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读课”该让学生获得语文“干货”

2016-12-05张霞儿

关键词:三妹干货养猫

张霞儿

摘 要: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中的“教读课”该让学生获得语文“干货”,即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方法、行之有效的能力训练和语文实践。为此,教师须细读文本,研究文本特质,发现文本“干货”,并读取助读信息,明确学习方向,提取教学“干货”。

关键词:教读课;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猫》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体系使课型分工、阅读目标更加明确。笔者认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中的“教读课”该让学生获得语文“干货”,也就是说,教读课要给学生“浓缩”“实用”“能生长”“珍贵”的“干货”,即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方法、行之有效的能力训练和语文实践。

下面笔者以郑振铎《猫》的教学为例,谈谈“教读课文该给学生什么干货”“如何让学生获得干货”这两个问题。

一、教读课文该给学生什么“干货”

要确定给什么“干货”,需要研究阅读体系,明确教读内容。

(一)细读文本,研究文本特质,发现文本“干货”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课文文质兼美,具有经典性、语文性、适用性,细读文本,可探寻深厚的文本意义。

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散文化、写实性的短篇小说,所选材料是经过作者剪裁、提炼、润色等文学处理的真人真事,正如郑振铎所说:“他们(指集子中的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绝不是旧事的纪实。”郑尔康谈父亲写《猫》的缘由时,是这样说的:

我家的猫,也有遇到灾难的时候。一次,一只可爱的小猫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在邻家屋顶上发现了它的尸体,显然是被人打死后,抛上屋顶的,身上带着多处伤口。姑妈们为此哭了好几天。后来还在花园里为这小猫修了一个小坟,立了个小木片作为“墓碑”,上书“小黄之墓”。又有一次,邻居的一位先生喝醉了酒,而我家的一只小花猫却不知趣地去和他亲昵,“咪咪”地缠着他,他正心烦,一怒之下,拎起它便从三楼窗口扔了下去。虽然没摔死,但跌断了一条腿,从此成了一只跛脚猫。……自从上述那两件“猫的事件”发生不久以后,父亲便写了他的《家庭的故事》的第一篇《猫》。

《猫》一文写了三段经历,结构相同,层层递进;三只猫都有来历,但来历各不相同;前两只猫都招人喜欢,但描写重点各不相同;三只猫的逝去对家里人都有伤害,但伤害的感情程度不一样……

通过研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猫》一文中的“干货”很多,比如:郑振铎文学创作中“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文本的结构特点;文章的选材和剪裁艺术;通过勾画摘录、概括中心的阅读策略探究主旨,通过分析黑猫的独特作用来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形象思维;人物的情感比较探究:对猫的亡失,为什么我的情感逐层加深而三妹的情感越来越淡;多元主题探究……以上“干货”既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还有阅读能力训练的路径。当然,文本中具有的“干货”不一定都要给学生,我们还要结合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选取。

(二)读取助读信息,明确学习方向,提取教学“干货”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凸显编者意图,使教学方向更加明确。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单元导语”,关注教读课文中精心设计的“预习”“文后练习”等助读系统,明确教读课文的教学方向。

1.研读单元导语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不仅介绍了单元的人文主题,而且明确了单元学习需要的阅读要素(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这两者就是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如《猫》一文出现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其教学总目标:继续运用默读这一阅读方法,采取勾画摘录、概括中心的阅读策略,理解并思考对生命的认识。

2.关注文后练习

教读课文文后练习包括“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部分。

“思考探究”从教读课文的内容、情感、主题、写法、疑难等方面着手设置问题,呈现“这一篇”的主要学习内容,它是教材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我们关注“思考探究”,也就是关注了该篇教读课文的核心内容。如郑振铎的《猫》一文的“思考探究”:

一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二 第一只猫病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三 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上述“思考探究”,“一”是梳理主要内容,“二”是关注文本结构,“三”是探究情感主旨。这三个方面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积累拓展”主要从“积累、品味”“拓展、延伸”两方面设置题目,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广泛的联系,立足“这一篇”,推荐近似性文本,拓展阅读空间,《猫》一文中的“思考探究”就是如此。

四 品味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语句略)

五 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的练习,体现思维的渐进性,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拓展学习资源,其间既有当堂练习,又有课后练习。

通过以上“研读单元导语”“关注文后练习”,我们可以确定《猫》一文该让学生获得的语文“干货”是:运用默读的阅读方法,采用勾画摘录、概括中心的阅读策略,厘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三只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了解“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脉脉温情中轻笼哀愁的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如何让学生获得语文“干货”?

