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 前 综 述
2016-12-07
拍前综述
翰海秋拍 相约诺金佛像十年 精彩纷呈
北京翰海2016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29日至12月4日举行,11月29~12月1日预展,12月2~4日拍卖,秋拍地点此次改为北京诺金酒店,位于毗邻798艺术区的朝阳将台路。
翰海公司的大型拍卖会一直兼顾主流收藏板块和成长类项目。在艺术品市场行情波动的多年间,翰海坚持稳健求实的拍卖路线,以全品类拍卖的模式,推出门类多元、估价适中、质素上乘的文物艺术品,历届大拍均取得稳定的成交业绩,全面地体现出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北京翰海2016秋季拍卖会亦不例外,将持续推出近现代、古代书画,宝聚斋中国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籍善本、紫砂艺术、金铜佛像、玉器、铜炉、古董珍玩等专场,其中的绝大多数是翰海坚持数年、经验丰富的常设专场。尤其是金铜佛像专场,在十年间,以国际化的审美视野,专业的学术能力,深厚的资源脉络,通过一场场精彩、出色的专场拍卖,在海内外拍场创下美誉,并始终引领、带动着国内佛像收藏的价值观。从2006年秋拍,翰海首次推出佛像艺术品专题拍卖“永乐气象”开始,翰海佛像专场推出的造像精品,年代上迄7、8世纪,延至19世纪,风格从印度、蒙古、西藏、内地宫廷到中原地区,每一个时期、每一种风格,都有卓越、精湛的造像艺术品,在拍场上华光闪耀,并形成了拍卖、展览、出版、学术研究为系列的佛教艺术“繁华气象”。在2016秋拍,翰海的佛像专场迎来了十周年庆典,不仅是翰海秋拍的“重头戏”,也将成为秋拍市场不容错过的经典。
金铜佛像十周年庆典拍卖跨越数千年传达信仰力量
翰海2016秋季拍卖会金铜佛像十周年庆典专场可谓集成经典、精彩纷呈,而且诸多作品收录于知名出版并参与首都博物馆“佛韵—造像艺术集萃”展。专场推出拍品80件,重要作品包括“明永乐内地宫廷毗卢巴”、“11世纪印度帕拉风格无量寿佛”、“17~18世纪铜鎏金绿度母”、“18世纪铜鎏金红财神”等。拍品所跨越的年代、地域、风格悠远而广大,代表性地展示出造像艺术的发展史,传达着跨越数千年的信仰力量。
毗卢巴在众多大成就者中以极富传奇色彩的事迹,为西藏佛教各派所崇拜。本场,“明永乐内地宫廷毗卢巴”姿态选取大成就者左手上举,食指伸出,止住太阳的一瞬,造型和神态刻画富有极强的张力。毗卢巴表现为典型的密修梵僧的打扮,胸前装饰珠串项链、项蔓,臂佩花枝状臂钏、手镯,脚饰花枝状足镯。其坐姿呈轮王坐,右腿盘曲,平置莲台,左腿垂直支起,坐姿自然、松弛而不失优雅。身下垫坐的虎皮,作为密修者神秘的忿怒力量的外在体现,也是悲悯众生的象征。莲座为半圆形,莲瓣饱满,莲舌部为卷草纹,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造像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莲座正台面上有细小阴线刻划“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证明此造像是永乐时期宫廷造像最为精美的标准器。整个作品不仅有传统的大成就者的模式化表现因素,更有尼泊尔—西藏造像风格的细腻和流畅。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此像全身涂有厚厚的金漆,座底沿还涂了厚补砂。表明此像作为重要的法物在佛事活动中,反复隆重供奉礼拜。这种情况在很多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精美的宫廷造像中都有表现,西藏一些精美的古佛都有类似的供奉痕迹,说明藏传佛教僧人一直将此像视为神圣法物。
“11世纪印度帕拉风格无量寿佛”双手禅定印跏趺坐于薄平台上,头戴五叶佛冠,帽饰左右对称,身体两旁亦有对称的服饰飘带。在铸造工艺上,两旁飘动的帽饰,工艺简约风格相似,下方帽饰与耳垂相连。胸前依次有璎珞、项圈,造型细致独特。双臂上有对称兽首纹的臂钏,并串有精巧的连珠装饰,手腕上分别有凸起的连珠手镯。造像颇具帝王气派,面部饱满,方额,宽颐,具有鲜明的帕拉风格特点。铜色沉郁,富丽贲张。嘴唇、指与足甲均错红铜,遍身的璎珞于强烈的装饰中不失写意之粗犷。双肩、胸部、腿部阴刻细腻中亚盛行的动物纹式可谓添花之笔,疏密得当,给人以尊贵豪华的强烈印象。
专场另一件精品为“17~18世纪铜鎏金绿度母”,造像宽肩细腰,身型俊美,比例尺寸精确,左手当胸结说法印,右手于膝头施与愿印,双手各牵一茎莲花,盛放于肩头。头戴五叶花冠,面庞圆润,额部宽广,深鼻小嘴,具有蒙古人的特征,表情和煦宁静。上身赤裸,飘带绕后颈而过,缠于双臂,飘逸潇洒。下身着薄裙,其上所雕花纹尤其精美,繁复华丽,体现出很高的雕刻水准。璎珞和各种装饰大气精致,同样具有蒙古特色。莲花座宽大厚重,上下边缘以连珠为饰,莲瓣扁大,叠两层,表面平整光滑,此尊造像工艺精湛,气度非凡,呈现出蒙古扎纳巴扎尔造像的典型特征。
