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探索与实践

2016-12-06王丹丹宫晓滨

风景园林 2016年6期
关键词:风景画素描风景园林

王丹丹 宫晓滨

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探索与实践

王丹丹 宫晓滨

在风景园林学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从园林美术基础课和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本着创作性、实用性和示范性三个原则,园林学院开设了“素描风景画”特色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提出了系统构建“素描风景画”课程的思考,力求使这门精品课程更能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和综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风景园林;中国传统园林; 素描风景画;绘画创作途径;课程建设

Fund Item: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NO. RW2015-25); Beijing Co-building Project and Beijing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在风景园林的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基础上,为保障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质量,处理好风景园林教育的共性与个性,质量与数量等问题极为重要。[1]“素描风景画”精品课程,是一门园林美术基础课和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相结合的特色课程,通过课程训练不断地启发和培养学生们园林风景组合的绘画表现力、艺术性的绘画与科学性的设计相结合的能力。因此,系统构建“素描风景画”精品课程,提高并拓展学生们对中国传统园林创作表现绘画的认识,探索中国传统园林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是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和培养综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要。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美术教育与北林一起走过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在老一辈先生们的指导下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园林美术教学是为园林艺术设计服务的,作为基础课,在课程内容上分美术基础(必修)和专业绘画(选修)两部分[2],作为专业选修的“素描风景画”课程于2011年成为我校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目前仍沿用孟兆帧先生等前辈的《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以及其他中国传统

园林的科研成果,参考相关平、立、剖面图进行透视和鸟瞰图的创作表现绘画。重点围绕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进行创作,主要是指对中国传统园林中现已不存的园林风景的一种艺术再现和艺术创作。要求选课学生具备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能够准确的把握透视规律,结合园林遗址的现场调研,在课堂上根据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典园林的复原平面、立面、剖面图进行透视效果图和鸟瞰图的绘制。

1 风景园林专业“素描风景画”课程特色

1.1 创作性——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发扬

汪菊渊院士曾经说过“中国园林有独特优秀的传统,我们要去发掘、继承和发扬”,借助绘画形式能更加形象而具体。孙筱祥先生作为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上的开拓者,不断地将中国画、中国诗融于教学。孟兆帧院士强调一个设计学科的人才要有“三才”,即文才、画才、口才(图1)。这其中画才就是要将设计的立意表现出来应有的诗情画意,化抽象为形象,实现自然与人的交融与结合。[3]与设计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致,即设计课程改革总的原则是强化设计训练在专业课程中的主导性、连贯性,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园林设计人才。[4]素描风景画课程以创作性为核心,通过训练能够启发和培养学生们园林风景组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将绘画艺术性与设计科学性相结合的创新思维能力。

1.2 实用性——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

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总目标是逐步完善和构建以风景园林学为主导,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学组群。[5]素描风景画注重实践,通过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绘画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课程建立一个良好的空间思维意识。

1.3 示范性——领先于其他院校的典型示范性

该课程自1985年开设至今已有30余年,在教学与创作上,宫晓滨教授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创作,先后完成了多部教材(图2-4),书中收集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全国已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200多所院校中,该课程在开设时间还是目标模式上,都领先于其他兄弟院校,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因此,如何在风景园林学科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生命力并不断发展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探索

中国传统园林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和传统绘画创作的精神内涵与艺术手法,是风景类绘画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根据风景绘画的自身规律,以准确性为前提,注重风景绘画的说明性和表现力,如涉及园林建筑结构等首先要根据平面、立面的各项技术要求,遵循写实主义的基本规范和设计的各项要求,客观的进行描绘。具体来说就是充分遵照“造园逻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使之既符合造园的内在逻辑又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使想象和创作合情合理。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和传统工笔“宫阙图”在构思、构图、透视、立意、色彩、绘画技法等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经验且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6]这些都可以借鉴来充实教学。

2.1 品赏楹联匾额——探寻意境、提取物象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立意,楹联匾额是物我交融所依托的平台。将主题、赏析和遐想以最简练的优美文字表达。通过品匾赏联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本质和内涵。无室不匾、无柱不联不仅是颐和园的特点,也是清代皇家宫苑园林的共同特征,这与清代楹联艺术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7]以颐和园后山后溪河景区的绮望轩——看云起时和赅春园——味闲斋为例,通过湖山品题,楹联解析,探寻意境并从中提取物象,为创作构思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表1)。

2.2 搜集史料图画——考证实景、还原情境

以史为鉴,大量的历史资料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客观依据。《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是康熙朝对承德避暑山庄的景致图咏。诗图对照,犹如徜徉在避暑山庄旖旎风光之中。

