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浩华:《我和祖父的花园》教学纪实

2016-12-03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栽花呼兰河萧红

教学内容:

小学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花园》。(板书课题,师强调“祖”字偏旁与“花”字的笔顺。)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谁能说一下,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萧红。

师:大家对萧红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我们以前学过她的文章《火烧云》。

师:你说的都对,我们一起来看她的简介。(屏幕出示。)默读简介,时间30秒,看谁能把内容背下来。(生默读记忆,并汇报。)

师:谁还能说一下预习后得到哪些信息?

生:我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篇课文选自小说《呼兰河传》。

师:你很会学习!同学们,在学习时就应这样,要关注文章的出处。

师:(屏幕出示“序”。)同学们,《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序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他在序中这样写到: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下面我们就走入课文中,品一品这诗、这画、这歌谣。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自由玩耍的场景。

师:概括得很完整。

二、品读课文,感悟自由

(一)感悟花园中景物的自由

师: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园子?请大家默读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段对花园的描写很长,并且有点看似啰嗦。

生:我认为是第15自然段。

师:你来读一下这一自然段。

师: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笔画出来。

生: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屏幕出示。)请同学看一看这句话主要表达什么意思。

生:园子里的事物都是自由的。(板书:自由。)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话,体会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生: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生边读,教师边引导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重读。)

师:像他这样,我们一齐来读这句话。

生: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看一看在这里哪些事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生:有花,有小鸟,还有小虫子。

师:具体说一说是如何写的,写得怎么样。

生: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一部分写得像诗一样,读起来很上口。

师:刚才她读句子的时候脸上露出了微笑,真好,读文章就应这样:心中有花,才能读出花的美丽;心中有鸟,才能读出鸟的快乐,这样才能体会诗一样语言背后的画面。

师:(屏幕出示句子。)自由读,边读边体会,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花在盛开,小鸟在自由地飞。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这3句话。

生: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教师指导学生读准“似”的音。)

师:谁还想谈自己看到的画面?

生:我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的画面是:园子里开着各色的花,小鸟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虫子也在花的叶子上自由自在地玩耍着。

师:这样的画面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鸟语花香。

师:那就把你眼前的画面读出来吧。

(生有情感地读句。)

师:谢谢你,其实你告诉了我们一种读文的方法,边读边联想。下面老师来读,大家闭眼听,想象一下此刻的画面。

(师读文,生闭眼想象。)

师:请同学们带着你刚才闭眼看到的画面,我们合作来读这句话。

(师生合作读句子,男女生合作读句子。)

师:难怪茅盾会说这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在诗一样语言的背后,展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我们把这3句与中心句放在一起来读。(出示句子。)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再读这一部分,来体会景物的自由。

(同桌合作自由练读。)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提示把这一段背下来呢?(出示背诵提示。)

(生背诵。)

师:那花园中除了花、鸟、虫是自由的,还有谁也是自由的?(出示后部分内容。)

生:还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这3个事物也是自由的。

师:自由读这部分,看一看作者是如何具体地写它们的自由的,在表达上你发现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愿意……就……”的句式来写。

师:请同桌合作来读这部分内容,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由合作读。)

生:作者连用“愿意……就……”的句式来写,更能表现出这些事物都是自由的。

师:齐读这部分内容,感受一下景物的自由。

(生齐读。)

师:那花园中只有文中的这几种事物是自由的吗?还有哪些呢?请大家想象一下,也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写花园中别的事物的自由。

(屏幕出示,学生写话。)

师:我们先齐读第一句话,然后大家分别来读自己写的句子。

生: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生:西瓜愿意结几个瓜就结几个瓜,愿意长多大就长多大,要是一朵花也不开,一个瓜也不结,也没有人管它。

生:小猫愿意到睡大觉就睡大觉,愿意到花丛中玩就到花丛中玩,就是爬上树,窜上房也没有人管。

生:蝴蝶愿意飞就飞,愿意落就落,愿意飞向天空就飞向天空,愿意落到花瓣上就落到花瓣上,没有人也不会有人管它。

师:说到写蝴蝶,那作者是如何写得呢,我们一起来读。

生: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师: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花园,完整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屏幕出示。)

生:这是一个自由的花园。

生: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

生:这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花园。

生:这是一个带给人美好回忆的花园。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让人向往的花园。

生:这是一个无拘无束、让人无限遐想的花园。

师:带着你们的理解,齐读这一自然段。

(配乐读。)

师:为什么在萧红的眼中这些景物都是自由的呢?

