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2016-12-08刘国军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服支气管哮喘

刘国军

(兰州市西固区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60)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刘国军

(兰州市西固区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6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固区中医院接诊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F、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关健词:中药穴位敷贴;中药内服;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多发疾病,各种细胞核组分参与下形成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次喘息,呼吸困难,不利就诊。为治疗这种病症,临床采用激素应用、抗氧疗、抗感染,但预后效果不理想。这类疾病严重威损害人们健康,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日渐引起人们重视。所以,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很重要。选取西固区中医院接诊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和常规治疗作比较。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西固区中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4岁,平均(48.4±8.1)岁,病程10~19年,平均(14.3±4.2)年;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48.0士8.1)岁,病程8~20年,平均(13.5±5.4)年。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临床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肺功能障碍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危重者、妊娠哺乳期妇女、>65岁者。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服用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硫酸特布他林片,3片/d,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富马酸酮替芬片,2片/d,7 d为一个用药疗程。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接受中药穴位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自拟葶苈泻肺汤处方:葶苈子15 g、款冬花15 g、北杏15 g、白前15 g、苏子15 g、莱菔子15 g、甘草10 g、炙麻黄10 g,用清水煎,取汁400 mL,口服200 mL/次,早上和晚上各服用1次,1剂/d,7 d为一个用药疗程;敷贴方:苏子15 g、白芥子15 g、甘遂10 g、红花10 g、细辛10 g,研磨成粉,兑温开水,调制膏状,添少量生姜汁,制成敷贴,敷贴肺俞、定喘、肾俞、天突、大椎、足三里穴位,结合患者耐受程度,敷贴时间为1~2 h,局部发红提示效果最好,1次/d,7 d为一个用药疗程。接受2个疗程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计算中医症状积分,内容涵盖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测定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包括FEV 1、PEF、FEV1/ FVC等。

1.3.2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其包括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30%;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或增加。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比例与有效比例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统计学数据,采用例数(%)描述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描述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x±s)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肺功能通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F、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肺功能通气指标比较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明,当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和遗传、免疫、环境刺激等有关[4]。祖国传统医学将支气管哮喘归属“哮证”,发病机理为宿痰伏肺,外部邪气侵入,导致痰堵塞气道,肺失宣降[5]。

对支气管哮喘,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尽管减轻部分症状,但容易复发,不良反应突出,使用大量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病情恶化[6]。

中药内服采用麻杏石甘汤组分,麻黄清肺平喘,杏仁降气宣白,宣通肺气;生石膏调和辛辣清凉,甘草合中益气,半夏、瓜萎理气行滞、祛痰;干姜、紫苑祛痰镇咳。穴位敷是一种独特中医外治疗法,结合穴位、药物而形成。现代临床医学证实,穴位敷贴下调哮喘大鼠树突状细胞表达,阻碍制肺内炎症;降低IL-4、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提升IL-10水平,缓解支气管哮喘[7]。穴位敷贴在指导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穴位贴中含有白芥子,温补肺脏,祛除痰液,细辛解表化痰,延胡索打通气血,消散疲劳,贴敷肺阳穴,如肺俞、天突、大椎穴等,可宣阳补肺,祛风平喘。

本次研究证实,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比单纯西医治疗更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肺通气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肺通气功能指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

4 结束语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减轻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提升肺部通气功能,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8.

[4]杨燕青,李达.中药内服联合伏九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2):116-117.

[5]公丕见.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9):35-36.

[6]张艳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J].甘肃中医,2007(2):5-7.

[7]于雪峰,倪力强,乔世举.中药穴位贴敷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9):73.

R256.12

A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11.028

2016-6-14

刘国军(1967-),男,汉族,甘肃永登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内服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内服外敷防疫情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