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下肢运动训练法改善老年帕金森病人肌张力和步行能力的效果观察

2016-12-05吴克琴艾文伟

护理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肌张力步态步行

吴克琴,艾文伟



应用下肢运动训练法改善老年帕金森病人肌张力和步行能力的效果观察

吴克琴,艾文伟

[目的]研究下肢运动训练法和传统步态训练法对帕金森病人下肢肌张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步态训练法,强化组在跑步机上进行减重行走训练,在腿部推蹬机、伸展机和屈腿训练机上进行抗阻及屈伸训练法,均每周训练4次,每次30 min,持续3个月。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采用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和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分别进行评分。[结果]强化组病人干预后改良Ashworth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其功能性步态评价结果亦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强化组病人干预后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其功能性步态评价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下肢运动训练法更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人的下肢肌张力和步行能力,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行性。

帕金森病;下肢运动训练;步行能力;肌张力;减重行走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老年常见的中枢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手足不自觉的震颤,肌肉僵直,姿势平衡障碍等[1]。病人常因生活质量不佳出现如焦虑、抑郁等心理方面的异常情况,严重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2]。目前,帕金森病治疗只能进行症状改善,无法针对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也不能改变帕金森病病人的最终结局,但在通过药物缓解症状的同时开展对帕金森病的康复训练,对于改变病人的运动能力、减少意外损伤、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为此,本研究对帕金森病病人下肢运动训练法(面对纠姿镜在跑步机上减重行走、腿部推蹬机进行伸展及抗阻运动训练)和传统步态训练法,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肌张力和平衡步行能力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强化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强化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岁~75岁(64.56岁±2.98岁)。传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岁~74岁(63.51岁±3.03岁)。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强化组下肢训练法[4-5]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1997年英国帕金森脑库制定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处于疾病稳定状态,训练前后病人抗帕金森病用药的种类、药量、服药方法均无改变;③必须至少存在下列特征中的两项,运动迟缓、肌强直和步态异常,左旋多巴治疗有效;④初发症状、体征或病程中有两侧不对称性;⑤病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原发性震颤;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恶性肿瘤、残疾及其他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认知及精神障碍,癫痫发作等无法配合训练者。

1.2 方法

1.2.1 训练方法 ①传统组:采用传统步态训练法:步行时双眼直视,双上肢与下肢保持协调动作,同时足尖抬高,以脚先着地迈开步伐行走,并作左右和前后进退训练,反复练习。每周进行4次,每次30 min,持续3个月。②强化组:采用下肢训练方法,面对纠姿镜在跑步机上减重行走,在腿部推蹬机、腿部伸展机和屈腿训练机上进行抗阻及屈伸训练法。双手架在跑步机两边的扶手上,以4 km/h速度行走15 min,使其运动后心率(/min)=170-年龄[6];伸展和抗阻训练15 min,病人在腿部推蹬机、腿部伸展机和屈腿训练机上进行抗阻及屈伸训练,每条腿分别重复进行2组练习,每组各10次。两种运动方法同时进行,每周4次,每次30 min,持续3个月。

1.2.2 评价工具 ①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7]:常用于上下肢肌张力评估,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可评定帕金森病病人肌张力,从而反映病人肌张力情况,评分最高为4分说明受累部位运动时僵硬,最低0分表示肌张力正常活动无障碍,得分降低则肌张力情况改善。②功能性步态评价(FGA):是Wrisley等[8]提出的一种关于平衡及步态的评价量表,FGA由10项内容组成。FGA1为水平地面步行;FGA2为改变步行速度;FGA3为步行时水平方向转头;FGA4为步行时垂直转头;FGA5为步行和转身站住;FGA6为步行时跨过障碍物;FGA7为狭窄支撑面步行;FGA8为闭眼行走;FGA9为向后退;FGA10为上下台阶。每个项目采用0分~3分4级计分,满分30分,分数越高,提示平衡及步行能力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运动训练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s) 分

2.2 两组病人运动训练干预前后FGA结果比较(见表2)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值P传统组3014.89±1.9015.22±2.11-0.352>0.05强化组3015.44±2.7923.67±2.35-6.769<0.01t值-0.494-8.033P>0.05<0.01

