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质量现状调查
2016-12-06徐秋云张成勇
徐秋云 张成勇
(铜仁学院学生工作部,贵州 铜仁 554300)
新升本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质量现状调查
徐秋云 张成勇
(铜仁学院学生工作部,贵州 铜仁 554300)
以西部某新升本地方院校为调查对象,从大学生学习目标、教师教学、大学生学习收获、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四个方面展示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学风建设路径。
新升本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质量;现状调查
本调查以西部某新升本地方院校为调查对象,从大学生学习目标(确定目标)、教师教学(具体执行)、大学生学习收获(检查结果)、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结果处理)四个方面来展示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是学生现在及未来发展的有效保障,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消极的心理状态则会对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因此本文还特别考察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卷根据以下标准记分:符合度/满意度/收获度=“非常符合/非常满意/非常同意”比例×100+“符合/满意/同意”比例×80+“基本符合/基本满意/基本同意”比例×60+“基本不符合/基本不满意/基本不同意”比例×40+“不符合/不满意/不同意”比例×20+“非常不符合/非常不满意/非常不同意”比例×0,满值100。90-100为优,表现卓越;80-89为良,表现良好;70-79为中,需要学校校进一步提升;60-69为合格,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59以下为不合格,需要引起学校的特别重视。共有3296名在读本科生学生参与了调查,包括1464名男生和1832名女生,本报告将基于这些数据分析大学生学习质量。
一、大学生学习质量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学习目标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的确立是大学生学习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一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到学生所采取的学习行为。学校设立的教学目标只有被学生充分感知和认可,才能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合力,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报告以“学生读大学的目标”为观测点,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基本特征。数据表明,约1/5的学生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4/5有目标的学生中,以“取得学历”为目标的学生占35%,以“提高经济地位”为目标的学生占28%,以“获得知识”为目标的学生占10%,有6%的学生以“提升个人素质”为目标。
图1 大学生学习目标基本特征
(二)教师教学基本特征
教师教学是大学生学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执行环节,学校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得以具体实施。教师的教只有被学生感知到,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高等教育教师的教不仅局限于课内,还体现在课外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本文以学生感知的课内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外教学(师生沟通)为观测点,考察学校教师教学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教师课内教学状况仅为合格(教学内容67,教学方式66.6);师生课外交流状况为不合格(48.4)。总体来说,教师教学情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引起学校的特别注意。具体而言,课内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大一到大四越来越差,其中大四年级处于合格边缘;师生课外交流从大一到大三越来越少,但大四又回升。因此学校应特别注意建立课内教师教学监控机制,关注从大一到大四课内教学状况;同时关注大三学生课外师生交流情况。
图2 教师教学基本特征
图3 教师教学年级变化情况
图4 大学生学习收获基本特征
(三)学生学习收获基本特征
学习收获是大学生学习质量保障的检查环节,是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探测器。学习收获体现了学生经过大学学习之后在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本文从总体学习收获、通用收获(团队合作、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收获三个方面表现大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总体而言,学生总体学习收获(74)、团队合作能力(76.8)、表达能力(78.4)、批判性思维(71.6)和专业收获(70.8)均为中。相比较而言,表达能力情况最好,学生专业收获情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来说,大四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收获得分最低,需要特别关注。
图5 大学生学习收获年级变化情况
图6 大学生满意度基本特征
(四)学生学习满意度基本特征
学习满意度是大学生学习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果处理环节,以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为指标观测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可程度,为大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有效的反馈。学习满意度体现了作为消费者的学生经过大学学习之后对学校所提供各项服务的评价。这样的价值判断直接影响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和未来对学校的忠诚程度,体现了学校提供的所有物质资源的内在价值。总体而言,学生对学校专业满意度和任课教师满意度达到合格(专业满意度63,任课教师满意度65.8),而其他几方面的满意度均为不合格(学校满意度50.2,入学指导满意度59.2,就业指导满意度56)。各方面满意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而言,就学校满意度而言,大一、大三较低,大二、大四稍高;而其他方面的满意度,都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大四满意度最低。学校应特别注意处于大四的学生。
图7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年级变化情况
(五)心理状况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保障,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消极的心理状态则会对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本报告以“将挫折看作生活中的小小片段,坚信自己一定成功”为学生积极心理的观测点,以“会出现伤害自己或自杀的念头”为学生心理危机的观测点,考察学生回答时的符合程度。总体而言,学生心理状况非常积极,只有1%的学生填选了完全不符合、不符合,96%的学生心理较为积极(填选完全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学生之和)。但也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危机情况,1%的学生在“会出现伤害自己或自杀的念头”一项中填选了完全符合,合计12%的学生心理存在危机(填选完全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学生之和),需要学校特别注意。
图8 大学生积极心理特征 图9 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
另外,考察了各个年级抱有积极心理(“将挫折看作生活中的小小片段,坚信自己一定成功”填选“基本同意、同意、完全同意”)和存在心理危机(“会出现伤害自己或自杀的念头”填选“基本同意、同意、完全同意”)学生的比例。结果发现大三年级抱有积极心理的学生所占百分比最低。大四年级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所占百分比最多,这一结果印证了前文的各项分析结果。这一方面表明学校应非常重视大四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说明心理状态是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图10 大学生积极心理年级变化情况
图1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年级变化情况
二、新升本地方院校学风建设路径选择