毗卢巴明永乐 内地宫廷高23厘米 黄铜鎏金 漆金
无量寿佛11世纪 印度 帕拉风格高59厘米 合金铜 错红铜
绿度母17-18世纪 清宫廷 扎纳巴扎尔风格高102厘米 铜鎏金
红财神18世纪 西藏 扎什伦布寺风格高16厘米 铜鎏金
紫地轧道描金粉彩缠枝花卉八吉祥纹瓶清乾隆 高19.4厘米“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绿地粉彩描金缠枝花卉开光御制诗文壶清嘉庆 长20.3厘米“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财神能够满足、度化众生的愿望,或解除众生的贫病苦痛。红财神是萨迦派密法中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本场,“18世纪铜鎏金红财神”由红铜精铸而成,以游戏坐姿居于单层仰莲莲座之上。头戴五叶花冠,五官刻划精细,面容似带些许愠怒,但又透出平静与威严。上身赤裸,仅披轻帛,佩饰璎珞和项链,飘带搭于后颈,绕双臂而过,于身体两侧如火焰般上飘,完美地衬托出财神的华贵气势。左手于膝头轻抚吐宝鼠,此兽的正式名称为鼪鼬,传说是一只吞食宝物的灵兽,被财神降伏后成为他的施财助手。右手持剑,象征闻慧。莲座上缘饰连珠纹,莲瓣短小饱满,排布细密,莲座之下另有一层厚垫式方座,较为稀有。整尊造像用料充足,手感厚重,鎏金表面平滑,细部刻画充分,工艺水平上乘,体现出扎什伦布寺造像的风格,属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古董珍玩 锦上添华
以粉彩花卉搭配锦地的“锦上添花”,出自治瓷名臣唐英的巧思,如此搭配所打造出的极致美感效果空前绝后。本场所推“清乾隆紫地轧道洋彩八宝纹瓶”外壁以繁复粉彩细绘,上下部分别装饰有“锦上添花”之称的轧道色地粉彩花卉纹,无论口沿之处的灵芝云,颈部缠枝宝象花纹,颈肩部之卷草纹,肩部及近足处之西洋卷草花卉纹,皆笔触温婉,细腻入微,色彩丰富。腹部主体留白,绘粉彩八宝纹,立体像生,八宝之外,不复加更多装饰,使其意义更为突出。器身通景以白底粉彩描绘八宝纹,于繁复热闹中忽而展现宝像庄严之氛围,深刻阐释了五蕴皆空,诸般心愿集之大成的深刻奥义。“锦上添花”意指“好上添好”,此器纹饰祥瑞,寓意吉祥,体现了乾隆时期官窑瓷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征。
王时敏 仿黄公望山水 纸本/立轴 96×38.5厘米
万寿无疆钵式炉清康熙 口径 6.2、高 8厘米 重 1317克
齐白石 篆书四言联1950年作 137×34.5厘米×2
嘉庆时期,官窑瓷器的精细品仍具有乾隆时期的规范,其胎釉、粉彩和单色釉保持乾隆时期风貌,此时的瓷器茶具,有壶、碗、洗等,其中的绿地器通常绘葫芦纹饰或开光诗句。本场推出的“清嘉庆绿地粉彩开光诗文花卉茶壶”器内及外底均施松石绿釉,外腹壁以绿彩为地,间绘缠枝莲纹,两侧海棠形开光,内以矾红书嘉庆御题诗,底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此类形制与乾隆茶壶造型相同,颇为精致华丽。
古董板块,还将推出《繁华盛世》明清金铜器物以及《格古集甄》重要私人收藏专场。“繁华盛世”在今春首登翰海拍场即获得佳绩,此季秋拍“繁华盛世”专场再度推出230余件拍品,以明清时期铜炉为主,兼有文房清供以及金铜佛像等,精品有如“明代帝錀款鬲式炉”、“明末柘西精舍款马槽炉”、“清康熙万寿无疆钵式炉”、“清乾隆铜鎏金无量寿佛”等。今秋特别推出的《格古集甄》重要私人收藏专场将,集成“明宣德(宫廷)文殊菩萨像”、“明正统金刚杵狮首炉”、“清初云间胡文明鎏金大筒炉”、“清乾隆嵌银麒麟尊”等50件拍品,也是本次值得关注的一大专场。
丰子恺 家住夕阳江上村1944年作 33×69厘米
夏昶 万竿新笋图水墨纸本 卷 30.5×790 厘米
中国书画 佳作雅逸
中国书画板块,将推出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宝聚斋中国书画等多个专场,佳作有如夏昶《万竿新笋图》、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张大千《青城天师洞》、潘天寿《携琴访友图》等。明代夏昶,善画竹,以其精深的功力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名重一时。古代书画专场将推出夏昶《万竿新笋图》,为翁同和旧藏,手卷全长近8米,卷末有明代书法家张弼跋。此卷以墨笔画竹石,是夏昶的典型风格,夏昶画竹,强调气韵,主张“一气呵成”,竹叶落墨即是,不见复笔,山石以斧劈皴法大笔侧锋挥扫而成。