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福建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
2016-12-08余莺
余莺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城镇化进程中福建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
余莺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在城镇化进程中,福建省中小学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标准化学校建设逐年增多,但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实现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加大教育财政支持,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及时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以更开阔的视野改革体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结合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的机遇,集中教学资源,提升办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化。
城镇化;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学生从乡村向镇区流动,出现镇区中小学布点不足,校园面积不达标,校舍缺额面积较大,大班额教学等问题。同时,受地理、历史、市场信息等因素影响,山区、农村、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体育教育教学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广泛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显示,我省城乡中小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差距大,乡村中小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师资、教学形式、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都达不到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版)的要求。
一、镇区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基本情况
(一)城镇化过程中,镇区乡村学生仍占较大比例
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镇区小学比2013年增加57所、819个班级、79442名学生,镇区中学增加25所、398个班级、12857名学生;而乡村小学学校2014年比2013年减少164所、1333班级、24571名学生,中学减少28所、521班级、20259名学生。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镇,城镇入学需求增加,边远山区、海岛等农村生源在减少,农村教育发展步子减缓,但镇区乡村学生数目前还分别占全省小学生数的61.19%、中学生数62.10%。[1-2]见表1、表2。
表1 2013—2014年福建省镇区乡村小学分布情况表
表2 2013—2014年福建省镇区乡村初中分布情况表
(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推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
我省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字典等。[3]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宁德部分县市为例,福安市2008年开始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行动”;寿宁县招聘紧缺学科教师134人,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需求,至2014年底,全县40所中小学已接受省“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周宁县实施了“塑胶操场进校园行动计划”,在政策、经费上给予保障;柘荣县具备条件的5所农村学校,修建了塑胶运动场所,逐步实现全县城乡学校跑道、运动场(球场)塑胶化。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底,省政府又出台了《福建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到本地乡村学校任教的高校毕业生代偿学费,实施优秀退休教师乡村支教计划,公开招募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等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4]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由于各设区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区与镇区、乡村中小学现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惠民政策不统一,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镇区、乡村教育投入不足,中小学学校教育发展缓慢,体育教育情况尤为突出。
(一)对体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人口体育参与意识相对淡薄,体育教育不被重视。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农村孩子只有拼读书才是唯一出路,家长也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文化课学习上。在升学的压力下,体育课经常被挤压,体育沦为边缘课程。从126份对镇区、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统计看,认为学校领导不怎么重视体育教育的占30%,具体表现在:领导极少过问,对体育课教育教学漠不关心;体育教师也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体育教师匮乏
随着城乡生活条件差异日益显著,许多农村体育教师不安心长期呆在农村工作,希望到城市发展。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不能享受与文化课教师同等待遇,得到进修、培训等自我提高的机会少,有20%的教师表示没有参加过培训,10%的学校体育教师没有享受体育教师的劳动保护待遇,这些都是造成农村体育教师匮乏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统计:有5%的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80%的乡村小学体育课由其他课任教师来兼职。在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工作中,体育教师基本不被列为支援的对象,有70%的学校老师表示没有见到对口支援的体育教师。
(三)学校运动场地缺乏、设施落后
各级各类学校场地建设不平衡,镇区优于乡村与海岛,场地不足是制约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瓶颈。镇乡教育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条例》等文件法规的颁布,学校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用地,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乡村、海岛由于经济状况差、资源环境落后、场地设施缺乏,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开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场地以篮球场、简易小运动场为主,且生均运动场地的面积均低于小学生9.5平方米、中学生10.4平方米的标准。[2]见表3。
表3 2014年福建省镇乡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面积及人均面积
(四)执行教学大纲不力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任务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中,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开设做了相关规定:小学 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确保开足体育课。[5]在调查中发现,镇区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基本符合规定,而农村小学开课率明显不足,或采用“放羊式”上课的现象。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以跑步、篮球、广播操、跳绳等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为主,其中跑步、广播操、篮球列前三位,镇区学校项目内容明显优于乡村与海岛学校,增加乒乓球、羽毛球、跳远、足球等,但与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版)》的要求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从学校运动会、课外活动开展和运动队训练等内容来看,大课间操活动开展最好,体育项目的运动队基本没有,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会镇区学校开展好于乡村、海岛学校,中学好于小学,80%学校体育老师认为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有宣传,但实质性的进程并没有太多的变化,73%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最大的动力在于领导的重视。
从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来看,2014年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与2010年相比),乡村中小学学生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和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总体水平在下降,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指标也低于城市学生,这与乡村中小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开展的情况是有直接关系的。
(五)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显示,福建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比为-2.02,在全国排名位于中等水平,普通小学、中学14年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增长情况也分别低于全国11.09%与11.89%,教育经费投入总体上仍然满足不了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求。镇区、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经费更是难以得到保证,造成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配备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数山区、海岛学校运动场地简易,体育器材年久失修,篮球场破旧。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资源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建议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的同时,要及时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优先安排免学费的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加大培养本地生源的体育教师,家乡是他们的故土,更具有可持续性。要多给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创造条件;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劳动保障、课时计算、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科学核定工作量,落实体育教师服装费,增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因地制宜开展体育运动项目,改革体育课程体系
