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5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

2016-12-05池善留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10期
关键词:过敏史头孢菌素氧氟沙星

池善留

(永安市立医院药剂科,福建 永安 366000)



·药学监护·

265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

池善留*

(永安市立医院药剂科,福建 永安 366000)

目的:探讨永安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收集并上报的265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过敏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患者,其中15~<45岁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1.89%(111例);静脉滴注是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248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115例);引发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的具体药品为左氧氟沙星(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最多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在临床预防、治疗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广泛,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不断发生。现对永安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永安市立医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排除ADR报告中对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不详细的报告及关联性评价被评定为“可能无关”的报告, 纳入关联性评价被评定为“肯定”2例、“很可能”113例、“可能”150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共265例,对患者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涉及药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与性别

发生抗菌药物致ADR的患者年龄2个月~92岁,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男性120例,女性145例,见表1。

2.2 患者过敏史

表1 不同年龄段使用抗菌药物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分布

2.3 患者原患疾病与用药情况

265例发生抗菌药物致ADR患者的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感染148例(占55.85%),消化系统感染35例(占13.21%),泌尿或生殖系统感染37例(占13.96%),术前、术后预防感染17例(占6.42%),外伤或外伤感染16例(占6.04%),其他感染12例(占4.53%);在用药剂量方面,除46例>65岁老年患者的剂量为常用量、没有减量外,其余患者用药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超剂量使用;注射所用溶剂也符合规定;ADR在首次用药时发生者188例(占70.94%),多次用药者77例(占29.06%),多次用药的ADR发生时间均在其疗程范围内。

2.4 ADR类型

265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一般的ADR有232例,占87.55%;新的、一般的ADR有14例,占5.28%;严重的ADR有10例,占3.77%;新的、严重的ADR有9例,占3.40%。

2.5 ADR发生时间与给药途径分布

265例抗菌药物致ADR中,静脉滴注引发248例,居首位;264例为全身给药,1例为妥布霉素滴眼液经眼局部给药;ADR最快发生于用药1 min左右(静脉滴注),137例经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在首次用药30 min内,占51.70%,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时间与给药途径分布

2.6 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及临床表现

引发ADR病例数最多的品种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次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发ADR病例数最多的具体药品为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致ADR的临床表现多样,见表3。

表3 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具体药品及临床表现

2.7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抗菌药物致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有的药品引发的ADR可涉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见表4。

2.8 引发严重的ADR的药品及临床表现

265例抗菌药物致ADR中,19例为严重ADR,其中11例由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5例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引起;严重的ADR包括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异常等,见表5。

表4 抗菌药物致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表5 引发严重的ADR的抗菌药物及临床表现

2.9 ADR的转归

265例抗菌药物致ADR发生后,其中88例只采取停药处理,另外177例采取停药后对症处理;经过停药或停药对症处理后,264例好转或痊愈,1例因上报ADR时患者仍在治疗故报告转归不详,没有发生死亡的病例。

3 讨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3.1 加强用药过程监护

药物过敏是指机体受到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属于B型不良反应。药物过敏一般与药物化学结构和用药者的特异体质有关,由于药物结构相似,易造成交叉过敏反应,因此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1]。临床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史,需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应进行试验,慎重选用药品,对于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应避免使用该药或同类药品,以免发生过敏或交叉过敏反应。无过敏史或过敏反应阴性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的可能,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阴性反应,值得警惕。调查发现,265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仅4例有既往药物过敏史(占1.51%),而98.49%的患者并无既往药物过敏史,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19例严重的ADR中,有9例包括4例过敏性休克都发生在用药20 min内,51.70%的ADR发生在用药30 min内,可见用药30 min内应该是ADR重点监控时段;而肝、肾功能异常及白细胞计数降低都发生在用药6~9 d内,提示在患者长时间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监测,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3.2 关注患者个体因素

抗菌药物致ADR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其中15~<45岁ADR发生率最高(为41.89%),45~<65岁ADR发生率为26.79%,≥65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为18.87%,这种年龄分布可能与抗菌药物引发变态反应有关。有文献报道,抗菌药物致ADR中,成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老年患者次之[2];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应激事件等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杨津丽[4]对3种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或皮试阳性率自少年儿童开始逐步上升,到青壮年时期达到顶峰,50岁以后又逐步下降,表明青壮年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发病年龄阶段。老年人由于肝脏质量减轻,肝细胞和肝血流量下降,肝微粒体药酶合成减少、活性降低,药物代谢减慢;肾脏萎缩,血管硬化,血流量减少,老年人肾脏功能仅为年轻人的1/2,而且部分老年人因某些慢性疾病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肾脏血流量减少,这些因素均可影响药物代谢、排泄,使药物积蓄,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5]。因此,医师应根据老年患者病情、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药动学、药效学特点,制订合理给药方案,减少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风险。265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46例老年人用药剂量没有减量。在今后工作中,医院要加强管理,药师要加强老年人合理用药宣传,医师要掌握老年人用药特点,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3.3 关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左氧氟沙星引发的ADR