夏昶笔下的墨竹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人式的寄兴抒怀,而是还竹于其自然的生长环境之中,在竹画中融入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表现出精深的功力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齐白石的绘画、印章、书法皆开一代风气,尤其是他的篆书,以雄强朴茂为趣尚,给人一种鲜明的力量之美。宝聚斋中国书画专场将推出齐白石篆书四言联,此联写“仁者长寿,君子让人”,款题“九十岁齐璜白石”。其用笔在篆隶之间方圆兼备,强调劲折的粗细变化,尤其是线条中的“飞白”,能明显看出用笔的韵律和节奏。这种心手两忘、无法之法的化境,是经过他几十年的刻苦磨练和体会才达到的。更为难得的是,这件作品是北京市文物公司的旧藏,曾于2006年参加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齐白石艺术大展”,并出版于《齐白石艺术大展集萃》一书中,可见这是齐白石晚年极其珍贵的代表作。
本场另一件佳作丰子恺《家住夕阳江上村》,描绘一户人家临江而住,门前有三棵老松树高耸入云,庭院里还露出梅枝和柳条。两人对坐于江边的石凳上,似乎在看天上飞行的大雁,一派闲适的村居生活景象。画家的小女儿丰一吟在画旁题诗:“家居青山绿水畔,人在春风和气中”,并写道:“此画是父亲最喜爱的山水画之一。他自己亦向往于住在如此美的风景中,与飞鸟为邻,其乐融融。”女儿的书法与父亲的画作相映生辉,一股浓浓的亲情洋溢纸上。此作出版于《卖花人去路还香丰子恺书画集》一书中,上款“元善尊兄”即章元善(1892~1987年),丰子恺好友,江苏苏州人。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合作司司长、经济部商业司司长等。
李可染 好山看在雨霁时镜心 设色纸本 68.8×46.8厘米
张大千 水殿荷风立轴 设色纸本143.5×75.5厘米 1965年作
北京诚轩2016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中旬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推出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钱币邮品四个项目共计七个专场。
中国书画共460余件拍品,颇多名家精品。1951年陆俨少为挚友叶藜青所绘的《洞庭东西山图对卷》,堪称其壮岁山水的压卷之作:东山卷绘莫厘峰、法海坞、葑山寺等处景致,彩墨沉郁;西山卷则写缥缈峰、消夏湾的山光水色,碧波万顷;双卷一赭墨浑蒙,一青绿细谨,兼有宋人之工、元人之韵,在同时代几无出其右者。引首、后跋者众,启功、徐邦达、谢稚柳俱为鉴定巨眼,程十发、刘旦宅皆画坛名家,益为双卷增色,可谓相得益彰。
谢稚柳数幅佳作题材丰富,呈现出从早年至晚岁的创作历程。1953年的《春江渔父图卷》为其倾力之作,以严谨的小写意笔墨,将江南秀润多姿的山水景色,沐浴在青绿沉积的灿烂色彩中。《红叶玉羽》作于1945年,风格工致典雅,传宋人花鸟画的神韵。
张大千山水、人物、花鸟兼备。《水殿荷风》系1965年应知交郭有守之请而作,笔墨纵放,是典型的晚年写意荷花巨制。1940年的《无量寿佛》庄严宁静,为其盛年人物佳构。《春禽出谷》背临华嵒同名作品,简逸生动,展现出深厚的学古化古功力。
山水与牧牛是李可染绘画的两大题材,是次均有精品参拍。《好山看在雨霁时》作于1970年代后期,泼墨与积墨交相运用,渲染出新雨初霁时,黄山峰峦氤氲在阳光水雾中的美景。1962年的《暮归图》色彩温暖浓郁,充满诗情画意。
傅抱石《赤壁夜游》绘于1945年,馈赠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邵逸周,描绘苏轼与客放舟江中,遇孤鹤横空东来的情景,属傅氏金刚坡时期殊为经心且耐人寻味的佳作。吴湖帆1942年的《梦游种药》写梦中之景,参以石涛笔法,在其1940年代山水中实属别格。齐白石的《王者之风》绘于96岁时,为最晚期的作品,画家全凭经验和感觉控制笔墨,直达化境;《雁来红草虫》扇尺幅逾恒,大写意雁来红与工笔草虫,配以背面郑孝胥行书和范节厂刻扇骨,可谓珠联璧合。
其他近现代名家亦有铭心佳构。任伯年初到上海时为友人闵钊所绘的《玉树栖鸽》,生动传神。吴冠中的《西双版纳香蕉园》作于1978年,画一串鲜绿色的香蕉,极具视觉感染力。范曾的《柳下跖斥孔》系1976年为日本长崎唐人馆创制,堪为其代表作。
现当代艺术专场共60件作品参拍,将呈现不同时代艺术家在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对其风格演变的多样思考与尝试。
林风眠的《双鹭》创作于1965年,流动的墨线勾画出白鹭俯身饮水的优雅姿态,背景赋彩清丽。另幅《山色染夕霞》延承了林氏风景画的经典图式,采用平远构图描绘初秋景致,将西方光色和中国水墨传统相互融合,万物的细微变化尽现在墨彩之间。
