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理论研究

2016-12-06梁文军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军规黑色幽默存在主义

梁文军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理论研究

梁文军

约瑟夫 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既体现了黑色幽默的文学特点,也体现出了存在主义哲学对作者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代表人物卡尔.雅斯贝尔斯,马丁海德格尔,让-保罗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观点,结合《第二十二条军规》,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存在主义特征的表达方式、具有存在主义特征的自由选择等方面详细阐述《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表现出的存在主义意识。

黑色幽默 存在主义 表达方式 自由选择

一、前言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自从1961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纽约时报》(1986)评论它“是一部当代美国文学里程碑式的著作,唤起了我们对所处世界中自认为合理存在的事物及现象的反思,揭露了我们试图忽视的现实社会中的荒诞现象”。如今,“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成为了美国人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个词,作为“描述人所处的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被收入了词典。

国内对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风格上,以及对作品的荒诞主题、反英雄人物的个性特点、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研究等。

本文以黑色幽默文学的特点为切入点,试图表现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意识。

二、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

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统治西方哲学的主流思想是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乐观主义。然而,随着西方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个个“文明灾难”降临到了人类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扩大了贫富差距;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以及它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迫害...这一切使得人们对社会进步的乐观幻想破灭,从对理性和科学的赞扬转化为一种“存在是不可理解的”、“人的存在具有走投无路的悲剧性”的感觉。存在主义哲学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

丹麦的克尔凯郭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每个人都过着与其他人不同的、自己选择的生活,没有什么基本的人性或本质;真理存在于主观性之中,客观性是对于人的存在的歪曲;强调个性的重要性,主张个人做出自由选择,反对群体的盲从倾向。克尔凯郭尔对于存在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孤独个体”看作是世界上的唯一实在,把存在于个人内心的东西--主观心理体验看作是人的真正存在和哲学的出发点,从而为存在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存在”奠定了理论基础。

尽管克尔凯郭尔等人为存在主义做了理论准备,但作为哲学流派的存在主义,却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其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冲突、相互控制的关系,他把这看作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普遍的现象。海德格尔还认为,人在社会中存在,总要受到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社会舆论、法律规定的牵制,特别是受到既成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制约,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海德格尔最早用“异化”来表示人在社会中丧失自我、沉沦的状态,他认为,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的,人一旦获得社会性的存在,他就与自身分裂,失去自己的人格和自由。

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位奠基人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雅斯贝尔斯称他的哲学为“生存哲学”。“生存”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的一种非理性的主观精神的存在状态,这种存在状态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可能存在和应该存在,即所谓人的超越性和自由性。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在世界的背后和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彼岸世界,叫作“超越存在”,它就是纯粹抽象的存在本身。只有成为生存的人才能领悟“超越存在”的存在,因此,它的存在是靠人的确信和信仰来把握的,它存在于人的非理性的状态中。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乃至整个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中最著名的代表。他不仅推进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而且还把存在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文学和政治活动,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和黑色幽默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特自称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这就是说,他既否定了上帝造人的神话,又否定了先天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在他看来,先是有人,然后通过人的自由选择的行动,人才成为他那样的好人或者恶人。英雄和懦夫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人的主动选择使他成为英雄或懦夫。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观点。由于人的行为出于自由选择,但他的自由选择摆脱不掉他处在“一个有组织的处境之中”的限制,因此一旦做出抉择,他必须为此承担责任,不但对行为的后果负责,而且对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也要承担责任

三、《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具有存在主义特征的表达方式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无论是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小说结构都有悖于传统的文学作品。 黑色幽默流派的作家往往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思想基础,以“世界的本质是荒诞的”作为出发点,“突出描写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堪以及个人与他人、世界的紧张对峙,用嘲讽的态度将这种对之予以放大、扭曲、变形,使其显得愈发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本文要讨论的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具有存在主义特点的两种表达方式:反英雄与反小说。

传统的英雄大多英勇无畏,充满了冒险与战斗精神,面对强权和邪恶毫不屈服,将荣誉和英雄主义视为最高的理想。而“反英雄”(anti-hero)是与“英雄”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是小说、电影或戏剧中的一种角色类型。作者通过描述这类人物的命运变化来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证伪”,标志着个人主义思想的张扬、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衰退和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质疑。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所呈现的人物和人们理想当中的形象大相径庭。代表国家参战的官兵们本来应该是充满了爱国主义和正能量,为了解放人类,英勇无畏地和法西斯政权进行殊死的搏斗。小说中的人物却都呈现出人格分裂的性格特征。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自私、贪婪、 胆小、 空虚、 敏感和神经质。在《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描写的荒诞世界中,人性的弱点被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传统的英雄形象在这里荡然无存。所有人都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悖论命题中被整得晕头转向。以主人公约塞连为例,他是一个优秀的轰炸手,但是却没有因为完成数十次飞行任务、击中目标而感到自豪,他时刻充满了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作为“领袖”的将军们,几乎从不上战场执行飞行任务,一天到晚想的是如何升官发财,士兵们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可以随时牺牲生命的工具。

