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例内镜下胃造瘘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防治的回顾性分析
2016-12-04叶晓芬徐发莹
谭 涛,叶晓芬,任 萌,徐发莹
(1.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1;2.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53例内镜下胃造瘘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防治的回顾性分析
谭 涛1,叶晓芬1,任 萌1,徐发莹2@
(1.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1;2.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总结分析胃造瘘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胃造瘘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法。结果53例均顺利完成胃造瘘手术,其中26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造瘘管堵塞、断裂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尽管胃造瘘术是一项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临床医生需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加强术后观察,同时对护理人员和家属进行正确的宣教,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胃造瘘术;并发症;防治措施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le Gastrostomy ,PEG)是指在胃镜指导下,经过腹部皮肤穿刺引导放置胃造瘘管,进而进行胃肠营养,提高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术。此手术方法由Gauderer等于1980年率先开展并应用于临床[1],由于操作相对简单,较传统外科胃造瘘术对患者创伤小,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长期肠内营养首选的治疗方法。尽管目前胃造瘘术已比较成熟,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有效减少胃造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探讨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措施,本文对53例胃造瘘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
1 对象
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康复科和肿瘤科住院治疗,因无法经口进食而施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进行胃肠营养的患者,共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18~76岁,中位年龄63岁。
2 胃造瘘术
2.1 手术器械
胃镜(奥林巴斯JIFQ260),胃造瘘管(复尔凯CH18),圈套器(奥林巴斯230),普通小手术包。
2.2 手术过程
意识清晰者予以局部麻醉,意识存在障碍者请麻醉师予以静脉麻醉。先行常规胃镜检查,检查无禁忌情况下通过腹壁透光点确定穿刺部位,进行胃造瘘手术。术后禁食24h,常规应用抗生素、制酸剂、止血治疗3天,24h后逐步通过造瘘管饮食,每日瘘口局部常规消毒换药,观察术口情况,窦道形成后随访2年,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3 术后并发症情况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进行胃肠营养,但先后有2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06%。各类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6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并发症分布
4 并发症防治与分析
从表1可见,本组53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26例并发症,主要为术口感染、瘘管滑脱、肉芽组织增生、瘘管破裂或断裂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年龄多在42岁及以上。26例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并发症,经积极有效的针对性防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4.1 瘘口局部感染
本组术后瘘口局部感染共出现8例(30.77%)。绝大部分感染出现在术后1~3天,属急性并发症。分析原因,本组大部分患者基础疾病为脑外伤、脑血管意外,长期住院卧床,多为气管切开状态,且均有ICU住院史,有不同程度呼吸道感染存在,口咽部分泌物较多,瘘管通过口咽部时极易携带病菌至术口,所以感染发生率较高。7例轻症感染者予以留取分泌物查找阳性菌,加强局部换药并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2],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内局部感染均得以控制、痊愈;另1例形成脓肿者,予以外科取出造瘘管,行局部脓腔引流。预防措施: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广谱三代头孢抗生素首选)[3],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3~7天,每日观察术后情况,如有无发热、局部有无红肿、皮下有无波动感,及时复查血常规、CRP等炎症指标,术口每日常规消毒换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后瘘口感染情况有明显减少。
4.2 创口出血
由于经皮胃造瘘术术口较小,以切开表皮、皮下组织钝性分离为主,出血较少,部分穿刺针穿刺时或切开表皮切口较深时如触及粗大血管,可出现局部渗血较多,发生率比较少。本组仅发生1例术后即刻创口出血(占比3.85%),主要原因是未采取钝性分离。创口出血发生后,予以止血药,局部加压后2日内缓解。因此,为避免触及粗大血管,术中需仔细观察透光区域,另外对于腹壁较厚不易观察者应切开表皮,肌肉组织以钝性分离,避免开口过大。
4.3 造瘘管滑脱
本组1例在术后半年左右发生造瘘管滑脱(占比3.85%),造瘘管脱出时窦道已形成,立即予以放置无菌导尿管避免窦道闭塞,然后安排重新置管。一般情况下造瘘管滑脱多因患者牵拉所致,本组病例为剧烈咳嗽时脱出。为预防此类情况,需告知家属加强监护,如发生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导致腹压增高时需自体外稍加固定,或不喂食时以腹带包扎。如造瘘管滑脱发生在早期(术后1周内)属严重并发症,需立即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4.4 固定器植入综合征
又称包埋综合征,指由于过度牵引导致造瘘管头端胃腔内垫片从胃腔内移行至胃壁内或腹壁内。一般情况下垫片从嵌入到形成组织包埋需要数月时间,属慢性并发症,本组2例发生术后固定器植入(占比7.70%)。1例发生在术后1年,1例发生在术后2年左右,发生后只能通过外科手术处理,并在其他位置重新外科手术造瘘。固定器植入综合征是胃造瘘术的严重并发症,为避免造瘘管蘑菇头嵌入腹壁,应在术后窦道形成时(一般是1周左右),及时放松瘘管固定装置,以恰好附着在窦道两端为宜。日常应每日检查瘘管松紧度,并通过左右旋转及内外进出确定活动度,一旦发现活动度不佳、管道阻塞、腹痛、管周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通过CT、内窥镜检查明确,并进行相应处理。
