07,27(2):18-20.

[4]王德福,张全国.全混合日粮混合质量评价指标试验方法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5):126-129.

[5]赵正剑,胡登林,龚飞飞.TMR日粮不同苜蓿干草长度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奶牛,2011,8:22-25.

[6]刘辉,宋忠峰,李锡智.TMR粒度对日粮消化率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奶牛,2012,13:62-64.

S823.4

A

2095-3887(2016)06-0028-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6.008

2016-09-27

牛羊全混合日粮技术应用与示范

王汝富(196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草原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宾州乳脂瘤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措施和途径
百年宾州 百年酒香——宾州白酒酿制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