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2016-12-09张建刚杨清成
张建刚 杨清成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张建刚 杨清成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目的 分析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01—2015-12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对其展开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包括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BAEP)、体感诱发电位监测(SEP)等。发病后3个月或3个月死亡结束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进行追踪。结果 本组56例患者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43例;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情况的预测准确性较高。结论 经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多元化脑功能监测可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脑功能;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预后
临床研究显示[1],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全脑性的脑损害,易造成患者处在昏迷状态。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不同、受累部位、对脑灌注影响不同均与患者的预后、转归有关。对患者脑功能实现早期客观、准确的评价,可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意义重大。现阶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功能判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两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临床准确性不高。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得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等技术在重症脑血管疾病预后判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本研究中,出于对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价值进行评价的目的,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并对比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获得明确诊断的我院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4例,年龄54~83(66.7±11.2)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以及MRI检查确诊。
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所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首次发病,无脑血管病既往史,后遗症程度较轻微;(4)接受内科治疗;(5)发病时间≤24 h。
剔除标准:(1)合并脑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代谢性脑病、其他系统恶性疾病;(2)年龄<18岁;(3)存在脑血管病史,且运动、感觉功能存在严重障碍;(4)应用镇静药物或麻醉类药物治疗;(5)由于颅脑外伤导致明显的耳部损伤,或听力异常表现;(6)存在周围神经疾病和明确的脊髓疾病史;(7)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选择2013-01—2015-12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对其展开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包括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等。发病后3个月或3个月死亡结束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进行追踪。采用 GOS评分,1~3级为预后不良,4~5级为预后良好。
1.2.2 脑电图的分级标准:采取Synek分级标准对脑电图表现进行分级评价[4],Ⅰ、Ⅱa级可认定为预后良好,Ⅱb~Ⅴ级可认定为预后不良。
1.2.3 诱发电位的分级标准:采用Judson分级标准[4]对SEP实施分级评价,Ⅰ级为患者的预后良好,Ⅱ、Ⅲ级为患者的预后不良。采用Hall分级标准[4]对BAEP实施分级评价,Ⅰ、Ⅱ级为预后良好,Ⅲ、Ⅳ级为预后不良。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 本组56例患者预后良好13例,GOS 5级5例,GOS 4级8例;预后不良43例,GOS 1级14例,GOS 2级18例,GOS 3级11例。
EEG检测认定的19例预后良好者,实际预后良好9例,不良10例;检测认定的37例预后不良者,实际预后良好4例,预后不良33例。
SEP检测认定的20例预后良好者,实际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12例;检测认定的36例预后不良者,实际预后良好5例,预后不良31例。
BAEP检测认定的29例预后良好者,实际预后良好12例,预后不良17例;检测认定的27例预后不良者,实际预后良好1例,预后不良26例。
2.2 脑功能多元化监测与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见表1。
表1 脑功能多元化监测与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临床应用脑电图可通过对大脑皮质的电活动情况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对大脑不同部位的生理功能活动情况进行客观直接的反映。在受到损伤的程度降低后,脑电图就会表现出有明显的反应性θ活动,且会对整个大脑的半球造成损害,能够对低波幅δ活动、α昏迷、暴发-抑制进行观察,脑电图分级结果为不良,则证实损伤较严重,预后不良[5-6]。
本研究结果发现,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文献[7]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以证实,经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多元化脑功能监测可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体会到,在脑功能监测的过程中,不管采取哪一种手段,均各具优缺点。脑电图对大脑皮质功能发生的改变所产生的敏感度水平相对较高,对脑干的生理功能进行判断的敏感性水平则相对较弱,受镇静药物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较大。SEP及BAEP联合监测,能够反映脑干功能状态,但对皮层功能的反应则不是十分理想,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EEG、SEP、BAEP等实施多元化的联合监测,可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部生理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可为患者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 郭爱红,韩晓芳,王丙聚.脑电图分级评价标准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63-864.
[2] 赵红,宿英英,丁宁.两种体感诱发电位分级标准对重症脑功能损伤预后预测的比较[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3):171-174.
[3] 李梅笑,蒙巍,雷皇英.诱发电位与脑电图联合检查对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18-20.
[4] 高娟,姜晔,苏立凯.神经电生理检查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监测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8):970-972.
[5] 马永盛,马洪胜,陈亮,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52-53.
[6] 田歌,潘速跃,吴永明,等.定量脑电图对大面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3):170-176.
[7] 徐晓珍.脑电图监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78-81.
(收稿2016-04-10)
R743
B
1673-5110(2016)23-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