3 讨论

3.1 面对纠姿镜在跑步机上减重行走及蹬腿机上进行抗阻及屈伸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病人的益处 帕金森病是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基础治疗,但不能治愈,随着病情的进展,用药量逐渐加大,药物的疗效下降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9]。帕金森病的辅助康复治疗重点包涵了步行训练、四肢关节活动范围及增强肌力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基本动作训练及休息[10]。康复治疗在配合药物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不仅没有毒副反应,且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运动能力,增强病人的信心,延长独立生活时间,减少并发症,延缓病程。本研究强化步态训练法通过面对纠姿镜在跑步机上减重行走、蹬腿机上进行下肢抗阻及屈伸训练,与传统步态训练进行效果比较,以探寻更好的康复训练方法,签于运动训练安全便宜且可引起继发获益,将运动训练作为帕金森病病人运动症状的治疗手段越来越重视。病人参与使其对治疗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2 下肢运动训练法的安全性及科学依据分析 本研究在实施之前已根据病人病情、年龄、体力,进行专家预调查评估和预试验,根据老年人运动量标准,约170/min为运动量属中等[11]。选定跑步机上以4 km/h速度行走,运动量达到运动后心率=170-年龄,即为帕金森病人安全运动量,且本训练法在本院的康复治疗室中进行,康复治疗室配套的抢救设备齐全,且有专业人员指导训练和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安全可靠。下肢运动训练法操作简单、通俗易懂,病人易接受;每次运动时间为15 min,运动时间短;本研究中强化组病人运动后迈腿有力,走路平稳,身体机能更好,没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现象。因此面对纠姿镜在跑步机上减重行走训练安全,并有充足的科学依据。

3.3 帕金森病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效果分析 肌张力增高是帕金森病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限制了病人关节活动范围、灵活度降低、步态冻结。帕金森病病人存在下肢肌张力大、肌肉力量分布存在异常,对髋、膝关节的控制能力较低,力量降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有报道称太极拳作为一项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老年人下肢肌力[12],提高协调能力,提高其平衡功能[13-14]。但太极拳对于老年病人学习相对困难,而且需要相对大的空间,不适合医院推广。本研究通过简易腿蹬机上进行下肢抗阻及屈伸训练,既达到了四肢关节活动,也达到了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病人的改良Ashworth评分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并优于传统组。另外也有研究证明帕金森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关节的牵伸训练和行走训练等,能改善病人的平衡和行走功能[15]。其机制可能为器械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病人肌肉的结构、形态,增大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使帕金森病病人受限的关节慢慢恢复其灵活性;强化了运动感觉系统的功能[16],对运动皮质系统起到重塑作用[17],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18],提高神经对各关节的控制能力,最终有利于降低帕金森病病人肌张力和恢复运动能力,有利于帕金森病病人对自身行为能力的控制,改善病人身体平衡、步态稳定[19]。

3.4 帕金森病病人平衡步行能力改善效果分析 平衡步行能力严重下降是帕金森病病人的另一典型症状,临床表现为姿势平衡障碍和运动迟缓,发生跌倒的几率增加,是康复治疗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研究证明减重步行训练能使帕金森病人步速增快、步幅延长,改善病人的行走能力[20]。长期机器人辅助活动平板训练可以改变步态协调性,降低冻结步态的发作次数[21-22],改良强制性运动(任务指向性训练、强化练习病人目前完成稍有困难的任务)可以改善病人肢体功能,促进了下肢平衡和协调功能的恢复[23]。外部的视听觉、本体觉提示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步态异常,甚至是未经过药物治疗的病人[24]。本研究强化组双手架在跑步机两边的扶手上行走,可以同时达到减重步行训练、改良强制性运动、感觉提示的训练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组病人的功能步态评分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并优于传统组。减重步行训练(BWSTT)较传统运动治疗在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步行障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有效果[25]。本研究强化组在跑步机上减重步行训练使帕金森病人步幅延长、步行具有整齐性,提高有“冻结”现象的帕金森病人的步行能力[26]。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BWSTT对帕金森病病人步态改进有持久的效应,特别是对帕金森病病人的慌张步态有持续的改善作用[27]。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器械对神经功能障碍病人进行步行训练,增加病人的运动量,促进运动再学习,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28];外部刺激弥补了帕金森病人身体内提示的缺失,使帕金森病人的症状得以缓解[29]。

3.5 下肢动动训练还可以增加帕金森病病人身体机能 下肢运动训练法增加了运动负荷,使病人身体各个脏器血流加速,肺活量加大和血液循环加速,能改善病人的身体机能[30]。同时,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下肢运动时,下肢大肌群交替收缩放松,对改善病人的震颤、步态不稳非常有益。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组病人在采用下肢训练干预后,病人的改良Ashworth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其功能性步态评价结果亦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强化组和传统组在采用各自的运动训练法干预后,强化组病人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其功能性步态评价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由此说明,强化组通过3个月的下肢运动训练,病人的肌张力及平衡步行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人运动能力明显下降,随着病情进展,肺炎、骨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及死因。运动康复治疗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疗效持久的优点,并可延缓疾病进展。本研究下肢运动训练法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病人下肢肌张力和平衡步行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了病人生存信心。帕金森病病人运动康复治疗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且治疗需要长期坚持。

[1] 闫春林,吴庆文,赵素晨,等.不同性别轻度帕金森病病人非运动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9):25-26.

