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一课》最后的发现

2016-12-03卜庆振

江西教育B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最后一课韩麦尔小田

卜庆振

我们从昨天开始学习《最后一课》,今天就要学完了。前天是愚人节,为了让孩子们体会一下《最后一课》中人物的情感,我和孩子们开了一个玩笑,告诉他们昨天是我们的最后一课,因为我要调走了。结果孩子们信以为真,安静了一节课,伤感了一节课。等临近下课时我告诉他们这是个玩笑,孩子们才破涕为笑。

因为有了“最后一课”的真实体验,孩子们学习《最后一课》时很快就进入了文本。于是,针对这篇文章,我和学生一起“咬文嚼字”,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深情。文章就要学完了,我深情地朗诵了最后一段: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读完,我扫视了一下同学们的表情,发现坐在最后排的小田正和同桌在桌面下纠缠着,不知为什么争执了起来。于是我说:“这一段的描写也很有特点,我们找个同学到讲台上模仿韩麦尔先生表演一下。小田,你来吧!”

小田听到我叫他的名字,慌忙停下站了起来,但茫然不知所措。我给了他一个警告的眼神,然后说道:“看来小田没有准备好,哪位同学上来试一下?小田你先坐下吧。”小田安静地坐好了,他的同桌也回过神来,认真看起了课文。我又扫视了一圈,发现小雪跃跃欲试,就对她说:“小雪,你来试一下吧。我读,你来表演。”

“他呆在那儿”,我读,小雪收回笑容,做出发呆的表情。“头靠着墙壁”,我继续读,小雪开始把背往黑板上靠。“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还没等我读完,小铭就开始大喊起来:“不对,不是这样靠的,也不应该是这样摆手!”我示意他不要吵,说道:“先让小雪表演完好吗?”于是,小雪按照她的理解,背靠着墙,头抵着黑板,闭上眼睛,向同学们摆了摆手。

“有什么不妥吗?”我问同学们。“手摆得太快了。”有的说。“不是这样靠。”小浩说道。“那你认为是怎么靠呢?能不能上来表演一下。”小浩走上讲台,把额头抵在黑板上,然后背对着同学们,缓缓摆了摆手。他的动作做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为什么是这样靠呢?”我问。

“因为韩麦尔先生刚在黑板上写完了字,他的心情很沉痛,可能流下了眼泪,于是把额头抵在了黑板上。他不想让同学们看到他难过的表情,他的心情还没有平复。”小铭侃侃而谈。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原来背靠着墙和面对着墙竟有如此大的区别。”我微笑着对同学们说,“正是大家的这一细心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韩麦尔先生柔和又严肃、坚定又悲痛的复杂内心,这样一个背对着同学们的画面,也让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更丰满起来!”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细节,‘放学了,——你们走吧。’这里的破折号说明了什么?”我发现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文本,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了,于是继续追问。

“说话断断续续。”有的同学答道。

“还有吗?”我觉得这样说太笼统了。

“我觉得应该是老师说完放学以后,学生们并没有动,于是隔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了一句‘你们走吧’”小铭又说了一句惊人之语。

“这个发现很独到,大家觉得有道理吗?”我一边鼓励小铭,一边引导学生思考。

“有道理。”同学们开始活跃起来,“要是以前,一放学,同学们肯定一窝蜂跑掉了,乱糟糟的。可是今天很安静,因为大家都很珍惜这最后的一课,都不舍得离开。”“韩麦尔先生说完‘放学了’以后,同学们都没有走,他才说了一句‘你们走吧’。”……同学们相互补充着,竟然把这样一个小小的破折号解读出如此丰富的内涵。

我的掌声响起,孩子们的掌声响起。我说:“同学们,掌声是送给你们的。因为你们用心阅读,思考角度独特,就像韩麦尔先生说的‘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在你们这里,中国语言变成了最美的语言。”“通过咬文嚼字,我们亲近了书中的人物;通过咬文嚼字,我们理解了作者的丰富情感;通过咬文嚼字,我们看到了文字里所蕴含的无穷宝藏!这一节课,我为你们骄傲。因为我们抛开了任何权威资料,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文字,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文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文字。所以我们拥有了独特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发现,这份发现是独特的,更是伟大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责任编辑 李杰杰

E-mail:731836457@qq.com

猜你喜欢

最后一课韩麦尔小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特上尉的信》随堂练习
下课之后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再教《最后一课》
扑朔迷离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再议《最后一课》的插图
小田填字
小田填字
小田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