4.5 管腔阻塞
多因喂食后瘘管未能及时冲洗干净,护理不当所致,发生时间可能也不尽相同,本组1例在术后半年左右发生管腔阻塞(占比3.85%),通过反复冲洗、灌注蛋白水解酶等方法无法疏通,予以重新置管。另外有报道可通过导丝(导丝的长度不应超过通过腹壁的PEG管长度)疏通[4],考虑容易损伤胃腔,本组1例管腔阻塞未采取此方法疏通。因此,为预防管腔阻塞,应对护理人员进行瘘管护理培训,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瘘管阻塞。
4.6 局部肉芽组织增生
肉芽生长主要是胃内容物从造瘘口渗出或造瘘管固定过松反复摩擦周边组织,长期刺激造瘘口所致。本组共有4例在术后3个月至1年发生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占比15.38%),发生后我们采取10%氯化钠加地塞米松局部湿敷方法[5],3~5天均取得良好效果,肉芽组织萎缩消退。因此,为预防局部肉芽组织增生,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持造瘘口清洁干燥;帮助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护管道不被拉扯,减少管道刺激瘘口变大或使渗液从管口旁渗出;每次从胃造瘘管注食时不宜太多、太快。
4.7 瘘管破裂或断裂
在本组共发生9例瘘管破裂,虽然占比最高(34.62%),但9例均因瘘管应用时间过长(均在1年以上)老化所致,破裂处多为体外接喂食器械处,管身及与蘑菇头衔接处均无断裂,如管身仍较长适当剪去破裂部分继续使用,如管身较短则更换处理。
5 讨论
本组53例内镜下胃造瘘术后发生26例并发症表明,虽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及改良,胃造瘘术已经成为临床中一项十分成熟的操作技术,为不能进食的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原发疾病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帮助,但临床实际操作中仍有较多并发症出现。一旦出现并发症将严重影响造瘘管的正常使用,部分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创伤。分析本组26例并发症的原因,多与患者的基础疾病、身体状态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否到位、仔细有着重要相关性。另据有关文献报道,胃造瘘术后的并发症,除本组瘘口局部感染、创口出血、造瘘管滑脱、固定器植入综合征、管腔阻塞、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和瘘管破裂或断裂等7种外,还可有造瘘管漏、气腹、腹胀、呕吐、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消化道梗阻、肿瘤随管道种植、转移等其他并发症发生[6],其预防和处理,均以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针对性处理为主。因此,预防胃造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要求医务人员在术前对患者病史及近期病情有详细认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并作出预防措施外,术后对家属及其他护理人员的护理宣教也十分重要,因为除少数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其余大部分均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尤其是类似本组患者,年龄多在42岁以上,由于患者的日常护理多由非医护人员的家属进行,如何让非医护人员的家属正确护理、减少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
[1]Gauderer MW , Ponsky JL , Izant RJ J r. Gastrostomy without laparotomy :a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echnique [J ]. J Pediatr Surg , 1980 , 15:872-875.
[2]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成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9-960.
[3]刘启胜,董卫国.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的循证治疗[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20):2185-2189.
[4]史玉华.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49.
[5]徐沛纯,刘梅娟,王凤红,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并发症护理的研究现状[J].现代消化及接入诊疗,2011,16(6):392-394.
[6]姜跃龙,Xinsheng Liu,Prof Daniel KY Chan.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并发症及防治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1):58-60.
Aretrospectiveanalysisofcomplicationsof53caseswithPEGandthepreventivemeasures
TANTao1,YEXiaofen1,RENMeng1,XUFaying2@
(1.Cenen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of Zhejiang,Hangzhou 310051,China; 2.Hangzhou Med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53,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 surgical success rate and reducing complications, by summariz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PEG operation.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53 cases with PEG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ResultAll PEG insertion can b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6 cases, such as infection, break and blockage of fistula. The problems can be managed efficaciously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Although PEG is simple and safe, there are som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linical doctors should do lot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work and instruction work to raise succes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PEG; complication; preventive measures
谭 涛(1980-),男,山东潍坊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
徐发莹 xufy_008@163.com
R57
B
1672-0024(2016)03-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