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彷徨
——话剧《跳跃的音符》写作札记

2016-12-07

艺海(剧本创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音符时代孩子

■ 郭 顺

新时代的彷徨
——话剧《跳跃的音符》写作札记

■ 郭 顺

鲁迅先生上个世纪初写了小说《彷徨》,揭示了在那个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的年代,民众的蒙昧,无助与彷徨。而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尤其在是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势日渐昌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迄今为止脱贫人口6.6亿,经济发展坐二望一,按汇率计算的国家GDP超过世界第一的美国也已经并不遥远。然而,一股彷徨焦虑的情绪却又再一次在社会中蔓延,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使人们变得浮躁不安。许多人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失去了信心,变得人云亦云,好坏的理解完全建立在一己私欲之上,无视社会的本质乃是需要大家来公平地“分吃面包”这样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从而使得一些人生的基本问题,譬如“我们是谁?”, “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怎样才能快乐?” ,“个人和社会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等又再一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令人诧异的是,今天的彷徨与昨天的竟然在许多方面是如此的相似,困惑丝毫没有因人们终于开始摆脱贫困而有所改变,甚至由于当今人们在生活中抗打击能力的降低,反而变得更加的被动和无助,也更加的趋于功利。而这种广泛的社会功利化现象,自然也极大地冲击和影响了人们对于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跳跃的音符》讲的是一个畸形的留学生家庭的故事。在出国留学成为时代大潮,低龄化,去精英化已然成为留学新常态的今天,支持孩子出国留学本来无可厚非。因为留学对于孩子开阔眼界,增长阅历,学习先进无不大有助益。问题显然不在于是否出国,而在于怎样才能面对潮流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选择。即无论身处何种大潮,人们首先需要的毕竟是根据自身条件而做出合理的判断,而正确的选择又必然出自于基于价值观的理性和定力。可是,社会病了,也包括我们自己,漫无目标的盲从似乎已经成了许多人难以回避的宿命。剧中吕芸不惜牺牲自己与徐明轩历时几十年的感情,主动地带着孩子把自己外嫁给了一个年纪完全可以做自己父亲,又素昧平生的严重抑郁症病人亨利,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吕岩能够有一个所谓不同于常人的前途,可以“活得比别人更有尊严“。而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许多人都向往的,也许就是最好的。”殊不知这种荒谬的选择反倒使孩子的心灵在这一扭曲的世界中受到了严重摧残,尊严遭到了无视,人格受到了侮辱,最后不得不逃离畸形的生活环境,也逃离了为了爱他而做出了惨痛牺牲的母亲。同样地,剧中小留学生旭旭和富二代马路对于生活的茫然实际上也源自于他们未出场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同样费尽心力,所期待的也就是孩子们未来能够获得幸福并有所作为。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努力在把孩子们变成精神上的畸形儿,变得使他们不敢,也没有能力独自面对真实的人生,即便获得了成功但也厌倦了自己,甚至永久剥夺了孩子们在精神上重获青春,激情和快乐的能力。

彷徨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人们不再有能力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选择和坚持,除了随波逐流之外几乎再无其他把握自己的能力,社会也因之在一部分人当中充满了灰色的无奈,颓废,狂热乃至绝望的情绪,以致使得享乐和“逃离”之风盛行于世。有人将这一现象归之于中国正处在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转型期,快速剧烈的社会变动使得人们一时间茫然无所适从,除了追逐功利以外几乎别无选择,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虽然“教化的时代趋于结束”(海德格尔语),但新时代的文明再造工程却也已经开始,社会思潮本不至于如此混乱。只是由于当今社会意识已然把“人的本质”等同于了“个人的生存”,从而才使得助人被视作愚蠢,崇高被认为荒诞,而严肃的审美也在某些人眼中变成了一种可笑的做作。写到这里,作者不由得想起了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的一句名言:“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人是动物的,但毕竟更是精神的。孟子创“四端”学说,称“人皆有恻隐之心”。《跳》剧中的所有人物在不同程度上也都流露出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作者相信这些既属于人类本能,也是现实中可期盼的。当今商业社会,处处以逐利为目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当然完全合理。但正如康德所言:“人又毕竟有一种社会化倾向,因为在这种状态中他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人, 即比发展他的自然才能要更多一点什么。”作者其实也常常觉得,人们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爱钱,而是除了钱财以外没有什么其他可爱。“爱”和对物质的欲望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倘若盲目的物欲彻底湮没了爱,这个社会恐怕就真的离疯人院不远了。可以设想一下:在一个社会里人人都变得不再可爱,面目可憎且互相厌恶,那么“和谐”和“宜居”岂不就成了一种滑稽的笑谈?

在表现形式上,作者希望在《跳》剧中能够把西方舞台剧中古典的“第四堵墙”和中国传统戏剧里的假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借鉴电影中的表现手法,以求在时空表现中不拘一格,一切手段皆为我所用。在语言上则力求根据年轻人的特色,避免冗长的独白和对白,并从掌握当代年轻人语言中活泼跳跃,短促轻松的节奏入手,使对话像打乒乓球一样的节奏鲜明,一来一往,从而在话语的机锋中既表现出人物的个性,也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责任编辑:李薇薇】

猜你喜欢

音符时代孩子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音符(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