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民族救亡思想的演变
2016-12-06祖青海
祖青海
陈独秀民族救亡思想的演变
祖青海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他的民族救亡思想在大时代变迁背景下,大致经历了朴素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三个变化发展的阶段。
陈独秀 民族救亡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近现代史上,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筹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早期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党的领导人。纵观陈独秀一生,从旧式的读书人到康梁改良派的仰慕者,从举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以求造就新国民,到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以求社会的根本改造,始终贯穿着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理想追求。
一、民族主义的觉醒与朴素的爱国主义
1879年,陈独秀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二十岁之前,陈独秀走的是一条当时传统的考取功名之路。“她(指陈独秀母亲)对于我们之教育,是考科举,起码也要重个举人,替父亲争气”。幸运的是,陈独秀并没有囿于这种传统。1897年,陈独秀在江南乡试中落榜。对“今科必中”及其他考生怪现状的观察,他开始领悟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说的话确实有些道理。此后,陈独秀逐渐放弃了原来可靠取士的治学之路,开始学习和吸收康梁维新派宣传的思想。
在晚清遭遇列强瓜分之时,在清王朝与西方民族国家的对比中,陈独秀初步萌生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形成了朴素的爱国主义观念。唐宝林新生在评价陈独秀的人生的这一个节点时说“就这样,陈独秀完成了一生思想上的第一次自觉的转变,实际上是他生活道路上的第一次政治选择,他成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拥护者。”
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陈独秀认识到家与国,个体与国家间唇亡齿寒的关系,也逐渐形成了要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
首先,激发群众的爱国心。1903年,为了抗议沙俄拒从东北撤兵,陈独秀等人在安徽成立了爱国社,其宗旨:“本社因外患日亟,结合士群为一团体,发爱国之思想,振尚武之精神,使人人能执干戈卫社稷,以为恢复国权基础。”陈独秀认为,各国敢于侮辱侵犯我国,就因为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无爱国心,只知贪生畏死,虽如何辱之,彼亦不敢反抗”。在陈独秀看来,爱国心是天然的,就可以唤醒国民的爱国心。对于爱国心的唯心主义认识,根源于陈独秀国家观念的认识上。
其次,开启民智。寄希望于开启国民爱国性的陈独秀,在次年办起了《安徽俗话报》。文章内容十分广泛,包含要进的新闻、本省的新闻、历史、地理、教育、实业、小说、诗词等。“要用顶浅俗的话说,告我们安徽人,教大家好通达学问,明白时事”。
在丧权辱国的时代背景下,陈独秀高度弘扬国家的主权意识,激发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试图通过国民的国家意识的觉醒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的积极进取,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对于清朝晚期的清政府自上而下的宪政改革运动,激进分子的暗杀活动,乃至同盟会等革命派自下而上的暴力推动清政府的革命运动,陈独秀都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和稳定的兴趣和活动。
二、自由主义与改造国民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帝制,却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民主政治,也没有改善社会的衰萎和民族的危亡。民国初年社会的穷困,上层政制的昏暗,加剧了民族危机,促使陈独秀民族救亡的认识发生转变。
首先,提出了现代国家观与传统社稷观的根本差别,指出国家应该是“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
陈独秀反思了过去在爱国主义认识上的失误,认为爱国心是一种情感,若欲用爱国主义号召民众,“不可不首明此义”。批判中国人传统的国家观,即将社稷等同于国家的错误认识。
其次,中国民众的智力还不足以建设“保障吾人权利谋吾人幸福之团体”。
现实的中国,陈独秀悲观地认为“人民之智力,不能建设共和,亦未必宜于君主立宪”,“立国既有所难能,亡国自在所不免,瓜分之局,事实所趋,不屑者固速其成,贤者亦难遏其势。”这反映了他十几年为救国奔波又不断遭遇挫折后的苦闷和迷茫,反映了对现实的政府和国家的彻底悲观和失望。陈独秀这样对现实国家政治的否定和诅咒,从积极方面看,更应该视作室对国家真义的探讨和追求。正如李大钊在批评陈独秀《爱国心与自觉心》中“恶国家甚于无国家”的观点,说道:“吾民今日之责:一面宜自觉近世国家之真意义,而改进其本质,使之确是福民而不是损民。一面宜自觉近世公民之新精神”。
三、转向社会主义
为一个试图逃离现实政治的理想主义的思想家,作为一个试图彻底改变国家和社会的激进的革命家,陈独秀再一次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历史节点发生了改变了“主义”。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中曾明确提出“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八字宗旨。”另一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与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验主义等“主义”由知识分子个体自觉由外向内的传播不同,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传播的早期,苏俄共产党、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扮演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导力量。这是苏俄处于维护苏俄民族国家利益,在其走遍扶植亲俄亲苏政治势力的需要。陈独秀个体思想的转变与苏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出”促成了陈独秀转向社会主义。
[1]唐宝林.陈独秀年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
[2]陈独秀.实庵自传,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五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9:205.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