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DL-乳酸融合器对山羊颈椎C3~4节段椎间融合的作用

2016-12-05张君柴明祥路坦孙晓辉贾金领

山东医药 2016年37期
关键词:角位移髂骨椎间

张君,柴明祥,路坦,孙晓辉,贾金领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新乡453100)



聚DL-乳酸融合器对山羊颈椎C3~4节段椎间融合的作用

张君,柴明祥,路坦,孙晓辉,贾金领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新乡453100)

目的 观察聚DL-乳酸融合器(PDLLA cage)在山羊颈椎C3~4节段椎间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将32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均分为PDLLA cage组、钛合金cage组、自体髂骨组和正常对照组。切除前三组山羊的C3~4椎间盘,分别植入PDLLA cage、钛合金cage和自体三面皮质髂骨。于术后12周,处死所有动物,取C3~4颈椎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加载系统的非破坏弹性法测定标本的生物力学,计算1、2、3、4 N·m逐级加载纯力矩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后的角位移变化、刚度及活动范围(ROM)。结果 1~4 N·m逐级加载,PDLLA cage组与钛合金cage组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的角位移与正常对照组、自体髂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屈时,在3、4 N·m负荷PDLLA cage组与钛合金组角位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旋转和侧屈时,PDLLA cage组及钛合金cage组较自体髂骨组、正常对照组刚度增加(P均<0.05)。PDLLA cage组及钛合金cage组较正常对照组各向量运动的ROM减小(P均<0.05);侧屈时PDLLA cage组ROM高于钛合金cage组(P<0.05)。结论 PDLLA cage生物相容性好,可为山羊颈椎椎间融合提供较好的初始生物力学稳定性。

颈椎病;聚DL-乳酸融合器;颈椎融合术;生物力学;山羊

颈椎结构较为复杂和特殊,在整个脊柱结构中活动度大,稳定性差,易受损伤。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2]。颈椎前路减压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自体骼骨是经典而理想的植骨来源,但存在失血量多、血肿、供骨区疼痛、髂骨骨折等并发症,而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替代材料又存在感染、免疫排斥反应及融合性差等弊端[3]。目前临床常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以钛合金材料为主,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强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与椎体接触面积有限、应力相对集中等缺点[4]。聚DL-乳酸(PDLLA)是一类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其生物力学特性接近皮质骨,应力遮挡小,能为骨融合创造良好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环境[5]。2016年1~6月,本研究将PDLLA融合器植入山羊颈椎,观察其对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前凸角和椎间角的影响,评价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 成年雌性山羊(四川麻羊)32只,2岁,体质量(30.27±1.42)kg。随机将32只山羊分为四组:PDLLA cage 组、钛合金cage组、自体髂骨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

1.2 融合器制备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800 000、硫化温度为80 ℃、粉末状的PDLLA(四川成都迪康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作为PDLLA cage的材料,采用压模成形方法制备,压力500 N,温度80 ℃。采用医用TC4钛合金,以机械加工方法制备钛合金cage,弹性模量为110 GPa。cage主体均为箱形,包括上、下两个翼板,尺寸为5 mm ×12 mm×14 mm。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厚度5 mm,深度12 mm。

1.3 手术方法 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三组术前1 d及术中给予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4次/d。用咪唑安定10 mg、芬太尼0.1 mg静脉诱导麻醉,戊巴比妥钠维持麻醉。麻醉后,于山羊颈部右前外侧纵行切口,分离筋膜,暴露颈长肌,采用Caspar撑开器撑开椎间隙,摘除C3~4髓核,刮除软骨终板,保留软骨下骨,植入PDLLA cage(PDLLA cage 组)和钛合金cage(钛合金cage组),cage主体空腔内植入,以两枚螺钉固定于上、下椎体。自体髂骨组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入。三组植入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面,逐层缝合,最后采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12周,在戊巴比妥钠全麻下注射氯化钾将山羊处死,取出C3~4节段,去除周围肌肉组织,保留韧带,待测。

1.4 颈椎生物力学检测 采用生物力学加载系统(四川大学生物力学试验室研究设计),利用非破坏弹性法对标本的生物力学进行测定。该系统模拟颈部的生理性活动,采用滑轮系统进行加载,颈椎标本产生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采用扭矩传感器自动装置加载标本的左右扭转活动。最大力矩为4 N·m,采用3次最大力矩-零周期方式对预先准备的标本进行预加载,减少标本的黏弹性。各组采用1、2、3、4 N·m逐级加载,检测最大力矩时C3相对于C4的角位移变化。计算样本颈椎刚度,颈椎刚度=力矩变化(N·m)/角位移增量(°)。本研究中力矩变化以最大加载为4 N·m和最小加载为1 N·m的差值,力矩变化为3 N·m;角位移增量=4 N·m的角位移-1 N·m的角位移。计算颈椎活动范围(ROM),ROM=椎体在零载荷时与中立位之间的位移+椎体最大载荷时与零载荷之间的位移。

