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发展趋势
2016-12-06潘文兵
潘文兵
和田玉的发展趋势
潘文兵
和田玉作为我国最为传统的玉石品种,和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开始充分重视投资理财,投资方向也由原来的金银变为玉器,市场逐渐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高档的和田玉,让众多收藏家欲罢不能。
和田玉 历史 现状 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的和田玉分为两种,其一:以透闪石为主的矿物集合体,可以加工成饰品、工艺品等,工艺价值较高。其二:新疆行政区域内阿尔金山至昆仑山一带生产的玉石,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产地意义更为重要。本文主要以和田玉作为研究对象,对和田玉的起源、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和田玉起源
有学者在相关文献中指出: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一条以输送和田玉为主的“玉石之路”,将和田玉运往中原大地各个区域以及其他国家,不仅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物资交换的主要纽带,同时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和田玉的开发和利用,开启并丰富了我国的玉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先后在新疆玛纳斯、叶城、玉田等地区组织大量人员开采玉矿,玉石产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截止到1995年,和田玉料的开采量高达9500余吨,是古代近四千年的开采量总和[1]。2001年以后,我国和田玉资源非常丰富,新疆地区逐渐成立了和田玉开采、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玉石产业也成为了新疆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为新疆地区经济的全面提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和田玉发展现状
玉石行业在新疆快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玉石市场由众多的零散个体户和大中型企业组成。从总体而言,新疆地区的玉石产业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可以分为三大块,分别是:以哈密和吐鲁番为代表的东疆,以克拉玛依、石河子、伊宁为代表的北疆,以阿克苏、库尔勒、和田为代表的南疆,其中,和田地区是和田玉原料的主要贸易基地,吐鲁番、喀什、和田等地区主要向游客销售和田玉工艺品或者饰品。
据新疆当地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目前,新疆地区加工、销售和田玉的企业已经超过5000余家,多数是玉器商店和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中以家族史企业为主,如:玉龙河、白玉城、国玉、富士特等,但是运作规范、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也就只有30余家。此外,相继成立了一些和田玉交易市场,规模较大,如:和田玉交易中心、珍宝楼等,举办的一些和田玉文化节也吸引了国内外和田玉爱好者。但是新疆地区的和田玉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即使是销售额排名前十位企业的和田玉销售额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比例也没有超过10%[2]。
三、和田玉的发展趋势
美国《投资与市场展望》杂志曾经列举了近些年热门的投资项目,珠宝玉器排名第二,仅次于古玩字画。因为珠宝玉器无论是在销售市场还是收藏市场,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对于黄金、钻石而言,玉器的优势更加明显。黄金等贵金属只有保值功能,钻石虽然有增值能力,但是我国钻石的产量非常少,市场上的钻石主要是从国外进口,再加上黄金和钻石饰品在艺术品位、装饰效果以及外观上都不如玉器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2)玉器的购买和收藏不会受到买家投资条件、经济收入等较大的影响,各种价格、各种档次的玉器应有尽有,数量也非常多,所以买家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3)玉器集赏、值等众多功能于一身,欣赏的同时也可以保值,甚至增值,也对保养没有太高的要求。买家携带方便,佩戴美观,可以很好地展现佩戴者的品位和身份。(4)玉器的哲学意义更为深厚。玉石从山料分化后,经过剔除杂质、去粗取精的痛苦裂变,最后成为了一块具有独特魅力的籽料玉石。就好像人生一样,一个人出生到长大、成才,也经历了成长的艰辛,承受了成长带来的磨难和痛苦,最后才成就了不一样的才华风貌。所以佩戴黄金饰品和玉饰品的人在气质上是截然不同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媒体大力宣传艺术品收藏的相关知识,收藏爱好者对玉器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认识到玉器的价值并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都为玉器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玉石产业的发展前景较好,尤其是和田玉,2011年我国和田玉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00亿元,新疆内外市场比例为1.5:1.预计未来五年内,全国和田玉的市场规模可以超过200亿元。
和田玉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商业价值也越来越突出。过去,和田玉是帝王将相的专属物品,而现在普通百姓,只要喜欢玉,愿意消费玉,就可以成为玉的主人。与此同时,和田玉原料近年来也成为广大玉器收藏爱好者的追求对象,一些品质较高的和田玉原料及其成品,因非常稀缺,所以价格持续上升。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其保值、增值功能日益突出,吸引了大量的收藏机构和有实力的收藏爱好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和田玉作为我国玉器中的佼佼者,被广大收藏机构和收藏爱好者所认识和喜爱,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和田玉产业的运转。相信在未来数年内,和田玉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会越来越突出,成为广大市民争相购买、收藏的对象。
[1]张白璐,张小冲,施光海,李新岭.和田玉子料"肉"与"皮"的关系初探[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S2):25~34.
[2]杨守明,王久华.论和田玉的几个问题[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S1):65~68.
(作者单位:潘文兵玉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