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宾州 百年酒香——宾州白酒酿制溯考
2010-08-15张福平
张福平
(宾县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宾县 150400)
宾州在唐代属渤海郡的高州,在清代中晚期名苇子沟。1880年(清光绪六年)设治勒建宾州厅,1909年升厅为宾州府,1913年(民国二年)改宾州府为宾县,宾州乃宾县地方首府所在地,是一座具有近130年历史的古老市镇,其白酒酿制可谓一脉相承,酒香飘溢四方。
一、宾州酿酒业起始早于其建城时限
1616年,清庭划定蜚克图河以东围场,宾县境域是围场要地。茫茫林海遮天挡日,野兽、飞禽成群,是盛产人参、貂皮、鹿茸角的宝地。围场有官兵把守,不许杂人进入,对私闯者处罚,其面额上刺字:“盗围场”。尽管“森严壁垒”,也未能阻挡住山东人闯入垦荒耕田。闯入宾县境域人(主要为山东人)渐多,社会治安愈加混乱,为加强管理,1880年清廷批准建治宾州厅,衙署建在苇子沟(今宾州)。光绪七年(1881年),王绍元始修宾州城之衙署、监狱、街路,于此,《宾县县志》(1880~1928)是这样记述的:“……初名苇子沟,设站年代无考,实为蜚克图与色勒佛特库两站中正要(腰)站。原有东西大街一计长三里许,南北开设大中铺户二十余座,小铺户七十余座,居民三百余户,往街市者均称赴苇子沟,是为宾县有市镇之始。光绪七年(1881年)设治,乃划为十字街时,庆升义、德升乾、福源兴、德昌恒各栈房,几占地全城十分之四。而全兴恒南栈房大院,适当南北之冲。迄今十字错综,南北门未能相对,职此之由,当时商人势利之大可以想见……”。此段文字足以说明在建宾州城之前,苇子沟地方已有街市,大小铺户林立,其中全兴恒南栈房大院阻挡了南大街的延伸,致使形成了“辘轳把”弯,至今世人仍可见。据《宾县志·工业》记载:“1861年,苇子沟地方放荒招垦后,境内开始有几家‘烧锅’。到1908年,宾州直隶厅内有同升会、全兴恒、义太盛等19处‘烧锅’。”《宾县工业志·概述》称:“光绪四年(1878年)宾县第一家工业企业——全兴恒就投入了生产。”综上所述可以推论,宾州酿酒业起始早于其建城时限。
二、宾州酿酒业的发展变化
宾州酿酒业近150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清末与民国年间的初兴时期
1861年,苇子沟地方放荒招垦后,境内始有几家“烧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宾州直隶厅境内有同升合、德易恒、吉兴隆、永源新、德泰永、全发恒、德昌永、会升恒、恒兴和等19处“烧锅”,其中宾州城内有福源兴、德昌恒、同升合、全发恒、全兴恒5处“烧锅”。当时宾州直隶厅境域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122.5公里,面积25 102.5平方公里,在如此广阔的疆域里才坐落19处“烧锅”,而宾州城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1.4公里,面积不过2.31平方公里,却拥有5处“烧锅”,可见其酿酒业之兴盛。全兴恒“烧锅”在清朝末年就衰败了,将北半部的门市、宅院卖给了商人陈师古,将南半部分的西半部分门市、宅院卖给了曹姓人家。曹姓人家继续酿酒,开办福顺兴“烧锅”,将南半部分的东半部分门市卖给大地主侯至恩,侯家继续烧酒,开办同发源。民国二年(1913年)宾州府改称宾县,1916年,全县有烧锅14处,其中宾州城内有同聚源、同发源、聚升和、福顺兴、聚丰和7处,宾州城占有酿酒业的“半壁江山”。
(二)伪满洲国的萧条时期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宾县大地与东北全境一样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5至1936年,日本侵略者对土地实施掠夺,制造大面积无人区,致使土地荒芜,粮食减少,“烧锅”停业。至1936年,全县只有9处“烧锅”,其中县城仅有同发源、福顺兴、聚升和、大有信4处。1940至194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太平洋战争,全面的掠夺和控制粮食,强行让“烧锅”停业,全县只剩3户“烧锅”,分配给一定数量的粮食酿酒,多数“烧锅”一年只能三分之一时间生产,只有宾州城的同发源、福顺兴、聚升和生产时间较长,但生产的酒,由日本侵略者控制为军用。
(三)建国前后的恢复发展时期
