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老挝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以原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为例

2016-12-06赵孝成

长江丛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设置技能

张 琳 赵孝成

应用老挝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以原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为例

张 琳 赵孝成

本文以原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该学院应用老挝语专业在热带作物栽培与加工方向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课程体系改革原则为指导,提出了课程的调整和改革意见。

应用老挝语 课程体系 改革

一、前言

自2010年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以来,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商务往来增多,云南在参与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中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区位优势,在经贸、旅游和农林副业等领域有较多合作项目和发展空间。为响应国家号召,云南省委在全省八届八次全委会上明确提出云南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在结合云南省经济发展目标和地方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开设了应用老挝语(热带作物栽培与加工方向)专业。经调查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发现学院培养的应用老挝语专业学生不能够较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在语言和专业技能方面还有待加强。这说明应用老挝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还不够合理。因此,为使专业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因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课模块的课程由学院按国家相关文件要求设置,不得随意更改,所以文章只对专业课模块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应用老挝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在设置应用老挝语专业后,未能结合专业岗位群的需要深入企业行业进行专业调研,没有详细了解企业行业对人才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在设置课程时,仅在参考本科院校老挝语课程设置并结合参考学院热带作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语言课或热作课课程和课时进行调整或删减,最终拼凑成了应用老挝语专业课模块的课程。虽然后面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还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程设置繁冗,特色和重点不突出

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应用老挝语专业设置采用的是“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老挝语+热作知识”模式,该模式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老挝语语言知识和热带作物栽培与加工知识两类课程。课程设置整体以语言课程为主,热作课程为辅。语言类课程设置包含老挝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和基本文化课、老挝语计算机文字处理课等。热作类课程设置包含橡胶、咖啡和其他热带作物的栽培、加工和管理知识,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重点不突出。在高职有限的课时压力下,学生既不能够扎实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够深入掌握某一类热带作物的栽培和加工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课程体系反映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就业方向不够明确,缺乏特色和亮点。

(二)语言课与专业课条块分割

老挝语语言类课程基本按语言“听、说、读、写、译”要素来设置课程,而热带作物栽培与加工课程主要以作物栽培、养护、管理和加工类课程为主,两类课程间没有设置衔接和相融的课程,这使得语言课与专业课条块分割,再加上高职课程课时有限,两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学生在毕业时很难达到语言和专业融会贯通。

(三)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课时设置方面,主要是语言类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最初的语言类课程在课时安排上,未能从专业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安排课程课时,而是参考了本科院校的课时安排比例,把大量课时安排在读、写和翻译类课程上。但根据学生企业顶岗实习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发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较之读写译,学生在工作时口语交流显得更频繁和更实用。这也进一步反映出应用老挝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有待调整和完善。

三、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原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1]具体地说,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应以“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亮点。

四、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在课程体系改革原则的指导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调整课程设置,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一)以“针对性和应用性”为原则,分析专业岗位群,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了专业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而课程体系体现的是如何培养人。以“针对性和应用性”为原则,分析专业岗位群,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设置课程的基础和依据。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开设的应用老挝语专业,最初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熟悉并掌握热带作物栽培、苗木生产管理、热带作物产品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等热带作物栽培语加工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老挝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专业+语言”高端技能型国际化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过于笼统,还不够清晰明确。应在进行深入、广泛的专业调研,了解和分析哪一类人才就业面广、人才需求量大后,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点突出培养人才的特色和亮点。

(二)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调整课程体系

以“必需”为前提,解决语言类课程和热作类课程条块分割的问题。可在专业必修课模块增设一到两门老挝语语言课与热作类课程相通融的课程,如热作栽培老挝语或热作加工老挝语等。课程内容将老挝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基本热带作物栽培与加工知识和技能融合,既在语言技能训练课上获得热作知识,又在热作技能课上强化语言技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做到语言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以“够用”为原则,整合热作类课程。所谓够用原则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需要的就开设,不需要的就不开设[2]。针对热作课程设置繁冗,重点和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可在专业课程设置模块中的专业必修课模块结合调研结果只设置一类热作类课程。同时为保证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可在专业拓展选修课模块设置一些其他热作类课程,以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

(三)以“实用性”为原则,突出语言类课程重点

学院应用老挝语专业学生毕业后,80%以上都是到老挝的种植企业工作。根据学生到企业工作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与当地的百姓和工人打交道,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因此更注重对语言听说技能的使用。而目前学院的课程体系设置更注重对学生读写译技能的培养。所以,为使培养人才更契合用人单位需求,可从实用原则出发,重新调整语言课课时比例,适当加大听说课课时量,强化学生的听说技能。

五、结语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在深入、广泛的进行专业调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随时对不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

[2]黄君麟.高职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的设置[J].当代经济,2009(112):114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人文科学与基础应用系)

张琳(1985-),女,彝族,云南普洱人,文学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老挝语教育教学;赵孝成(1986-),男,汉族,云南保山人,文学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老挝语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设置技能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栏目设置一览表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