265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由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例次数最多,涉及21种药品。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见等优点,临床应用相当广泛[6],随着其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7],主要有皮疹、瘙痒、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8]。研究结果显示,头孢菌素C及母核7-ACA中蛋白质杂质和其本身聚合而成的蛋白或多肽类有致敏性。这些高分子杂质及聚合物进入人体后,可被降解成高度反应的代谢物而具有致敏活性,从而聚合成多价半抗原或与蛋白、多肽多糖等大分子载体共价成全抗原,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导致组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的释放,进而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9]。丁天然等[10]认为,侧链Rl可引起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过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左氧氟沙星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临床的使用频率高,其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之首[11]。265例ADR中,由左氧氟沙星引发的有61例(占23.02%),是引发ADR病例数最多的药品。左氧氟沙星能引发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文献报道,左氧氟沙星有引起血液系统等其他不良反应[12],还有引发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的报道[13],应引起临床注意。本调查中,左氧氟沙星引起5例严重的ADR,其中3例为肝功能异常,1例为过敏性休克,1例为癫痫样发作、心动过速、心律失常。61例左氧氟沙星致ADR中,静脉给药57例(占93.44%),其他4例。左氧氟沙星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使用注射给药方式。

3.4 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

265例抗菌药物致ADR中,静脉滴注引发248例(占93.58%),是引发ADR病例数最多的给药途径,与国内报道相似[14]。静脉滴注在具有简捷、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充满着风险[15]。药物本身质量及给药速度快、药物纯度不高、药物配伍禁忌及患者的过敏性体质等均可引发ADR[16]。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减少静脉给药,从而减少ADR的发生。

3.5 重视ADR的监测及治疗

265例抗菌药物致ADR发生后,88例只采取停药处理,177例采取停药后对症处理;多数患者需进行对症治疗,有的甚至需住院治疗,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也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这在临床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65例ADR报告中,19例为严重病例,但没有死亡病例,这表明在临床上发现ADR发生,要正确处理、积极治疗,避免严重后果产生。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重视感染性疾病的细菌学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药物治疗时的观察,若发现ADR,应积极救治,减少ADR对患者的伤害,同时应积极上报ADR;药学人员应加强对ADR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杨君,黄仲义.我院609例药源性皮疹病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4):1308-1310.

[2]倪振飞,金月芳,林伟.浙江省平湖市近两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83例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4):45-46.

[3]杨越楠.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8-10.

[4]杨津丽.三种过敏性疾病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7,37(1):73.

[5]《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2-16.

[6]黄娟,曾明辉.2011—2013年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1):1005-1008.

[7]孔桂荣,谢雪虎.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10-311.

[8]杨月平.31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4-165.

[9]陈振忠,杨爽.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及过敏试验的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2003,14(9):569-570.

[10] 丁天然,张永信.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临床意义的探讨[J].上海医药,2014,35(7):9-12.

[11] 张敏红.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0):29-30.

[12] 单爱莲,赵桂元,钱思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国内外文献个案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3):212-217.

[13] 陈金娣.左氧氟沙星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亡4例文献分析[J].医药前沿,2013,3(16):350-351.

[14] 张晓红.712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5):467-469.

[15] 何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J].中国药业,2013,22(Z1):234.

[16] 闫荟羽,孙智辉,王继萍,等.我院15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4):1310-1312.

Report on 256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duced by Antibiotics

CHI Shanliu

(Dept.of Pharmacy, Yong’an Municipal Hospital, Fujian Yong’an 366000,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 induced by antibiotics in Yong’an Municipal Hospit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256 cases of ADR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08 to Jun. 2016 were collected and repor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gender, allergic history,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drug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ADR-involved organs and(or) systems, etc.. RESULTS: ADR induced by antibiotics occurred in all ages, among which individuals aged 15-44 years old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DR(41.89%, 111 cases); the main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was intravenous injections(248 cases); the number of cases that induced by cephalosporins antibiotics took the lead (115 cases); levofloxacin induced the most cases of ADR(61 cases); ADR induced by antibiotics can involve multiple systems and(or) organs, the most common was the skin and its accessories damage. CONCLU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ADR induced by antibiotics and the rational drug use, so as to guarantee the medication safety in patients.

Antibiotics; ADR;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e

R969.3;R978.1

A

1672-2124(2016)10-1412-04

2016-07-02)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13950936368@163.com

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10.041

猜你喜欢

过敏史头孢菌素氧氟沙星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沉默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