(一)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提高入学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新生入学指导不仅有利于实现新生到大学环境的良好过渡,还可作为传达学校期望和信息的工具。可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对大学经历的满意度,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社会、学术方面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保留率。[1]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高校教学的定位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合力,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调查结果显示,约1/5的学生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只是得过且过。事实上,据调查,入学指导工作每一年都开展,但效果不佳,针对性不强。因此,学校应该从明确入学教育目标、创新入学教育模式、规范入学教育内容、优化入学教育载体等方面入手,针对如何认识大学和适应大学方面加强必要的、具体的和感性的指导。
(二)发挥人才培养方案的引导作用,提高专业学习的满意度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专业开办和教学运行的重要文件依据,也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举措。专业学习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对专业学习活动的感觉和态度。这种感觉或态度表示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喜欢程度、或愿望、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了解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满意度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在校学习的态度与倾向,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专业设置的社会需求,以及学校发展与改进方向。[2]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大学学习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基础。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各项收获中专业收获最低,专业满意度刚刚合格,据调查,专业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院系领导以及班主任或辅导员对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作一定的解读,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不了解,甚至不关心,这样便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也低下。因此学校应特别注意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专业学习一方面应当从学校学习出发,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专业学习的目标、内容,帮助学生习得良好的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专业情感;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学生未来的就业出发,让学生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三)发挥教书育人理念的引领作用,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若干情感“关系要素”(即真诚、同感和积极关注等)表现于师生关系中时,会导致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积极的人格发展。[3]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大学生学习最重要的途径。研究表明,师生间的课内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课外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调查显示,师生课外交流弱于课内交流。因此,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引导,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根据莱文森的研究,大学生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具有确认自我的哪些部分已不再适合继续保留的判断能力, 具有忍痛割爱的能力, 具有从以前被忽略的自我部分进行新的选择的能力, 具有把旧的自我同新的自我结成共存关系的能力。高校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专业素养的同时, 自觉主动地、有意识地和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感化,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确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广大教师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全方位参与到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网络中, 才能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调适作用,提升大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再像上世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四学生那样安稳地学习四年级的课程,又因为新升本地方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大四学生各自打着各自的算盘,忙着自己的事。找工作的, 奔走于各场招聘会;考研的, 辛苦于书本, 迎战第二次“高考”; 考公务员的、考驾照的、兼职的以及混日子的不一而足。而尽心于大四课程学习的学生,为数不多, 甚至会在招聘会举办的高峰期教室出现“空巢”的局面。[4]调查显示,大四学生的学习质量弱于其他年级,大四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也较为明显。所以,应特别关注大四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进一步做好心理监测与跟踪,一方面重点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工作,全程跟踪学生的就业心理,将就业心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各种心理准备,顺利完成过渡,促进学生越来越积极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心理健康筛查,给予心理危机学生特别的关心。
[1] carl H.boening, Michale T.Miller.New student orientation programs promotion diversity[J].The community college enterprise,2005(02):41-50.
[2] 贾文华.师范学院大学生专业学习满意度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35.
[3] Brekemans M,Creton H. Interpersonal teacher behavior throughout the career. In T Wubbels&J Levy (Eds.), do you know what you look lik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education. London: The Falmer Press,1993:81-102.
[4] 朱海林. 对高校毕业班“空巢”现象的理性思考[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113-1141.
2015-05-26
校级教改项目“铜仁学院大学生学风状况及学风建设策略研究——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视角”(编号:TRXYJG201381); 校级教改重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基于学风建设的视角”(编号:JG201390);201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辅导员项目“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教育活动研究”。
徐秋云(197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高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张成勇(1976-),男,铜仁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