在小说中,从始至终我们都很难看到对于纳粹暴行和美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描写,不得不令读者对二战的意义感到困惑与迷茫。作者通过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反英雄人物的刻画,表达了一种反战 、厌战的情绪,展现了战争的荒谬和官僚制度的专横、残暴及冷酷。小说中的约塞连,虽然流露出逃避的心理弱点,但是他敢于向“第二十二条军规”说不,敢于违抗部队官僚们的命令,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表现出了存在主义意识的特点。从他最终的选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反英雄”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另一个建立在存在主义意识基础上的表达方式就是“反小说”的叙事方法。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通过精心构筑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来营造出一种荒诞的气氛,而其叙述方式表现为混乱 、不合逻辑、交叉重叠以及重复的特征。

小说不是像传统的写作手法那样按照时间和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而是打破有序的结构和叙事的连续性,大量运用片段、场景和细节等来打碎联系、用零散的片段来构建整体,反映了一个破碎、混乱的世界,即存在主义下的世界图景。

四、《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具有存在主义特征的自由选择

萨特曾说过,现代人的通病就是“自我异化”,即“个人与他们的真实自我、他们的本性和他们的意识的分离。它使得个人失去了个人的完整性、独立性、成为陌生于自我的一种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笔者根据存在主义理论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不同角色和他们的选择进行分析:

首先是以德利德尔将军、佩克姆将军、卡斯卡特上校、科恩中校、布莱克上尉、沙伊斯科普夫少尉等为代表的军事官僚群体。他们虚伪、胆小,自己不上战场杀敌,却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逼着士兵们去送死。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规则的受益者。在他们眼中,士兵们已经不能称其为“人”,而是被他们物化的战争的机器、往上爬的工具。

其次是以米洛为代表的经济利益群体。他们善于利用“第二十二条军规”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在他们眼中,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有的只是唯利是图的本性,他们和军事官僚勾结在一起,为了利益,甚至可以和战争对手做生意,追求金钱才是他们人生的意义。

然后是以亨格利˙乔、克莱文杰、丹尼卡医生、随军牧师、梅杰少校为代表的群体。在这个由不合理制度统治下的荒诞世界中,他们选择了“自我异化”,随波逐流、逆来顺受。他们就像鲁迅笔下的“活死人”、《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行尸走肉般地活着。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这些“自我异化”的人,要么死了,要么疯了,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最后一类就是以约塞连为代表的这一部分群体。他们在荒诞的世界中,通过思考,达到了意识的觉醒。他们不愿意被不合理的制度异化并反对他人将自己物化,所以他们选择了反抗“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主人公约塞连就为了不参加飞行任务,避免无意义的送命而装病逃进医院,甚至装疯。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的意识应该是活跃的,而不是凝滞的,人需要不断地思考存在的意义,并进行积极的选择。约塞连的选择是对自我的超越,他意识到了战争残暴的本来面貌和荒唐虚伪的官僚体制,并进行了积极地反抗,从而摆脱“自我异化”,实现了真正的自我。

[1]程锡林.零散、荒诞、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艺术[J].外国文学,2006(4).

[2]郭继德.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

[3]何福清.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黄忠晶.萨特传[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6]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7]萨特(法).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唐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8]W.考夫曼.存在主义[M].陈鼓应,孟祥森,刘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9]Algren,Nelson.The Catch.The Nation[N].4 November 1961.

[10]Dickstein,Morris.Gates of Eden:American Culture in the Sixties[M].Harvard UP.1997.

[11]Sanford Pinsker, Understanding Joseph Heller.Univ of South Carolina Pr,1991.

[12]Merrill,Robert.Joseph Heller[M].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87.

[13]Peter Straffon&Nicky Hayes.A student's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M].Edward arnold,1998.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梁文军(1979-),男,汉族,湖南常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军规黑色幽默存在主义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
黑色幽默
论第22条军规的荒诞性
黑色幽默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不可不知的64条“象棋军规”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残酷现实·破灭理想·无奈逃避——戏剧《愤怒的回顾》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