生:因为在这个花园中,萧红很快乐,她是自由的。

师:是呀,正是因为在这里萧红是自由的,所以在她眼中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是“借物抒情”。

(二)感悟“我”的自由

师:在这美丽、快乐、自由的花园中,“我”又做了什么呢?

生:作者在帮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

师:这部分的表达也很特别,我们来看。(出示课件。)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这种表达方式。(师生合作读。)

师:祖父戴一个大草帽。

生:我戴一个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草。

生:我就拔草。

师:祖父铲地。

生:我也铲地。

师:祖父浇菜

生:我也浇菜。

师:那这样看来,祖父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其实她就是祖父的?

生:跟屁虫。

生:影子。

师:既然我是祖父的影子,那我们就再来合作读一次,根据老师的节奏与内容的变化,你们也要相应变化。

师:祖父戴一个大草帽。

生:我戴一个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语速变慢。)

生:我就栽花。(语速变慢。)

师:祖父拔草。(语速变快。)

生:我就拔草。(语速变快。)

…………

师:小萧红是真在劳动吗?

生:不是。

师:那她是在做什么?

生:她其实是在玩呢。

师: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的4~13自然段,看一看我是如何“劳动”的。(出示品读助手。)

品读助手:1.圈画出作者在“劳动”的词、句,仔细读一读。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一说?

生:我画的是作者帮祖父“下种”的这句话,从“瞎闹”与“踢飞”这两个词能看出作者当时虽然“劳动”的效果不太好,但很认真。

师:那作者的这一“踢”,踢出的是什么?

生:踢出的是童年的快乐。

师:那请你读出她的快乐来。

生: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土盖上,反而被踢飞了。

生:我画的是作者铲地的这部分内容,从“乱钩”这个词我感受到作者不是在“劳动”,分明是在玩。

师:那这一“钩”,钩出的是什么?

生:这一钩,钩出的是作者的童年的无拘无束。

师:读这一部分,读出你的理解来。

生: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生:我画的是作者浇菜这部分,从作者的动作与语言中我能看出作者很调皮。祖父在浇菜,她却在扬水玩,分明是在捣乱。

师:那作者的这一“扬”,扬出的是什么?

生:扬出的是快乐。

师:那这一“喊”,喊出的是什么?

生:作者喊出的是童年的快乐与自由。

师:我们一齐读这一部分,来感受一下这份快乐与自由。

生: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是呀,这里扬出的是童年的快乐,喊出的是童年的自由。课文学到这儿,你这时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萧红?

生:一个快乐的小萧红。

生:一个淘气的小萧红。

生:一个可爱的小萧红。

生:一个自由自在的小萧红。

师:(出示句子。)在这花园中,动物是自由的,植物是自由的,小萧红也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引读。)

生: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那么是谁给“我”,给这花园里的景物带来了自由呢?

生:是祖父带来的自由。

师:我在胡闹时,祖父的表现是什么?

生:笑。

生:祖父一直在看着我笑。

师:从祖父的笑声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

生: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祖父。

生:这是一位慈祥的祖父。

生:这是一位爱我,并且有宽容心的祖父。

师:看课题,这花园还仅仅是一个快乐、自由的花园吗?它更应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

生:这不仅是一个快乐、自由的花园,这更是一个充满爱的花园。(板书:爱。)

师:(音乐启,师深情讲述。)同学们,其实萧红的童年是痛苦的,很小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不爱她,继母不爱她,祖母也不爱她,唯一爱她的就是祖父。长大后,萧红的人生更是悲惨,她仅仅活了31年,最后在香港病逝。在这31年的岁月中,她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漂泊与流离。在身患重病的时候,她开始回忆童年的生活,写出了《呼兰河传》这篇小说。她在原著当中写到:祖父、花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屏幕出示。)

祖父、花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

——选自《呼兰河传》

师:孩子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儿就是她心中自由的花园、爱的花园。等你们真正了解了她的人生之后,你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她在怀念呼兰河这座小城,怀念给她带来快乐童年的花园,怀念花园中的一切,难舍花园当中的景,难舍花园当中的人,最难舍心中的那份情。

师:(屏幕出示。)这是《呼兰河传》中的尾声,我们一起轻声地用心来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配乐轻读。)

师:读完尾声,有同学可能会说,这节课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沉浸在萧红童年的快乐中,但此时,内心却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同学们,不用介意,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师:(出示“序”。)等到你们长大以后,或者是等你用心地去读《呼兰河传》的时候,你一定会理解:为什么说它就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下课。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江南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栽花呼兰河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春旱感赋
梦游呼兰河(组诗)
小院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海口谣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
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