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2019-03-22张亚男包头广播电视台
张亚男 包头广播电视台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新闻类节目更是被赋予了更多期望。新闻节目备受关注,离不开电视新闻编导对节目内容的把控与选择。
一、找准自己的定位,使新闻节目成为群众了解镇区的重要窗口
镇区电视新闻是城市台的必要补充和辅助,与镇区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镇区电视新闻的定位必须是:立足镇区,面向镇区,服务镇区。其核心内涵有二:一是以特定的镇区为依托,使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二是以镇区受众为对象,节目镇区化,即以镇区生活为主题或背景。不要一味地模仿中央台、省台、市台,而要强调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强调新闻内容对本地工作的指导作用,同时不能忽略普通群众的需求,要使节目成为沟通镇区政府与民众、沟通外界与镇区的真正的形象窗口。只有镇区新闻关心群众的生活,群众才会关心镇区新闻,从而使镇区新闻节目成为群众了解镇区的重要窗口。
二、提髙新闻宣传质量,发挥新闻节目的重要舆论中心作用
要充分发挥新闻节目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就必须制作出收视效果好、宣传质量高的新闻节目。如今电视频道的选择性增多,凭什么让观众锁定本镇区电视新闻节目?就是要靠高质量的节目,这是镇区电视站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镇区电视站的生命。要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必须转变旧有的宣传与经营理念,从旧的思路中解放出来,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全面改革,比如增强会议新闻的可视性,强化新闻节目的典型报道和深度报道,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百姓生活,拓宽报道的社会性,增加现场报道和采访,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参与性,等等,都是镇区电视新闻努力的方向。当代大众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如今电视观众与传播者之间不可能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要实现电视新闻的双向交流,必须确立观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而镇区电视新闻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更应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不断拓宽镇区电视新闻报道的社会性和贴近性对于镇区电视新闻来说相当重要。在报道中主要体现在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热点,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或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有经验教训可吸取的、能帮助政府职能部门搞好工作的事件作出舆论先导的报道;另外,对涉及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坚持一追到底,给老百姓一个“明确的说法”;还要为广大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实行舆论监督。虽然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容易引起社会共鸣,但其实我们可以捕捉那些最能反映时代特色、站在时代潮头弄潮的先进典型进行报道,同样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只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加强社会热点引导,同样可以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样可以使新闻具有社会性和影响力。
三、精心编辑制作,加大镇区电视新闻的信息量
镇区电视新闻由于受众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当地党政部门对节目质量没肖太高要求,因此容易“粗制滥造”,放松对新闻节目质量的要求,使得镇区电视新闻画面凌乱平淡,文字空洞乏味,有价值的信息量不足的现象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以下这些方面下足工夫:
首先,采访前优化选题:压缩一般会议新闻和经验性新闻,增加动态性新闻、解惑释疑新闻、事件性新闻、独家新闻和可供上级台选用且能够增强对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力度的新闻。
其次,采访中强化新闻的电视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画面要丰富,画面不足或单调信息量就少;②突出重点画面,画面主题集中并与新闻表现的主题相符才有信息量;③运用长镜头画面,因为长镜头画面一般拍摄的是事件发生中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运动过程;④保留现场音响,多搞一些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扩大信息量;⑤画面与解说要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和延伸。
再次,采访后要精化新闻编排。①在新闻栏目中压縮单条新闻的长度,增加每组新闻的条数。这样便于加大整档节目的信息量,也符合当今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②通过加大口播节目量,叠加字幕和穿插图像或图表等背景资料,运用特技对画面进行处理等手段,来丰富画面信息,增强表现力,加大信息量。③精心编排栏目,使整档节目硬性新闻和软性新闻、长新闻和短新闻结合,镇区内新闻和镇区外新闻结合,从而增强整档新闻节目的可视性。
新闻选题的大小,镇区的衡量标准与中央或省市台有很大不同。同样的新闻选题,对于上级台来说是必选的大选题,在镇区可能没人关注,如洪都拉斯政变,而有些上级台不入眼的选题,在镇区台可能“大过天”,如当地百姓久已盼望的“大”桥通车、商场开张、教学楼落成等。受制于传播范围、对象及本地特有的文化传统,长期以来镇区台在新闻节目的摄制和编导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尤其是对大题材的处理,镇区台就有自己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