[2] 张韶红,王颖.帕金森病人生活质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J].上海护理,2010,10(5):23-27.

[3] 候晓军,陈剑春.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5-2(1).

[4]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0.

[5] Schlick C,Struppler A,Boetzel K,etal.Dynamic visual cue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readmill training for gait rehabilitation in Parkinson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12,91(1):75-79.

[6] 帕金森病病人也要动起来[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11-08(A3).

[7] 魏鹏绪.关于改良Ashworth量表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7-68.

[8] Wrisley DM,Marchetti GF,Kuharsky DK,etal.Reliability,internal consistency,and validity of data obtained with the functional gait assessment[J].Phys Ther,2004,84(10):906-918.

[9] 吴林,徐兴华,陈炜,等.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313-316.

[10] 原田贵子.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10):466-469.

[11] 夏晓萍.老年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0.

[12] 孔德刚,高虹,王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影响[J].中华老年学杂志,2013,33(9):2029-2031.

[13] 王红雨,张林.24式简化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11-3013.

[14] Lowa S,Li WA,Gohb KS,et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ai Chi on fall reduction among the elderly[J].Arch Gerontol Geriatr,2009,48(3):325-331.

[15] Frazzitta G,Bertotti G,Riboldazzi G,etal.Effectiveness of intensive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rkinsonian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1-year follow-up[J].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2012,26(2):144-150.

[16] Lapyt E,Cassim F,Devos D,etal.Abnormal cortical mechanisms in voluntary muscle relaxation on de novo Parkinsonian patients[J].J Clin Neurophysiol,2005,22(3):192-203.

[17] 凌卫仙,周俊,余蔚菲,等.帕金森病人跌倒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9):20-23.

[18] 朱毅,徐丹,程洁.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6):20-22.

[19] Rogers MW,Kennedy R,Palmer S,etal.Postural preparation prior to stepping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physiol,2011,106:915-924.

[20] 杨远滨,王茂斌,段红光.康复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37-840.

[21] Lo AC,Chang VC,Gianfrancesco MA,etal.Reduction of freezing of 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 by repetitive robot-assisted treadmill training:a pilot study[J].J Neuroeng Rehabil,2010,7:51.

[22] Ustinova K,Chernikova L,Bilimenko A,etal.Effect of robotic locomotor training in an individual with Parkinson’s disease:a case report[J].Disabil Rehabil Assist Technol,2011,6:77-85.

[23] 吴澄,朱玉连,刘强,等.改良强制性运动对老年帕金森病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1,17(6):351-353.

[24] Rochester L,Rafferty D,Dotchin C,etal.The effect of cueing therapy on single and dual-task gait in a drug naïve population of peopl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n northern Tanzania[J].Mov Disord,2010,25:906-911.

[25] Pohl M,Rockstroh G,Ruckriem S,etal.Immediate effects of speed-dependent treadmi11 training on gait parameters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J].Arch Phys Med Rehab,2003,84(2):1760-1766.

[26] Schlick C,Struppler A,Boetzel K,etal.Dynamic visual cue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readmill training for gait rehabilitation in Parkinson[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12,91(1):75.

[27] Toole T,Maitland CG,Warren E,etal.The effects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treadmill walking on balance,gait,fall risk and daily function in Parkinsonism[J].Neu Rorehabilit,2005,20(4):307-322.

[28] 李瑞岭,朱慧军,王飞.导引术结合减重步行机治疗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J].临床荟萃,2012,27(7):629-630.

[29] Morris ME,Iansek R,Galna B.Gait festination and freezing in parkinson’s disease:pathogenesis and rehabilitation[J].Movement Disorders,2008,23(2):451-460.

[30] 周庆,曹春玲,李红俊,等.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血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4-5.

(本文编辑苏琳)

Effect observation on application of lower limb movement training method in improving muscle tension and walking abi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Wu Keqin,Ai Wenwei(Jiangxi People’s Hospital,Jiangxi 330006 China)

南昌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210-54。

吴克琴,主任护师,单位: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艾文伟(通讯作者)单位: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

R473.5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3.022

1009-6493(2016)11C-4167-03

2016-01-25;

2016-10-31)

引用信息 吴克琴,艾文伟.应用下肢运动训练法改善老年帕金森病人肌张力和步行能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11C):4167-4169.

猜你喜欢

肌张力步态步行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从步行到奔跑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