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就业素质内涵、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

2016-12-06刘险得

关键词:研究生素质职业

刘险得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就业素质内涵、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

刘险得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持续扩招,研究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研究生的就业素质培养越发受到重视。本文从研究生就业素质内涵出发,分析当前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研究生就业素质要素的角度来构建新型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路径。

过度教育;就业素质;职业发展;实践平台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一直是稀缺资源,随着我国在上世纪末叶启动高等教育扩招,作为培养最高学历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由2003年的26.9万到2015年的64.73万。然而持续多年的规模扩招,并没有做到外延扩展与内涵发展同步,以就业难、就业质量下降和待遇降低等为标志的“过度教育”现象在研究生培养中也逐渐显现。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就业素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研究生就业状况,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尝试从研究生就业素质内涵出发,并深入探讨传统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梳理新时期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的新模式。

一、研究生就业素质内涵及其特征

大学生就业素质是在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后,从大学生素质这一基本概念衍生出来的社会对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素质要求的总的概括。[1]当前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素质进行了界定。如在时间维度方面,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李志等认为就业素质是指求职特定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2]而钟一彪等则认为就业素质针对的是整个职业生涯。[3]在内容维度方面,有三维度、四维度、五维度,乃至八维度之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内容为度方面,虽侧重有不同,但在素质要素构成方面差异不大。研究生作为本科生的延续,在就业素质内涵方面与大学生就业素质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研究生具备相对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是研究生就业素质与本科生就业素质最大的区别。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就业素质指研究生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成功获得工作,在职场上保持工作并成功应对职场风云的能力和潜质。包括专业知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等。研究生就业素质包含以下特征:(1)研究生就业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在研究生求学和就业过程中逐渐内化为研究生个体的主体特征和品质,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2)研究生就业素质具有可持续性。会在研究生漫长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发挥作用;(3)研究生就业素质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对研究生就业素质要求或者侧重点是不同的。

二、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教育,尤其是培养学历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就业素质是人才培养实效的集中表现,因此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关系到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的使用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弱化,从而倒逼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转型,创新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首要之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要靠人才。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是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特别是提升以就业素质为核心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是我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关系到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

研究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属于我国高级知识分子阶层的代表。近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处于学历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群体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编著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博士研究生就业率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这与国家严格控制博士生招生人数有很大的关系。而硕士研究生则从2005年的92.6%下降到2014年的75.3%,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研究生就业困难成为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这也使得研究生就业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

表1:全国研究生初次就业率统计(2005—2014年)

三、当前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理念停滞不前

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还是固守传统思维,将研究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或者说是唯一目标,忽视研究生就业素质其他方面的培养。并且还存在这样的误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性理论人才,不是高层次的应用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4]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研究生培养过分重视学术性教育,如在课程安排上,不少培养单位几乎将所有的课时都安排在专业课程上,用于针对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几乎没有。就业能力培养理念淡薄,也导致研究生的专业成长与社会要求相脱节。培养的毕业生无法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适应。

(二)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体系存在缺陷

实践实训、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等多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系统。而当前高校的培养系统存在着缺陷,内部发展失衡。特别是近些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以及教学资源没有同步跟进,研究生培养只能“抓大放小”,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教育方面,无意或无力对其他方面进行投入。如实践实训机制的缺失,导致研究生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高校的专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没有实效。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提高,在求职过程中无法适应工作环境,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将有限的精力都投放到本科生身上,对已经经历了本科生教育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实际上当前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出现心理问题研究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研究生职业发展指导仍停留在就业安置和职业指导阶段,尚未发展到生涯辅导阶段。重视教育指导内容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研究生职业发展指导内容大多照搬本科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忽视了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许多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研究生职业发展指导处于边缘或者缺失状态。

(三)研究生就业素质自我培养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

首先表现在固守传统就业观念,对当前职场动态缺乏认识。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小,研究生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供不应求,研究生就业也多流向政府机关、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以及国企央企等事业单位,收入及社会地位较为稳定,风险小。随着研究生扩招,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再容纳更多的人才,大量的毕业研究生必然分流到企业。此外研究生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了。一些研究生仍固守“精英化”就业观念和“铁饭碗”择业心理,对当前严峻的职场动态缺乏清醒的认识。面对就业问题时依赖心理显著,消极被动地等待就业机会,而非积极主动的寻找,获取就业岗位。

其次是自我职业规划能力薄弱。现在许多的研究生都是由本科直接攻读研究生的,考上研究生是他们之前的规划目标。而一旦考上研究生,又马上面临目标缺失的问题。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在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又要为这些工作做那些努力。一些研究生将职业规划视同学业规划,把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任务定位于顺利完成学业,在平时对其视若无睹,以至于临到毕业,只能毫无目标地赶场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5]