1992年至1996年间,李华弌潜心钻研高古山水的当代化,虽仅创作16幅完整作品,却代表着他艺术生涯中重要的探索阶段。《作品之八》即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曾收录在1996年香港出版的《李华弌:山水作品集》中,画法脱胎自北
谢稚柳 春江渔父图卷手卷 设色纸本 23.2×120.3厘米 1953年作
林风眠 山色染夕霞纸本 彩墨 43×47.5厘米
粉青釉六方贯耳弦纹瓶清雍正 高28.2厘米
铜鎏金双身十二臂上乐金刚明中期(16世纪) 高16.4厘米
1951年第一版人民币壹万圆牧马
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
钱币邮品项目共计1600余件拍品,分为三个专场,其中古钱、银锭、机制币拍品近800件,珍罕之品频现,颇具震撼力。
“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习称“浙江楷书”,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试铸,工艺精美绝伦,为泉界公认之中国近代机制币一级品,著名收藏家刘改造旧藏。此样币目前存世仅三枚,国内公私立博物馆均无收藏记录,PCGS评级SP63。
“1899年己亥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是江南银币中最罕见的品种,此枚为近代著名钱币收藏家耿爱德旧藏,载入其著作《中国币图说汇考》,PCGS评级AU50,为该公司目前唯一入盒记录。“1909年己酉大清铜币二文鎏金呈样币”,部颁龙,未正式发行,制作精美,保存完美无瑕,为清代铜元珍品,包括此枚在内存世仅二枚,征集自海外资深藏家。
“1968年至1969年第二版人民币硬分币毛泽东像未采用稿试铸样币一组二十八枚”,铝质、铜质各14枚,正面均为毛泽东青年、中年至老年各时期形象,背面配韶山、南湖船、遵义会议会址等不同图案,雕刻技术精湛,代表了当时中国硬币铸造的最高水平。此组样币均未正式铸行,此前亦未见记载,28枚宋范式,而又颠覆其内核,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构建出“传统的当下立场”。
抽象艺术在中国一直充满争议却又极富生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谭平将互为悖论的抽象与叙事完美地统一,形成了迥异于西方抽象艺术的独特个人风格。他创作于2014年的《无题2014之一》将其早期圆与点的游动、覆盖为主的色彩平涂,进化为突破边界的书写性线条与层次分明色域的组合渗透,体现了谭平诠释动感和生命力的新突破。
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品近150件,其中以明清官窑瓷器最受瞩目。清雍正粉青釉六方贯耳弦纹瓶,器形自宋代贯耳瓶变化而来,惟腹部矮扁,造型极尽夸张之能事;釉质肥腴纯净,不事雕琢,仅腹部凸起两道弦纹,形美色佳,尽显雍正一朝含蓄而高雅的艺术品味,1934年曾展出于日本著名骨董商山中商会主办的展览会中,流传有绪。明万历五彩花卉草虫图八角盖罐,外壁及盖面彩绘洞石花卉,蜻蜓、蝴蝶喧闹枝头,平盖上设小兽钮,保存未失,殊为难得。
佛教造像不乏精美之器。明中期双身十二臂上乐金刚,形象威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为16世纪西藏地区造像精品。清德化窑白瓷书卷观音尺寸较大,面相温婉慈祥,手指、衣缘、经书等细部均保存良好,尤显难能可贵。
其它工艺品部分,清乾隆玉雕福寿万年图洗,洗心高浮雕蝙蝠、灵芝、万年青,工艺精湛,当出自乾隆时期良工之手。清康熙紫砂高身六方壶,线条简洁流畅,曾为20世纪初著名政治家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旧藏,来历显赫。同时出现当属绝无仅有,不仅是难得一见的人民币样币,更为文革时期的珍贵货币文物,具有重要史料与收藏价值。
纸币专场拍品430余件,其中“元代至元通行宝钞贰贯”,是蒙元时期大行钞法的实物留存,具重要的史料价值。“1951年第一版人民币壹万圆牧马”,有一版币票王之盛誉,存世稀少。此枚保持原始状态,色彩饱满,边纸宽阔,是目前所见“牧马”流通票中的佼佼者。
邮品专场拍品近400件,其中著名集邮家谢鄂常旧藏晚清名臣左宗棠寄发的大型驿站排单公文封,最为引人注目。
此件排单公文封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二十二日封发,由甘肃省城寄江苏布政司,钤盖满汉文“甘肃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之印”多处,另盖有“本爵大臣总督部堂赴肃州督办军务委甘肃布政司代印”戳记,封背贴有完整排单,正面注明“健马昼夜星驰限行五百里依限投递”,详细记载途经驿站名称及到达时刻,经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五省,横跨东、西近2000公里,历时不及1个月,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清代驿站封套贴有完整排单者极为稀少,此件途经驿站共计70处,是目前所见清代邮驿由西北至东南邮路最长、驿站最多之排单公文封,亦为清代驿站史研究最佳实物。