1945年“8·15”东北光复,伪宾县公署垮台,宾县人民政府成立,人民得解放,百兴振兴,经济繁荣。宾县酿酒业进入了恢复发展阶段,1946年全县“烧锅”已恢复13家,同发源是县城5家“烧锅”中最大的一家。1947年土改斗争中同发源与福顺兴被定为“汉奸企业”,收归国有,与宾县生油米厂合并,称地方国营宾县油酒厂。1957年宾县油酒厂分为宾县油厂、宾州白酒厂。宾州白酒厂是宾县地方国营最大的制酒专业厂,生产量纳入宾县国民经济计划,是宾县支柱产业。从此酒厂踏上综合治理轨道,不断扩建、翻新、增添与更新设备,开发研究技艺等,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厂不断发展。
1958年在大闹技术革命、技术革新中,工人研制出酿酒新工艺,由培养菌种代替自然发酵。液态发酵白酒工艺,改进及提高酒质的研究,开创白酒发展的新局面,多次的实践证明,该法出酒率高,安全文明,减轻劳动者强度等许多优点。使酿酒业得到大发展。
1960年在粮食困难时期,工厂开辟了新的酿酒原料,一是利用进口海藻酿造生产白酒。二是以糠麸酿造生产白酒。以糠麸为主要原料,采用大曲为糖化剂,南洋酵剂,4天发酵期,蒸馏出来的白酒带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香气味,酒质清澈透明,醇甜爽净,回味绵长。以此工艺酿造的宾州酒1965年在东北名酒技术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第一名,1970年采用“纤维素酶”制酒新工艺提高出酒率,省轻工局在宾县召开现场会推广。
(四)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给宾州白酒厂带来了新的生机,经营体制深入改革,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设备不断改造与更新,新的酿酒工艺不断研制成功,管理机制与措施不断改进与加强,促进酒厂扩大与提高。1979年宾州白酒厂扩充为宾州大曲酒厂;1981年8月改为黑龙江省宾州大曲酒总厂,管理第一、二、三、四分厂,职工1 000余人;此时年实现利税500余万元,成为宾县的财政支柱企业,宾州大曲酒总厂生产的“红梅牌”中国龙泉酒,1984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银杯奖,同年,宾州大曲酒被评为优质酒。1985年,白酒总产量比1978年增加33.3倍,是1949年的52.7倍。产品销28个省、市,部分优质酒和滋补酒销往国外。1985年,宾州大曲酒总厂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开发为白酒、补酒等三大系列,宾州白酒、中国龙泉酒、宾州大曲酒、宾州特酿酒、宾州特液等24个品种,年产值达8 000余万元,年总产量4 000余吨。1991年实行股份制,改为黑龙江省宾州酿酒公司;1998年拍卖,被阿城玉泉酒业集团买断,改为哈尔滨市宾州酿酒厂。宾州酿酒公司、哈尔滨市宾州酿酒厂的经营者继承和发扬企业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大力发展和改革生产技术,公司不断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百年宾州”酒系列,“咱大哥”酒系列,“方瓶”酒系列是主要产品。其中,“百年宾州酒”属兼香型白酒,采用黑龙江特产的高粱、小麦为原料,经老熟泥窖长期发酵,固态蒸馏,结合传统工艺,采用现代技术,精心酿造,使产品有“香、甜、绵、顺、长、陈、浓、酱、净、爽”的特有风格,成为“北派酒”——兼香型酒的代表。投放市场一炮走红,不久就享誉龙江大地走向全国,产品销往全国20个省、市,占白酒销售市场的一定份额,年生产力为5 000吨,年产量为3 000吨,年利税近千万元。2009年,宾县龙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福买断哈尔滨市宾州酿酒厂,另择新址在宾西经济开发区继续创办
三、酒行业组织
1882年(光绪八年),由宾州厅组设的一个团体酒仙会,选出书记(办事员)1名,办公地点设在宾州城内,负责收缴宾州城等地的酒税。1909年(清宣统元年)并入商会。在县(厅、府)商会内,自然形成了酒行会,由每家“烧锅”掌柜的组成,他们不定期例会,统一粮食收买价格,统一酒销售价格。新中国成立后,制酒业纳入经济计划,工作与生产统归地方行政管理。
追溯宾州白酒近150年酿制史,回眸从全兴恒、同发源(福顺兴)、宾州油酒厂、宾州白酒厂、宾州大曲酒厂、宾州大曲酒总厂、黑龙江省宾州酿酒公司到哈尔滨市宾州酿酒厂的演变历程,使我们仿佛又嗅到了那洞穿一个半世纪的时空遂道,扑面而来、泌人心脾的缕缕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