在确保体育教师队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地理条件和农村体育特点,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备体育设施,开展田径、定向越野、武术、韵律操、跳绳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等对体力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要重视课外体育资源和体育信息的开发,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教学挂图、黑板绘制简图等办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课程中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运动机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目标。缩小城乡学生在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中的差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种地域性运动项目技术,并能够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缩小城乡差距
在逐步完善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同时,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引导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互联网+体育教育教学的认识,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体育信息资源,拓宽思维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信息素养。
(四)整合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学校
在确保学校发展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打破现有的学校布局结构,把那些规模小、办学校效益低的学校,合并到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集中教学资源,提升办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化。
[1]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Z]. 2016.
[2]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Z].2016.
[3]福建省教育厅.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Z].2004.
[4]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Z].2016.
[5]福建省教育厅.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Z].2015.
Student Autonomy:A Necessary Public Life
WANG Li-li
(School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0,China)
The practical connotation of school civic education i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good public life. Public life is the practice that pursues public welfare and public interest in the public space.The concept of"student autonomy"contains the key elements of public life.Under Hanna Arendt’s view of public domain theory,student autonomy in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school management idea and tactic that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advocate to promote students’"self-management",but also a type of school life in which the independent and equal student individuals speak and act through the student public living space of the student union or the student associations,showing concern to school public affairs and public welfare so as to develop their public spirit.In a word, student autonomy is a necessary school public life.This paper focuses on student autonomy in the sense of public life.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life of student autonomy,the reasons why student autonomy is necessary, and how to promote student autonomy.
student autonomy;public life;participation;public space;action;spee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 Group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JIANG Lan-zhu
(Minhou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Minhou 350100,China)
This paper exemplifies the case of using WeChat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Chinese phonetics, spelling and reading in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It proves that WeChat Group is the platform to widen the learning channel,to carry out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to show students’talent.WeChat has not only changed the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but also has promoted home-school links and has achieved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by both home and school.
WeChat group;Chinese teaching;platform
Facilitating In-depth Teacher Learning: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Design
ZHANG Xian-jin WU Xin-jian
(Institute of Chemistry Education,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Fuzhou 350025,China)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lack of pertinence and the emptiness of the cont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lies in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What kind of training courses to design depends largely on curriculum designers who hold the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The more general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 are mainly horizontal courses and vertical courses.Based on the long-term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teacher train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and the specific cases of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design,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horizontal courses are the product of teacher training at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stage,which has made good contributions at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hase.When entering the stage of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the value of the vertical courses has been greatly emphasized.The transition from horizontal courses to vertical courses is the necessity and requirement of teacher training reform.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horizontal courses to vertical cours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in-depth teacher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inten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 training;horizontal course;vertical course;transition;in-depth learning
G633.96
A
1673-9884(2016)08-0125-03
2016-06-24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2014B152)
余莺(1964-),女,福建闽侯人,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