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小学园艺种植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2016-12-08叶武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园艺向日葵信息技术

叶武平

(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2)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小学园艺种植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叶武平

(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文章以园艺种植活动为载体,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师从学生园艺种植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自身喜爱的环境下,运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日常接触过的数学知识,研究并攻克一道道种植的难题,使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园艺种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成果对于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能形成较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运用与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既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与实效,又要顾及计算机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开发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2015年以来,本校教师在校内研讨实验基础上,为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同学展示了《向日葵中的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等研讨课,既体现种植实践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又将信息技术充分地融入其中,受到上级领导及有关专家的好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途径

近几年,本校坚持在校园内开展“园艺种植实践活动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融合”课题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整合小学数学教学与种植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若干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数据,是在种植实践活动中研究数学问题必不可少的过程

新课标提出公民需掌握的技能有:信息处理的技能,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或协作的能力。其中信息处理是首要的技能。

本校在进行“园艺种植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课题研究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Word与Excel基本使用技能,学生应能正确填写观察记录表(见表1),对关键数据定期进行整理与统计,学会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必要处理、剪辑。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运算、统计、分析、归纳等过程,运用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几何与空间、统计图表、百分率的运用等知识,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尽可能多地挖掘出数学知识点,这样既运用、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对植物生长习性有较全面了解。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下,解决植物生长中的数学问题,达到巩固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日常收集的数据,统计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在电脑上绘制统计图(见图1),体现植物生长变化情况,都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从中提高研究学习的效率,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数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快乐成长。

表1 天津向日葵与云南向日葵生长情况对比统计表

图1 教学楼西侧天津向日葵与云南向日葵生长情况对比统计图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情景”,能使种植实践中的数学研究活动达到良好效果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重视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创造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现代科技教育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但事实上我们无法让学生体验全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却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越不了解,就越迫切地想探究明白。在学生无法直接获得体验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就能轻易地帮助学生间接的“亲历”过程,完成虚拟的“情景再现”[1]。

例如,四年级下期《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通过种植向日葵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上课伊始,教师先用向日葵种植活动照片制成的微课,对向日葵生长历程做一番解说,虽然只用短短的三分钟,却充分展示了“画面优美、图文并茂”的特点,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进行“情景再现”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极好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查证资料、答疑解惑,可大大提高在种植实践活动中研究数学问题的效率及科学性

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快速构建认知结构,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作为实践活动的工具,应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整合性[2]。

六年级学生在种植实践活动中,研究了向日葵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学生发现:向日葵收割后获得的葵花籽,人工授粉一次的不如人工授粉两次的葵花籽数量多、质量好,而人工授粉两次的不如人工授粉三次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通过上网查出了原因:向日葵为虫媒花(异花授粉作物),需要以昆虫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相结合方法,果实才能饱满、结实,否则葵花籽瘪粒率会达到35%~50%,严重时整个花盘完全空瘪。在自然条件下,蜜蜂和昆虫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向日葵的结实率和产量。在蜂源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向日葵花盘葵花籽颗粒的结实率。有了互联网,学生在研究中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可以自己上网寻找答案了。

(四)利用网络技术挖掘种植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新题材,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及时捕捉、找寻适合本地区不同年龄段孩子开展的“教与学”题材?如何精心策划具体实施方案呢?一要摸清自身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要注重可操作性。三要贴近生活、抓住小创意,并积极实践。由于网络消息内容多、传播速度快,涉及科技实践活动和数学教学相关的问题也很普遍,如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从中挖掘出许多数学学科与种植实践活动的新题材,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极大作用。

例如,本校叶老师在教育网上看到一则关于本校的活动报。为了让同学们在五一节前,提前看到向日葵开花,需要搭建温棚,让向日葵种子在寒冷的冬季发芽。为此园艺学院的大学生为我校搭建了两座温棚,以便在一至三月使向日葵种子及时发芽,让小苗安全过冬……看到这则新闻,叶老师灵机一动,可将温棚搭建与数学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于是截取了媒体中的图片(见图2),并补充了一些数据,将其用于长方体表面积求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3]。

(五)信息技术能使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数学学科实践活动交流更加便捷

QQ群、微信群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给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使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变得十分便捷。我校除全体教师和各班家长建有QQ群外,学校科技活动社团、校园科协小会员也有自己的QQ群和微信群,科技辅导员教师与共建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师生结为QQ好友、微信好友。各类与学科实践活动相关的“通知或友情提示”均能通过这些渠道,高效地发布和传递,更快地将计划付诸实施。

图2 长方体表面积求解素材

总之,种植实践活动会涉及到许多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时可利用种植实践活动的素材,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信息技术可作为种植实践活动和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的手段与桥梁,将三者紧密结合,有效利用,可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曾巧巧.科学课里的虚拟实验[J].科学课(小学版),2006(1).

[2]熊鹰展翅的博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与整合[EB/OL].2010-04-12.http://blog.sina. com.cn/s/blog_6623e86f0100hy4h.html.

[3]叶武平.“向日葵中的数学问题”研究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G622.0

A

1673-9884(2016)08-0111-03

2016-07-19

叶武平(1969-),女,福建平和人,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园艺向日葵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向日葵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