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乐观程度与情绪现状调查及相关分析
2016-12-07周清章琳
周清+章琳
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从源头上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干预。以学生的乐观程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相关联系。研究采用“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和“乐观测验”量表测试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中职生乐观程度与积极情绪通过归因分析显示呈显著正相关。正向干预可激活学生的心理能量,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新的路径,并获得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乐观情绪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国内已有多人开展研究,在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筛查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等,本研究试图通过其他的一些测试,找出中职生学习焦虑、自责倾向等问题的更深层原因,为进一步干预找到精准的靶向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当地一所中职校一年级800名新生中,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202名女学生进行测试。其中年龄为17~19岁,学生经华师大《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初筛,没有发现特殊情况。
二、研究方法
采用美国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中“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39、乐观测验91”二种量表测试,并根据其提供的记分办法获得各项分数判定测试结果,数据可靠。基于塞氏量表主要针对成年人设制,测试前对中职生未涉及且不理解的个别条目在不改变测试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咨询专家对名词进行释义,经预试验求证后展开调查。调查由心理学专业教师采用统一施测的方式和指导语,将学生集中于大教室进行团体施测,并当场收回问卷。
三、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建库,spss19.0对学生情绪及乐观测试进行描述性分析、配对T检验;对学生情绪与乐观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处理。
四、研究结果
1.学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状况。学生总体情绪表现偏向积极。高积极情绪表现为0(积极情绪>40分,消极情绪<10分),较高积极情绪占40.8%(积极情绪>30分,消极情绪<20分),中间状态占42.3%,高消极情绪占1%(消极情绪>40分),较高消极情绪占15.9%(积极情绪<20分,消极情绪>30分,经配对T检验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见表1)。
2.学生乐观测试状况
乐观测试的解释分为四个维度和五个因子。积极维度显示学生的乐观程度占29.4%,悲观程度占23.1%,保持在平均水平占47.5%,消极维度显示学生的悲观程度占38.6%,乐观程度占39.1%,保持在平均水平占22.3%,积极维度与消极维度比较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永久性维度显示保持在中等乐观以上的学生占22.0%,保持在平均水平占38.6%,悲观程度占39.4%。普遍性维度显示情绪保持在中等乐观以上的学生占46.6%,保持在平均水平占31.1%,悲观程度占22.3%,永久性维度与普遍性维度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好与普遍好、永久坏与普遍坏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学生情绪与乐观程度的分析
将学生乐观程度与两种不同情绪的相关性以线性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1.8%和11.5%的学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希望分有影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永久好的乐观认知对积极情绪有统计学意义(P=0.018),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积极情绪对学生普遍好与普遍性维度影响面较大,分别为56%和37%;消极情绪对学生永久坏、普遍性维度与普遍好影响面较大,分别为15.3%、17%和12%(见表3)。
五、研究讨论
正值风华正茂的中职生其乐观程度与积极情绪的建构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指导职业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方向。
1.增进中职生习得积极情绪。中职生的情绪表达中以积极情绪为主,但需要特别关注16.9%高消极情绪的群体,这与白燕萍获得的研究结果相同。正确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减少中职生的无助感,使他们习得积极情绪与良性行为应引起中职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充分关注,在心理教学活动中重视积极心理理念的渗透与应用。
2.提高中职生希望维度。找到积极事件的永久性和普遍性原因,对消极事情进行暂时的和特定的解释,是构建希望的两个重要支柱。本次调查数据表明39.6%与38.6%的学生处在永久性维度与消极维度的悲观范围,这对于学生的成长相当不利,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干预。中职学校教师应客观面对学生群体,看到学生的主流意识,并以积极的心态正面引导鼓励学生,使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当成功时则继续努力。37.1%的学生对自己悲观无望,同样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或进行团体辅导干预;而对于非常悲观的个别学生应进行个体跟踪访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Staats等学者们认为希望不仅是认知层面的,还是情绪层面的。从认知角度,希望是愿望和预期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从情绪角度,希望就是预期目标实现时的积极情绪与预期目标没有实现的消极情绪间的差异。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依据学生个体能力培养设置适当的目标,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积极引导中职生习得乐观。本次研究发现,学生乐观测试因子对情绪影响的相关性不大,是否与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可塑性大,固有观念小有关有待进一步研讨;永久性维度中永久好的乐观认知与积极情绪呈显著相关(P=0.018),即中职生永久好的乐观认知越多,其积极情绪体验越强烈,从而进一步表明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必要性与实际意义;永久坏的悲观认知与消极情绪存在一定的呈正相关性,但不够显著(P=0.060)。这一结果与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相符,塞利格曼认为失败后就“认命”(我就是这样的),表现为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职生如果出现习得性无助,容易产生否定自己,破罐子破摔的消极行为。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做积极的归因,产生乐观认知,面对消极事件的失败归因不是永久性、普遍性,而是暂时性、特定性,通过后天习得,形成习得乐观。
六、未来研究方向
Luthans将希望与乐观看作强有力的心理资本与心理优势。希望与乐观是一种积极认知和情绪体验以及心理资本和人格力量,是人生未来成功路上指引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强化,因此在未来的心理教育教学中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课堂心理教学,通过系统学习、完整练习,课堂推进与评价,探索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同时由于国内目前尚无相关常模,本次调查样本较小,未来可扩大调查研究范围,总结出一套中职生乐观程度与情绪心理常模。
参考文献:
[1]周清.中职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干预办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
[2]马丁.塞利格曼 著.洪兰 译.真实的幸福[M].北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万卷出版社.
[3]白燕萍.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对降低中职生自卑水平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陈海贤,陈洁.希望疗法.一种积极的心理疗法[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5]刘慧婷.希望与乐观:引导人生成功的积极心理力量[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3,(11).
课题项目: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Y2015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