北京东正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11月8日预展开幕
北京东正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预展及拍卖,预展时间为11月8日至10日,拍卖时间为11月11至12日。
本场秋拍历经数月征集,共筛选出1200余件珍品,将分成16个专场。我们将延续今春多元并进的步调,力图打造以皇家长物为明星品牌,各专场共同发展的态势,为各界文物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优质收藏平台。
广受关注的【皇家长物专场】甄选明清宫廷艺术品,将一如既往保持高端品质。其中三尊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宫廷无量寿佛造像成为本场焦点;在瓷器方面,一件“明洪武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器形十分独特,存世稀少,极为珍贵。
书画部分将继续推出【如逸—中国书画精品专场】,本专场涵盖古代及近现代名家精品20余件,其中包括古今名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本场秋拍【真如妙谛—古代佛教艺术】专场,拍品将以10至18世纪的造像为主,涵盖了东北印度帕拉、藏西古格及藏中风格造像,同时也囊括中原内地造像以及藏汉风格明代宫廷造像。
北京东正2016年秋拍增设【云觥万载—古代玉器专场】,将为各界文物艺术品爱好者呈现历代玉器艺术珍品50余件,材质珍稀,涵盖多个品类。其中封面作品“清乾隆白玉龙凤耳活环三足觥”器形硕大,用材讲究,来源清晰,极为珍贵。
新增设【万物—佛像、玉及古董艺术专场】展示万物所备之美,本专场共蒐集珍贵文物40余件,种类及材质可谓包罗万象,本场玉器意境清雅,如一件白玉圆雕辟邪摆件,以整块籽料圆雕而就,玉质温润洁白,整器题材摩古,但雕琢手法及艺术表现方面为清代典型的吉祥玉,本品曾于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并于海外多次巡展,发表于同场展览之图册《清代玉雕艺术》之上,来源可靠清晰明确。更有佛像、漆雕、瓷器等精品待君品鉴。
【平凡之外—西洋家具及珍稀佳酿专场】,分为西洋家具及珍稀佳酿两个部分,西洋艺术品部分蒐集19世纪欧洲银器、古董家具、西洋钟表及国际顶级烟斗大师作品共计140件。珍稀佳酿部分则由东正拍卖尚品部为众多威士忌与干邑爱好者及藏家带来200余支苏格兰及日本出品的重要厂牌威士忌与干邑。其中50余支80年代威士忌及80年代轩尼诗XO、马爹利XO将定为无底价拍卖,为广大爱好者提供更多购藏机会。
宣德炉的收藏、品鉴自明代晚期始,便已蔚为大观。今秋,东正拍卖推出【燕居首器—明清铜炉专场】,撷取明清铜宣德炉佳作共计11件,除王世襄先生旧藏明、清冲天耳铜炉各一件外,更有雍正本朝“铜洒金戟耳炉”等选自宣炉发展各个重要节点阶段的代表佳作,炉式丰富,形制标准,匠心各具,妙处不一!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明洪武 高51厘米
【馨翊轩—明清工艺美术专场】为广大藏家朋友了甄选40余件拍品,涵盖了各个时期从玉堂陈设到金铜佛像、宫廷供器的各类珍玩精品,不一而足。
【集古拾今—家具、紫砂茶道具专场】以展现明清经典家居布置为主题,本专场聚集了一批如“明末清初黄花梨大长供案”、“清紫檀顶箱柜一对”等黄花梨和紫檀家具。除此之外本场还特别推出多件名家紫砂壶及茶香道具,多件明清赏石也一并奉出,集中展现出了现代的文人生活。
【文心清节—书斋生活专场】为您还原文人雅士心中小屋,真实展现着现代文人的本心生活,香墨古砚,笔筒奇石,不随浮华烟尘所更改的书香情怀。
本次北京东正2016年秋拍全新推出的【养形以物—养生及洋酒专场】特别为养生、养心爱好者呈现陈年佳酿美酒、珍贵纯野山参、金钱鱼胶、老石肚、长白山五加黑养生茶、7542普洱饼茶及少见老安宫等养生项目,共150个标的,五大类别,我们又与多位中医界专家探讨,聚集并层层遴选少量的养生珍惜药材专拍。
今秋新推出【澈心—中国器具陈设与艺术专场】,本专场共上拍50余件精选陈设器具,其中涵盖10余件明式家具及数十件文房雅玩。一众拍品以民国文人书法点缀其中,再从现代审美出发,融入部分当代元素,为众藏家展现古为今用的生活理念。