(一)注重方法策略,提升阅读水平

教读课的目的是学“法”,这“法”不仅指方法、策略,还指效法、移用的能力。教读课要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着手,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经验。如七年级,阅读方法方面强调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阅读策略方面,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在教学时要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落到实处,布置的任务要明确,提出的要求要具体,并具可操作性。如教读《猫》一文让学生“默读课文,填写表格”时,必须明确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不动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还要指导勾画方法。学生静静地阅读,教师静静地等待,学生在默读中完成任务,教师不干扰学生阅读。学生经过这种日积月累的沉浸式阅读,能够逐渐提升阅读水平。

(二)巧设学习活动,指引阅读路径

教读课中要将阅读策略落到实处,就需要创设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路径,使学生要学、能学、学好。

如《猫》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触摸细节描写,可设计下面的学习活动:

考考你的语言敏感性。下面是对第一只猫“来历”“特点”“结局”的概括,你认为和文本介绍是否一致。

第一只猫

(来历)这只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

(特点)它很活泼可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

(结局)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

这样小小的一个学习活动,就能让学生的思维跃动起来。下面是这一活动的课堂呈现:

生 我对特点表述不满意。还应该加上外貌“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以展现猫的可爱。

生 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究竟如何死的,应该介绍清楚:它是忧郁而死的。

师 刚刚还认为它活泼可爱,怎么一下子就十分忧郁了啊?岂不矛盾?

生 和三妹玩的时间长了,厌倦了,忧郁了。

师 哎,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猫和三妹玩还是三妹和猫玩;二是猫忧郁还是我们替他忧郁。

生 (恍然大悟)三妹和猫玩,猫是被动的,我们替他忧郁,因为它病了。

师 所以,这第一只猫的特点和原文有出入,请帮助改正。

生 三妹逗它玩,它就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

师 (小结)它无非就是“我们”的玩宠罢了,它活泼,我们喜欢它。

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路径。教读课中设计类似的学习活动时,我们要考虑语文活动的趣味性和思维含量,要指向语文核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在言语内容、言语形式的关键点、敏感区、矛盾处创设学习活动,以此指引阅读路径,达成阅读目标。

(三)重视阅读过程,提高阅读能力

教读课更要重视阅读过程,阅读过程比阅读结果更重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高语言的敏感性,如《猫》文支撑结构的三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如果把这三句话抽取出来,让学生尝试感悟式阅读,读着读着,学生自然会发现其中“总是”“好久”“永不”这些副词不仅体现文本结构的层递性,还很有情感的表现力,这样的阅读过程是一种语感的自然升华。

不仅如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逐渐丰富阅读结论。比如教读《猫》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填词游戏:

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阅读下面文字,请在括号内填入一个词,并说说填这个词的理由。

我家的第三只猫——我家的( )猫:你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我曾经是那样讨厌你,我冤屈了你!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不能说话辩诉的你,想到你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你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你表白我的误解呢?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我家的( )猫,因为你,我家永不养猫!

学生们不约而同填上了“可怜”一词,以下是这一教学过程的课堂呈现:

生 有冤难伸,每个人都怀疑它,很可怜。

生 在我家地位不高,是个若有若无的动物,很可怜。

师 是啊,多它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不少,确实可怜。

生 它来得可怜,蜷伏的样子,我们把它“取”来,“拾”进来,好像不是生命,而是一个无所谓的东西。

生 没人关心它,天冷了,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生 好处没有它的份,挨惩罚有它的份,所以可怜。

师 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老师有个疑问:这只猫常常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你觉得它这样做有目的吗?

生 有!它想得到母亲或三妹的重视,想讨她们的欢心。

师 这样的要求达到了吗?

生 没有。三妹有时逗它玩,仅仅是“有时”而不是“常常”,它渴望“常常”啊。

师 还有它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你觉得它在想什么?

生 鸟儿啊,鸟儿,你们多幸福,家人喜欢你们却不喜欢我……

生 鸟儿啊,鸟儿,你们多幸福,你们成双成对,我却孤苦伶仃……

生 鸟儿啊,鸟儿,我多么羡慕你们,我能否成为你们的伙伴,我多么想和你们玩,我听听你们唱歌也觉得满足了……

师 是啊,这只猫有要求,有渴盼,可怜猫渴盼关注,渴盼能得到像其他宠物一样的平等的爱,然而得不到满足,它多可怜啊!它来得可怜,活得可怜,挨打的时候,作者用了个拟声词“咪呜”,我们印象中的小猫叫是“喵喵喵”,这“咪呜”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 这声音凌厉之极,犹如鬼哭,似乎在呐喊这世道太不公平了,它无罪遭怨,悲楚可怜。

当然,阅读过程要落到实处,还需要阅读方法的引领。比如《猫》文要让学生获得“提升归纳中心的能力”,我们要教给学生归纳中心的方法:先把要归纳的事情的组成元素进行分解,然后把分解出来的元素用抽象的能包括的大“类”取代,最后进行连贯表述,见表3。

这样的方法引领,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路”可走。这样的教读课,学生能获得语文的“干货”。

总之,教读课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并通过示范引领,习得方法策略,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扎实有效的教读课之后,学生可以用已得的“干货”尝试自读,拓展阅读。

(责任编辑:陈玉赛)

猜你喜欢

三妹干货养猫
养猫还是养狗,这是个问题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早春鱼瘟”、黄颡鱼“过春”、病害一线快速精准诊断……实战干货来啦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干货满满
画一个圈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三妹真的爱猫吗:重读郑振铎《猫》
三妹真的爱猫吗:重读郑振铎《猫》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