四、构筑研究生就业素质提升新模式

(一)转变就业素质培养理念和模式,加强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实效

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培养理念,研究生培养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变过去过分考虑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问题,忽视研究生职业市场的动态,只注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传授和学术训练,不重视研究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观,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当前过度教育背景下,加强对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其次,将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纳入到研究生培养计划里。在培养目标方面,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在培养方案里设定研究生教育的就业素质培养内容和目标,如研一时帮助明确专业方向,巩固专业思想,认清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研二时传授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鼓励去企事业单位实习,使其接触最新专业技术知识,了解相关社会职业特点。研三进行创业普及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潜质。[6]在教学形式方面,除了传统的理论教授,专题讲座,讨论班之外,可以增加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于就业素质发展相关的方式,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素质。[7]

(二)完善职业发展教育指导体系,提升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

首先是要做好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打造一支良好的职业发展教育队伍体系是加强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先决条件。然而当前高校现实情况是职业发展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即使在岗的工作人员也仅仅是就业指导工作者,大多数缺乏系统的培训,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辅导一知半解。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经费限制,短时间内补纳职业发展教育队伍规模难度比较大。当前能做的是挖掘内部资源,整合现有师资力量,形成合力,建立一支以就业中心为依托,研究生辅导员为核心,研究生导师为辅助的多位一体的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队伍。[8]此外可以借鉴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制度,聘任热心校友、企业负责人等为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师。支持队伍成员参加相关课程培训,考取资格证书,经费支持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成立相关工作室。努力打造一直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的队伍。

其次是完善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当前虽然部分高校将职业规划课程纳入到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但多为借鉴本科生职业规划课程模块和内容。该课程体系没有体现研究生职业发展特点,停留在低层次阶段,无法为研究生生涯探索过程提供额外的资讯来源[9]新的课程体系必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体现学术发展与职业发展双重价值取向。不仅包含丰富的职业发展内容,更要体现人生发展的导向和指导,包括学术规划与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社会认知、自我认知与探索、职业素质提升、成功素养训练、职业生涯的适应于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八个部分。[10]

(三)优化社会实践运行系统,夯实研究生实践实训平台

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对于研究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就业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社会实践培养系统良好的运转,涉及到高校、政府、用人单位三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高校是培养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内部环境系统,政府和用人单位是培养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外部环境系统。三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和共同受益。[11]

高校是系统运行的关键,在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核心作用。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培养方案,将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内容纳入到研究生教学计划中,并制定和完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培育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其次要加大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高校要充分争取政府的相关倾斜政策,将研究生人才培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争取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校内现有资源,建立社会实践领导组织机构,夯实专业实践平台和综合能力提升平台。此外还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方针,发挥自身学科和专业的优势,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一批校外实践基地。以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以产学研活动推动实践基地发展,以达到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科技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的。[12]

(四)引导研究生加强就业素质自我培养,自我教育

首先,引导研究生转变传统观念,调整就业心理预期。在过度教育背景下,当前研究生教育部门应开展择业观教育,并将其纳入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教育研究生以发展为核心的就业观念,破除旧的“精英化”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打破旧的“当国家干部,吃财政饭”的“铁饭碗”就业观;摒弃从众,博弈,攀比等功利化的就业观。从现实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兴趣及爱好,客观的自我定位,不断调整就业心理预期。[13]

其次,引导研究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规划意识。高校要通过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实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帮助研究生导入职业规划意识,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使其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性质,应承担的职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资格和能力有一个清晰地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确定职业生涯路线。[14]

再次,引导研究生加强非专业素质的提升。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15]非专业素质与就业素质互为补充,非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就业素质的提高。高校通过刁征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完善研究生综合测评体系、搭建实践平台等举措,为研究生加强自身非转而又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事,还要努力培养各种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创新能力。

(注: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研究生‘过度教育’与研究生就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2014SCG137)

[1]赵占臣.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邹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李志.大学生就业素质现状的实证研究[J].青年探索,2009,(3).

[3]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4][9]沈延兵,余新丽,费毓芳.招背景下研究生就业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3).

[5]耿红.试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江苏高教,2015,(3).

[6]陈闻.试论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2).

[7][8]贾挚.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途径探究[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5,(8).

[10]张庆祝,刘献文.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研究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3).

[11]陈大勇.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12]高嵩.社会实践与研究生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13]杨鹤清.当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就业对策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4).

[14]刘园园,居占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述评[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2).

[15]孟现志.就业困境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猜你喜欢

研究生素质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