【卿云斋织绣艺术撷芳】专场将继续为您呈现一篇篇或御用辉煌、或清雅绝尘、或生动闲逸的锦绣文明。更有【琉光溢彩—珠宝、翡翠及艺术品专场】,全场百余件精品,莹润翠色闪耀拍场。【日月菁华—文人器物专场】亦将呈现40余件精品文人器物以饕众藏家。此外,我们还将为您呈现【至尊华美—铜胎掐丝珐琅专场】,敬请期待。
张大千旧藏石涛山水佳作现身北京东正2016秋拍 【如逸—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石涛一生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尺页小品,还是寻丈巨制,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观之令人难以忘怀。石涛学习字画之初从“师古人”临摹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使他大量接近自然的真山真水,尤其是在康熙17年以后,南北壮游,这样的历练使他整合前人的经验,再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组合,力求拓展前人之法。他的作品从时间顺序和作品特征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传统技法学习时期,石涛早年正值康熙初,董其昌的画风和理论对中国画坛产生着重要影响。
2.宣城时期,是石涛艺术创作中的融会和创新阶段,画法亦受梅清影响。
3.南京和扬州时期,石涛在文人荟萃的南京地区与当地许多名仕结识,特别是当时活动在金陵地区的石溪、龚贤、戴本孝、程邃等都是声名卓著的画家,对来自宣城的石涛很有刺激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批社会名流里有不少是收藏古画的鉴赏家,他们保存有前代不少名人的墨宝,使石涛有机会观摩前人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董源、倪瓒、沈周以及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从中吸收丰富的绘画技艺,而他所处钟陵、太湖的自然景色,也促使他体会到这些名家的笔墨成就。这时期他的画风逐渐由浓而淡,属于自己个性的面目变得更为清晰,随之而现的笔墨更为得心应手,在经过临摹学习,融会创新的阶段,以他娴熟的笔墨技巧,形成了恣肆洒脱的艺术风格。《溪山策杖》正是作于这一时期的壬戌(1682)年。
《溪山策杖》采用两段式构图,前景石坡二树斜出一树,枝干曲折,岸边有一树直立,于前树互为掩映;高士居坡岸左边策杖眺望,作品尺幅虽小,在构图留白处精心安排,背山与远山之间似有广阔空间,通篇枯湿关系处理巧妙,惜墨如金,笔简墨淡,使山林景色呈现轻淡、苍茫、悠远的意境。
石涛 溪山策杖纸本立轴 18.3×14厘米 1682年作
《访云林溪山闲亭图》为石涛晚年(1702年)山水佳作,“壬午五月清湘老人大涤草堂”,为石涛61岁时所作,其重要的绘画思想“笔墨当随时代”即于此时期形成,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左上画家题跋“诗情画法两无心,松竹萧疏意自深;兴到图成秋思远,人间又道似云林”,系仿自元代倪瓒。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中国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家们的尚古之风和对传统绘画风格的研究之盛是无与伦比的,通常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写“仿”黄公望、倪瓒、王蒙或尊敬的古代画家的名字,当时的画家坦率地承认其“灵感来自于”某个古代大师或者甘心情愿地“模仿”某个古代大师的艺术风格。
石涛一生对倪云林独有偏爱,他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此幅作品便见云林衣带之风,而山石竹树点皴,画面逸宕之气及“无法之为法”的笔墨境界,却分明为石涛的自家面目。“诗情画法两无心”正是石涛老年之作由烂漫归于平淡的一种升华。但见恣意天纵的“一画”缓缓写出,而直见“愚去智生,俗除清至”之境。笔墨布白之间无不浸透着石涛绘画的哲学思想,而看似平淡无奇之景却又传达出画家对人生、自然及艺术风格的彻悟。
石涛 访云林溪山闲亭图纸本立轴 86×38.5厘米 1702年作
画中近处山石叠加以方笔折角为外形,松竹萧疏,中景处高山耸峙,山脚处有幽居的茅亭;远处峻岭以圆笔为使转,方圆结合,行笔舒缓而自然,墨色浓淡相掺,既保留黄山画派的气息,又融会了倪云林的骨格,具清丽幽雅、清谧淡远的韵味。
石涛晚年居扬州以卖画为生,还俗后又有家口之累,故作品相当丰富,精品与应酬之作参差不齐,民间所传石涛作品大多不是精品力作,北京东正2016秋季拍卖会【如逸—中国书画精品专场】推出的两张石涛之作,均曾经张大千鉴定收藏,出版无数,著录颇多,相信定会得到研究者和藏家的关注和珍爱。