由孟兆祯院士编著的《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一书,详细阐述了山庄建设的精细微妙和匠心独运所在,并附有彩色照片四幅和实测墨线图二十八幅。“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在《园衍》一书中再次图文并茂地列举了古代帝王宫苑和私家园林的经典案例,包括避暑山庄山岳区的玉岑精舍、山近轩、秀起堂、青枫绿屿、碧静堂的复原图纸,以此为创作的基础。《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以绘画形式表现的圆明园史料,有多个版本,彩色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木刻版《圆明园图咏》、手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绢本《蓬湖春永》、法国《时世园林细部》( Detial De Nouveaux Jardins A La Mode)(引自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一书所译之名)一书收录的“圆明园四十景钢笔画”等,这些史料最全面的反映出了圆明园的景物形象,准确地传达出四十景中每个景点的不同格局、不同风格,使人一目了然。[8]尤其对于建筑形象和建筑群的展示非常清晰直观。

表1 绮望轩、赅春园部分楹联匾额解读及物象提取Tab. 1 Connotation and Object Extraction towards the Part of Plaque Couplets in Qi Wang Xuan and Gai Chun Garden

2.3 借助科研成果——推敲布局、考究细节

与之相关课题的科研成果都可以作为参考,如郭黛姮主编的《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中,依据档案和考古实迹复原了部分被毁建筑形象,并汇出了平、立、剖面图。贾珺编著的《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一书从圆明三园建筑空间、造园主题和写仿景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这些科研成果为绘画创作奠定了较为科学的基础。另外,提倡学生们通过sketchup软件制作模型,推敲空间和细节。另外,《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大型专题纪录片是生动而直观的影像资料。通过数字化模型的手段将远逝的辉煌复原再现,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认识园林的总体布局和结构。

2.4 研习经典佳作——探究画理、求其变法

中国传统山水画绵延几千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画论著录更是精严深广。《芥子园画传》是集明清中国画名家之杰作,分册记载了山水、兰竹梅菊、花卉翎毛和人物的各家画法,《中国古代画论类编》择要编辑

了我国古代各种研究绘画理论的著作。“画无常形,但有常理”,在技法的选择上,提倡“万法归一”,即在满足设计科学性和艺术创作表现力的基础上,鼓励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性,以写实为主,适当兼顾写意,充实技法、完善创作。研习这些经典佳作,不断充实完善素描风景画教学,以西润中,将西方舶来的素描艺术与中国特有的山水画艺术融合,来寻求中国传统园林绘画创作的突破。[9]只有“守法固严、变法须活”才能称之为创新。正如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变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10]创新是以继承为基础,又以发扬传统为归宿。

3 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素描风景画”教学与思考

学以致用,该课程是将培养学生的形象创作性思维和较好的艺术表现力结合起来,提升学生们从平面到立体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园林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其教学目标是培养综合型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3.1 拓展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强化与后续设计课程的衔接

风景园林学科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中国传统园林是素描风景画课程的主体,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东西方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充实教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素描风景画的创作,无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11]这既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发扬,也是适应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要。另外,该课程与北方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实习形成优势互补。承德避暑山庄实习是我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结合史料对山庄遗址区域进行重点考察,借助复原平面图、立面图与场地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借助绘画的手段创作场景效果图和鸟瞰图,通过实习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识图能力和创作构思能力。通过这门课程将大大提高实习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素描风景画”这门课的表达方式包括结构素描和光影素描。结构素描,是以结构形体研究为中心,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提炼用线条刻画出来,在创作过程中突出研究性和说明性。如在描绘园林中的建筑结构时尤其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尊重透视规律,推敲建筑之间、建筑与地形及环境之间的结构关系。结构素描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强调对形体和造型更为本质的认识与表达。结构素描便于培养理性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便于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与表达等相关设计课程结合。而光影素描容易建立整体意识、色调意识等感性认识,两种素描方法优势互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两种素描方法的结合和强化(图5-6),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进一步拓展素描观念。[2]3.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强化艺术理论的引导与启发

结合实例精讲与创作过程相关的构思立意、取景构图、运笔手法、渲染手段等,在古园遗址创作方面,尊重历史面貌,如用色彩表现需讲究“画旧如旧”的原则,另外,中国传统山水画论在画面构图和画面结构方面很考究,非常強调规律性和辩证法,应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在形式表达上有宾主、开合、虚实、聚散、大小、黑白、疏密、奇正、险稳等一系列结构关系,如将这些艺术理论活学活用到素描风景画创作中,必将启发、引导和提升学生们的创作水平。