2 结果

2.1 四组不同向量角位移变化比较 在1~4 N·m逐级加载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自体髂骨组在后伸和侧屈两种向量的角位移(P均<0.05);PDLLA cage组和钛合金cage组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各向量的角位移与正常对照组、自体髂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前屈和后伸时,PDLLA cage组和钛合金cage组间角位移各级加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侧屈时,两组各级加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屈时,在3、4 N·m加载时,两组角位移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四组不同向量刚度比较 旋转和侧屈加载时,与自体髂骨组及正常对照比较,PDLLA cage组及钛合金cage组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LLA cage组与钛合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屈和后伸时各组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 四组不同向量ROM比较 各向运动时,PDLLA cage组及钛合金cage组的ROM低于自体髂骨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侧屈时PDLLA cage组的ROM高于钛合金cage组(P<0.05),在前屈、后伸及旋转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1 四组不同向量角位移变化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同向量比较,aP<0.05;与自体髂骨组同向量比较,bP<0.05;与钛合金cage组同向量比较,cP<0.05。

表2 四组不同向量刚度比较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5;与自体髂骨组比较,bP<0.05。

表3 四组不同向量ROM比较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5;与自体髂骨组比较,bP<0.05;与钛合金cage组比较,cP<0.05。

3 讨论

颈椎不稳、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刺激、双侧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核心环节,通过颈椎前路减压骨融合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可减少继发性交感神经对颈动脉的刺激,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6,7]。研究报道,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存在移植物吸收、塌陷移位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不融合或假关节形成,严重影响颈椎病的远期疗效[8]。目前三面皮质髂骨植骨融合术仍是颈椎前路融合的金标准,但取自体髂骨会引起失血量增加、血肿、供骨区疼痛、髂骨骨折及股部感觉异常等问题[9,10],随着对椎间融合器的不断研究发现,应用cage行椎间融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取骨处疼痛的发生,并且在手术时间、融合率、优良率等方面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效果相同[11]。

本研究所采用的PDLLA cage是由可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PDLLA制成,其生物力学特性接近皮质骨,可以100%被人体降解吸收,中间植骨、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骼。这种生物学材料应力遮挡小,可为骨长入和界面成骨提供适合的生物学环境[1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1~4 N·m逐级加载时,PDLLA cage组和钛合金cage组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各向量的角位移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及自体髂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侧屈时,两组间角位移各级加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屈时,在3、4 N·m负荷时,两组间角位移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力矩变化及角位移增量计算不同组山羊颈椎的刚度结果显示,与自体髂骨组及正常对照比较,旋转和侧屈加载时,PDLLA cage组及钛合金cage组刚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向运动时,PDLLA cage组与钛合金组间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LLA cage组及钛合金cage组的ROM均显著低于自体髂骨组和正常对照组;侧屈时PDLLA cage组的ROM显著高于钛合金cage组。说明将PDLLA cage应用于山羊颈椎C3~4段,能达到初始稳定的要求,其效果与钛合金相当,但明显优于自体骼骨移植,是较理想的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装置。此外,本研究在手术过程中保留了终板,避免局部应力集中,有利于维持颈椎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少植骨下沉、松动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PDLLA cage对移植骨的应力遮挡比钛合金cage小,可增加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椎间融合效果更好,是良好的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装置。

[1] 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2] Sateren Zoller E, Cannella D, Chyatte D, et al. Diagnosis and 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 JAAPA, 2015,28(10):29-36.

[3] Song KJ, Choi BY. Current concepts of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 review of literature[J]. Asian Spine J, 2014,8(4):531-539.

[4] 李嵩,祁敏,曹鹏,等.可吸收脊柱椎间融合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4,12(2):103-106.

[5] Frost A, Bagouri E, Brown M, et al. Osteolysis following resorbable poly-L-lactide-co-D, L-lactide PLIF cage use: a review of cases[J]. Eur Spine J, 2012,21(3):449-454.

[6] 吴学元,张党锋,刘洪亮,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外科治疗效果的观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5):690-691,694.

[7] Sah S, Wang L, Dahal M,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 JNMA J Nepal Med Assoc, 2012,52(188):172-177.

[8] 丁琛,刘浩,胡韬,等.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融合术的对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32-38.

[9] Mashhadinezhad H, Samini F, Zare R. Comparison of outcomes and safety of using hydroxyapatite granules as a substitute for autograft in cervical cages fo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J]. Arch Bone Jt Surg, 2014,2(1):37-42.

[10] 王洪立,姜建元,吕飞舟,等.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9):915-922.

[11] 臧加成,马信龙,王涛,等.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Meta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22(1):37-43.

[12] 李丹,林永亮,张伟.聚合物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3,5(6):361-367.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7.013

R681.5

A

1002-266X(2016)37-0041-03

2016-07-26)

猜你喜欢

角位移髂骨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一种压电驱动的角位移微动平台设计与优化
Beagle 犬髂骨嵴解剖及取骨术
发动机扭转减振皮带轮的匹配试验研究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方法的信号去噪应用研究
C空间中肢体参数的测量方法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游离髂腹部(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