铜鎏金掐丝珐琅无量寿佛清乾隆 高 31厘米
无量寿佛增福寿 大清君王独崇之
—清乾隆铜镀金铜胎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欣赏
在汉传佛教中,无量寿佛只是阿弥陀佛汉译十三个名号中的一个名号,它具有特别的意义,象征时间的无限,但并不流行,更无单独的崇拜。然而,在藏传佛教中,情况就有所不同。首先,阿弥陀佛被一分为二,变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神格—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名称亦随之消失。再者,两尊佛的地位和功用也不相同,一种观点认为无量寿佛是报身佛,无量光佛是化身佛;再一种观点认为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寿佛是无量光佛化现和派生的,前者为主,后者为次。无量寿佛注重现实世界的救助,具有增福延寿的功用,而无量光佛是智慧的象征,注重来世救助,专门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其次,两尊佛还各有不同的身形,无量寿佛为菩萨装,无量光佛则为比丘装。关于阿弥陀佛一分为二的两种神格,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也有专门论述,他认为:“无量光是化身—如来相;无量寿是报身—菩萨相,无量光持钵,无量寿持长寿宝瓶。”图齐还特别指出,在功能与样式上将二者区别表现是西藏大师的创造,汉地没有这种迹象。在藏传佛教寺庙中,无量寿佛的造像比较多见,供奉十分普遍,无量光佛相对要少一些。
由于无量寿佛具有增福延寿的宗教功用,历史上他在汉藏佛教中都有着广泛的信仰,而清朝帝王对无量寿佛的信仰和崇拜尤其突出,几乎所有的清朝帝王都崇信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堪称清朝帝王崇拜的第一佛。康熙帝可谓清帝中率先结缘于无量寿佛的帝王。首先,他礼重藏传佛教,亲自册封了一世章嘉活佛、一世哲布寺丹巴活佛和五世达赖喇嘛,在宫廷设立中正殿念经处,兴建玛哈噶喇庙、永慕寺、资福院等喇嘛庙,由此被尊奉为无量寿佛的化身。其次,康熙在位之时制作了大量的无量寿佛像。现在康熙带纪年铭文的造像不足10尊,其中无量寿佛像就有3尊;而大量的康熙风格造像中无量寿佛像所占比例十分突出。特别是有一套体量较大的无量寿佛像(高约40厘米)尤其值得注意,据清宫档案记载,当时一共铸造了99尊,现在陆续现身者有十余尊,佛像内膛边缘都刻有数字编号。如此大批量无量寿佛造像的制作,足见康熙皇帝在佛教信仰上对无量寿佛的偏重。
乾隆皇帝在清帝中对藏传佛教的崇奉是最为突出的,而他对无量寿佛像的热衷和虔信也最具代表性。据《咸道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清朝前期皇室所造佛像多得难以统计。如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60寿辰时,王公大臣“做佛像为祝者,统以万计”,特于京城建万佛楼贮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70寿辰时,王公大臣又造佛像20000余尊,用银33.1万余两。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80大寿时,蒙古王公大臣向朝廷敬献大小法身佛像852尊。其中,乾隆五十四年敬献佛像清宫档案有明确记载:“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初五日传旨万寿大庆,蒙古王公呈进大法身铜佛二十七尊并各大臣官员等呈进小法身铜佛八百二十五尊,着万胜壶境楼上安供。将大法身铜佛像各配楠木供桌,小法身铜佛配楠木佛格安供。”这些记载所说的都是单尊的佛像,而我们在承德须弥福寿寺、普陀宗乘之庙、北海天王殿琉璃阁、颐和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等乾隆朝遗留下来的藏传佛教建筑上,随处可见精美的琉璃烧制的无量寿佛浮雕像。从这些记载和实物遗存也足可看出乾隆皇帝信奉无量寿佛之笃诚。
此次北京东正拍卖公司推出的这尊铜镀金铜胎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就是一尊清乾隆时期无量寿佛像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像头戴花冠,顶结高发髻,耳侧缯带呈U字形翻卷,大耳垂肩,耳下挂
