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初探

2016-12-07刘淑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全纳随班集体

刘淑华

摘要:全纳教育是针对特殊学校的隔离式教育弊端提出的,旨在使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目前,我国在以“随班就读”为存在形式的全纳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培养特殊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就要坚持师爱的主题,创设和谐育人环境、促进积极参与、倡导集体合作,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教无类,促其成长。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教育方法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在2008年瑞士日内瓦召开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上,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Inclusive Education: the Way of the Future)”为主题,希望国际社会能够认识到现存社会和教育体制存在多种形式的排斥现象。它针对特殊学校隔离式教育弊端,号召容纳所有学生,旨在反对歧视和排斥,倡导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做到“有教无类”,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及终身教育。会后,各个国家在这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掀起一股“全纳”热潮,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我国也进行了大规模“随班就读”的实践,十几年来,这种新的教育形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不能忽视的是特殊儿童虽然获得了在普通学校接受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他们的种种“另类”却让许多教师束手无策和无奈,“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看护”,他们游离于集体之外,受到同学们的忽视、冷落、甚至排挤和歧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全纳教育意识,采取积极策略 ,加大对特殊儿童的关注与培养,促进参与与合作,注重潜能的开发和缺陷的补偿,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特殊教育教育目标。

一、用心关注,用爱育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最可贵的一个品质是人格,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或智力、或身体残缺,不会爱、也不懂爱的孩子,只有爱学生,才能以慈母之情去关爱、鼓励学生,使他们逐渐战胜自我,树立信心。因为有了爱,才有了接纳和包容;因为有了爱,他们的“与众不同”才会被理解;因为有了爱,才会关注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灵、排除他们的焦虑、尊重他们的人格。在理解、关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中,健全人格、促其成长。

例如,有这样一个孩子,脾气暴躁、上课捣乱、打骂同学,家长找老师告状,让他转学。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走了,奶奶捡破烂为生,没时间管他,邻居孩子嘲笑他,他就动手动嘴来解决。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用慈母般的爱来温暖他:经常和他谈心,给他讲团结友爱的故事;让同学们一起和他学习、游戏、参加活动,使他不再孤独;他病了,带他打针,给他买水果;没吃早餐,给他买来吃的;衣服脏了,帮他洗干净;换季时,带他去买衣服……他变了,变得合群、变得爱笑、变得乐于助人、热爱学习、与人为善,他融进了班级这个集体中。

二、耐心培育,静待花开

特殊学生在亲人过分照顾下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没有良好习惯,不会与人交往。只有让这些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才能参与集体活动。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一个脑瘫孩子,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连上厕所都需要家长照看,更不用说别的生活技能了。面对这样的孩子,班主任没有选择逃避和歧视,而是和家长一起研究对策,让家长对她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穿衣、洗脸、整理用品、打饭、洗餐具等。在班级让同学一起带她做班务,与其他任课教师一齐参与指导和训练。通过坚持不懈地反复进行强化训练,现在这个学生已经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且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三、营造氛围,集体合作

全纳教育主导的价值观之一是倡导集体合作观,在这个集体中,一个都不能少,要共同合作,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团结、互助、和谐的集体氛围,鼓励、支持特殊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体验进步、增强自信心。

例如,有一个听力障碍的孩子,语言交流有困难,她自卑、孤独,不与别人玩,也不参加集体活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了让她走出自我,学会交流,老师向特殊学校的老师学发音方法;课堂上鼓励参与小组合作,她大胆发言;让她和同学一起参加各项活动,为她的点滴进步喝彩;平时让全班同学积极与她进行交流,带她参加游戏……使这个孩子在这个集体中非常快乐和自信,语言表达和其它能力得到了发展,顺利的完成了小学学业,升入了初中。

四、润色语言,启迪心灵

教师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对于特殊孩子来说,它不仅要求用词准确,更要求生动优美。同样一名学生,在不同老师课堂上,情绪表现差别极大,除了教学内容有差别之外,教师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能力成为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因素。特殊孩子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他们喜欢教师欢乐、自然、优美的语言刺激,因此,在推进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工作中,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要作为重要的一项专业技能提出来,要学说话、会说话、说好话、巧说话,用生动的语言刺激特殊学生,开启封闭之门。

例如,我校有名学生,性格偏执,想干啥就干啥,不想干的事别人很难使她回头。上课了,别的学生走进教室,她独自一人站在楼房雨达下面“面壁思过”,任人千呼万唤,她就是不回头。她的这些特质让许多专科教师发怵,但是她的班任老师却能很好的说服她,教育她,老师每次对她说话,先用活泼轻松的语言回顾她一段时间取得的进步,如主动倒垃圾了,帮助同学了,上课遵守纪律了……再利用她爱美的天性,用焦虑的语气替她着想:在外面站久了,腿会疼,脸会被晒黑,老师和同学会着急的……最后,用诚意期待的语气说:“XX最聪明了,什么事做的都好,快回教室吧”。这样一说,效果好的不得了,她兴高采烈的跑回教室。语言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语言刺激时时存在。话可以这么说,也可以那么说,由于说的方式不同在听众中产生的效果区别明显,面对特殊学生,要敢说、多说,会说,充分发挥教师语言魅力,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增色。

上述教育方法和策略的实际效果表明,教师树立全纳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对特殊儿童充满爱心,接纳所有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尽全力,才会走进他们,以一颗慈母的胸怀对他们的痛苦和不幸感同身受,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用慈爱的眼神和笑容滋润孩子的心田,焕发他们的自尊、自爱,激荡起孩子的幸福和欢乐,就能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口,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行为、发展、需求和内心世界,注重集体合作,促进积极参与、满足不同需求,做到有教无类,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特殊孩子也可雕琢的神话就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原型.中国特殊教育,2003,(02).

[3]雷江华.重读《萨拉曼卡宣言———解析全纳教育的理念:教育机会均等.现代特殊教育,2001,(03).

[4]陆艳琴.浅谈特殊教育教学中师爱的作用.大庆社会科学,2004,(03):50.

[5]朱廷水.立足生活,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全纳随班集体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及提升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师资培训刍议
时代呼唤“全纳性”的幼儿教师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