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2016-12-07杨玉玲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教学方法

杨玉玲

【摘要】黄厚江老师经常说:我们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这句话真的很实在。笔者近日执教一节公开课《桥之美》,感慨良多,感觉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是无论什么文体、什么时候都要遵循。笔者想结合自己的课例《桥之美》粗浅地谈谈如何用教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教出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目标——定准语文味

王荣生先生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笔者曾听过几位教师执教的《桥之美》这一课,目标大都定位于“了解桥的知识;说说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品味生动、准确的语言”, 这也可能是受到单元提示的影响(单元提示: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务,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既然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注定要走进死胡同了。

了解桥的知识不应该作为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因为它不应该真正算作是语文课的任务,应该是历史,或者地理课的任务(其实了解桥的知识,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很自然就会做到)。作为语文课的任务应该是语言、文字。正像王尚文老师说的“语文就不同了,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所以,我只把“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2.能够欣赏桥的美,并能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定作本课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介绍桥的美的,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桥美在何处;这对学生的观察问题、写作都有一定意义;再者,作者是如何运用语文的语言来表现桥之美的,这是真正的对于语言文字的品味、学习,这样的目标定位才有可能教出语文味,才真正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二、朗读——读出语文味 找出朗读的亮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桥之美》虽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但是比起语言优美、抒情浓郁的散文、诗歌来说可读的文字少而又少。但既然美读有那么大的效益,而且语文课就要时刻充满读书声的,所以,设计美读是不可少的。

课堂伊始,用艾青的诗《桥》导入,教师深情的朗读这首诗,一方面是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营造出诗一样浓浓的诗意氛围、语文意境。让《桥之美》首先浸入了学生的心里。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导入,这也是很多教师常用的,就是出示各种各样桥的图片,让学生产生一种视觉的美感。或许这种方法也是可取的,但是当和把诗和桥连在一起的导入进行对比,而且有教师美美地读出来的时候,哪个更适合学生呢?更能体现语文味呢?接下来的几个环节仍然没有丢掉美读。第二个环节学生放声读课文;第四个环节品味语言。让学生深情地朗读“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 线……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最后,还是以一首诗和一段话作结,师生共同朗读。

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沉浸在桥之美中、沉浸在语文之美中,只觉浓浓语文之香扑面而来。

三、品味——品出语文味

王崧舟老师也曾说:“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课的美,不仅仅是感官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跳动的字符,一串串的精美句子体会蕴含在其中的韵味。

本课的第四个环节重点让学生品味这篇小品文与众不同的语言之美。教师引导学生深情朗读,并结合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细柳飘丝、游丝拂石、晓风残月、湖水苍茫、水天一色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一个“拂”字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如果换成“碰”,则境界全无。“游丝”柔性十足,“坚硬的石块”则阳刚有余,细弱的柳丝拂着坚硬的石块,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与不变之别,令读者美不胜收。如此之类的语言品味还有几处。

由此,我想到了本单元的《苏州园林》虽然是说明文,我们在品味说明语言准确的时候,为何不去把生动也品出来,只一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喜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就给人无限遐想;不仅品出园林的精美,更能品出匠师们的用心。

余应潮老师在教另外一篇小品文《说屏》时,也是引导学生抓住词句进行品味,从而品出了“用词的雅致之美、虚词的情感表达之美、赞叹话语的运用之美、引用诗句的手法之美”。

由此我想,不仅散文、记叙文能教出语文味,小品文、说明文、议论文是不是也能抛弃枯燥,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文教学方法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可能是方法不对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