大耳珰。面形长圆,神态庄肃。身躯修长,坐姿正直,肩宽胸挺,腰部收束,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上身饰项圈和长链,双肩披大帔帛,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手和足部饰有钏躅。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自然。跏趺端坐于圆形仰覆莲花宝座上,双手结禅定印,手心托长寿宝瓶,瓶口显现三颗象征佛法僧三宝的如意宝珠。莲座及莲瓣以铜胎掐丝珐琅制成,工艺繁复讲究。莲台上方边缘饰一周连珠纹,莲蕊呈明黄色,以放射状向上聚合,莲叶中心为白色和粉红色组成的火焰纹,外缘各以蓝绿金等不同色彩镶边。整个莲座可谓色彩斑斓,尽显皇家工艺的华贵之气;特别是它作为佛像的台座,不仅实现了与像身及背光色彩的完美搭配,而且充分彰显了佛像形象之庄严与艺术之精美。佛像身后配有舟形大背光,背光的外缘雕刻象征智慧的火焰纹,内圈雕饰缠枝莲,缠枝莲上对称雕六种动物,自上而下依次为大鹏金翅鸟、龙子、摩竭、童男、狮和象。背光也采用了铜胎掐丝珐琅技法,松石般的色彩藏于缠枝莲与动物雕饰之后,形成隐约斑驳的艺术美感。佛像及台座、背光上还镶嵌有各种宝石,有石榴石、绿松石、水晶石等,珠光宝气集于一身,大大增强了佛像的高贵品质和皇家气象。这里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此像背光上雕饰的六种动物,佛教称为“六拏具”。它们各有不同的美好寓意,在《造像量度经续补》中有明确的记载:“六拏具者:一曰伽噌拏,华云大鹏,乃慈悲之相也(鹏鸟与慈悲梵名相近,故借其音而因以有形,表示无形之义,余皆仿此)。二曰布啰拏,华云鲸鱼(摩竭),保护之相也。三那啰拏,华云龙子,救度之相也。四曰婆啰拏,华云童男,福资之相也。五曰舍啰拏,华云兽王(狮),自在之相也。六曰救啰拏,华云象王,善师之相也。是六件之尾语俱是‘拏’字,敬曰‘六拏具’。”六拏具装饰在清朝藏传佛教造像上十分常见,但大多出现在地位尊崇的佛像背光上,一般的佛像上很少出现如此复杂和讲究的装饰。可见,六拏具的装饰也充分显示此像宗教地位和价值非同一般。此像无论从造型、装饰还是工艺上看,都显示了极高的艺术品质,展现了清代宫廷雕塑艺术和工艺技术的鲜明特点。佛像题材—无量寿佛是清宫自康熙至乾隆普遍崇奉的题材;佛像端庄挺拔的造型是清宫尤其是康熙时期流行的造型样式;佛像衣饰是清宫流行的标准范式;佛像台座与背光的形式普遍流行于清宫,而它们采用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亦为清宫擅长的工艺技术;佛像周身和背光上镶嵌的各色宝石更是宫廷艺术雍容华贵的真实体现。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外八庙等地也保存有铜胎掐丝珐琅制作的佛像,但仅有数尊而已,数量十分有限,足见此类造像珍稀难得。其中,雍和宫保存的一尊铜胎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台座上刻有“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铭文,清晰地标明造像的准确年代和产地,毫无疑问它为现身东正乃至其他清代铜胎掐丝珐琅造像的年代和产地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判定此像为一尊典型的清代乾隆宫廷制作的无量寿佛像。但在现知同等材质和工艺的乾隆宫廷无量寿佛造像中,此像在体量、造型、装饰、工艺上明显优胜一筹,体量超常,造型优美,装饰繁复,工艺讲究,远非其他几尊造像可比,堪称乾隆宫廷铜胎掐丝珐琅造像中的精品和绝品。
来源1996年购于苏黎世,维纳与皮特·施奈尔旧藏纽约佳士得,2010年3月23日,第218号出版《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208页《佛韵—造像艺术集粹》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238页展览“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展,西藏博物馆,2012年7月25日至9月25日
另外,此像躯体修长,姿态挺拔,比起一般乾隆宫廷造像的体态明显舒展优美;面部刻画细腻生动,眼睛和嘴唇的刻画尤为形象,亦比一般乾隆宫廷造像的面相显得庄严美妙。这些优胜的特征似乎吸收了清代喀尔喀蒙古造像的量度和对形象的精细表现,又似乎源自康熙造像的风格样式和注重细节的表现手法。如此来看,此像在立足于乾隆宫廷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从而展现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宫廷艺术风貌。
(本文选自北京东正拍卖公司2016年秋拍图录,作者黄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