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讲解与创作过程演示相结合,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水平,使学生逐步具备形象的风景具象思维能力、风景组合

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与表现刻画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艺术特质与技术擅长,并具有较熟练的风景创作绘画技法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充实园林设计类专业学习与工作上的艺术素质。同时,随着教学的进行,急需编著一部与该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相配套的教材。教材中的创作步骤通过视频记录下来,灵活的将多媒体教学充实到现有教学环节中,使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观摩创作过程,精品教材和多媒体视频课程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学院的老一辈先生们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即作为一名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应具备综合的素质和修养,而表现在绘画艺术方面的素质结构最好是:绘画功底与形式美感+表现技法与艺术修养+文学水平与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主动性劳动能力。[12]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主体具有无限的发掘潜力,其绘画创作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的再创作,是凝聚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创作形式。中国传统园林绘画创作任重而道远(图7-13)。

注释:

图1第一作者本人绘制;图2-4第一作者本人拍摄教材封面;图5为城规2-3杨雪绘制;图6为风园11-4温馨绘制;图7、9、11均由第一作者根据《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复原平面图绘制取景角度;图8、10、12均为第一作者课上习作;表1参考《湖山品题—颐和园楹联匾额解读》一书整理绘制。

[1]李雄.注重质量建设 提升风景园林教育核心竞争力[J].风景园林,2015,(4):31-33.

Li Xiong. Focusing on 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2015,(4):31-33. [2]宫晓滨.北林园林学院美术基础的作用及影响[J].风景园林,2012,(4):92-95.

Gong Xiaobin. Role and Influence of Basic Fine Arts Education in the LA School of BFU[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2012,(4):92-95.

[3]大师访谈——孟兆帧院士访谈[J].风景园林,2012,(4):37-39. Master Interview: Interview with Academician Meng Zhaozhen[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2012(4):37-39.

[4]郑曦.北林园林学院园林设计发展概况与思考[J].风景园林,2012,(4):59-61.

Zheng Xi.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Design Program in the LA School of BFU[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2012(4):59-61.

[5]历史发展——李雄访谈[J].风景园林,2012,(4):45-47.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Interview with Li Xiong[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2012,(4):45-47.

[6]宫晓滨.中国园林水彩画技法教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7.

Gong Xiaobin. Watercolor Techniques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M]. Beijing: China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Publishing House, 2010:7.

[7]夏成钢.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4.

Xia Chengga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mmer Palace Tablets and Couplets[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 2008:54.

[8]郭黛姮.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93.

Guo Daiheng. The Gone Brilliant: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o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of Old Summer Palace[M].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ers, 2009:293.

[9]徐桂香.以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充实完善“风景素描“教学[J].美术向导,2010,(6):61.

Xu Guixiang. To Enrich and Complete the Landscape

Sketch Teaching with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of Landscape Painting[J]. Art Guide, 2010,(6):61.

[10]刘松岩,刘志奇.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55.

Liu Songyan, Liu Zhiqi.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Painting Techniques[M]. Beijing: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06:355.

[11]宫晓滨.园林素描(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164.

Gong Xiaobin. Landscape Sketch (The Second Edition)[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15:164.

[12]韩立朝.从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的比较中探索园林素描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林业教育,2011,(1):76-78.

Han Lichao. Exploring a New Ideas of Landscape Sketch Teaching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Full Factor Sketch and the Structural Sketch[J]. 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2011,(1):76-7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reative Painting how to Express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WANG Dan-dan GONG Xiao-bin

In the context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A education i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LA school commenced the new course named “landscape sketch” , considering the perspective of combining basic landscape art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design courses, and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creativity, practicability and demonstration.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s, we constantly explored the creative painting how to express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and proposed the idea of systematically building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sketch”, making every effort to make it more adaptable to the needs of LA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fulfill the comprehensive LA personnel train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Landscape Sketch; Creative Painting Ways;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 Construction

TU986

A

1673-1530(2016)06-0086-06

10.14085/j.fjyl.2016.06.0086.06

2016-02-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RW2015-25);北京市共建项目,“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资助。

王丹丹/1980年生/女/黑龙江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中国传统园林的绘画创作表现(北京 100083)

WANG Dan-dan was born in 1980 at Heilongjiang. She is a lecturer in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Forestry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and theory,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painting and creation (Beijing 100083)

宫晓滨/1949年/男/北京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 100083)

GONG Xiao-bin was born in 1949 at Beijing. He is a professor in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he is also a national artist in China. (Beijing 100083)

修回日期:2016-04-16

猜你喜欢

风景画素描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英国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武汉素描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