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新能源企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2016-12-02曹剑峰耿道乾

审计与理财 2016年7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新能源

曹剑峰 耿道乾

【摘 要】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深刻的意识到能源的可贵,如何发挥现有能源的最大效用、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风电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而备受人们青睐,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风电资源丰富,国家为扶持该地区新兴企业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尽管如此甘肃省风电企业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甘肃省风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从政策扶持、风电技术研发和电网系统统筹规划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风电能;政策扶持;风电技术研发

一、引言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这一观点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但鉴于能源的不可再生,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的多重压力之下,新能源就成了全球各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风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风电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倍受市场关注和看好。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国家也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风电产业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出现了新能源产业特别是风电产业的井喷式发展,但这种展虽然速度飞快却效率低下,数量庞大质量低下。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尤其是河西走廊,风电资源非常丰富,河西走廊是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高效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最佳位置。早在2010年,甘肃风电装机就已经达到550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为全国第二位。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省政府制定的《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中也将新能源风电产业定为优先发展产业。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明确支持甘肃打造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基地。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国电龙源、大唐、中国电力投资、中广核等企业开始大力投资甘肃新能源产业。“十二五”期间,甘肃省规划建成全国重要的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和大型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但是,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新能源资源和政策支持的甘肃新能源发展却面临着开发质量不高、发电能力过剩与省内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甘肃风电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截至2016年3月9日,全国117家新能源板块的上市公司中甘肃省仅占有一个席位——甘肃电投。2014年9月甘肃电投非公开发行股票,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约为21.30亿元,全额用于收购甘肃酒泉汇能风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投资建设瓜州安北第六风电场A区200MW风力发电项目、高台县50MWP光伏发电项目及上市公司补充流动资金。2015年全国的风电企业遭遇寒冬,大规模的弃风限电成为风电场的新常态,面临如此形势,甘肃风电企业应该如何提高新能源开发质量,实现自身发展,则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

二、甘肃省风电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甘肃省风电企业的发展机遇。

1.甘肃正处在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

产业转移的浪潮正逐渐袭来,产业转移的大环境给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仅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产业升级,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产业转移的趋势不仅要求相关地区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发展契机,更要求全国其他相对发达地区积极参与到西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来,目的是要带动和引领西部的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助推西部经济的良性循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承接产业转移更要注重发挥地区优势以及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要逐步淘汰过去的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应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顺力而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可以有效改善电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支持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健康有效的能源低碳经济体系。

2.甘肃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甘肃河西走廊有着得天独厚的新能源优势,其中瓜州地区被称作“世界风库”,据资料显示,瓜州地区有效风能储量约占全国可开发风能总量的七分之一,达到2.37亿千瓦。甘肃玉门、酒泉、嘉峪关等地市也有着丰富的风电资源。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河西地区的新能源产业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3.河西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区发展成果显著。

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六大园区之一——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把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30至50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载体,该园区确立了重点抓风电,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现该园区建设成果已经十分显著。截至2015年6月底,甘肃省已建成风电并网装机容量1 142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78万千瓦。预计到今年年底,甘肃省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超过1 300万千瓦,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基本建成,光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6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快速开发,加快了甘肃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催生新能源产业发展。

4.政策支持。

各项经济政策都对新能源尤其是风能产业的发展给与了较大的支持。《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将在2011年~2020年累计直接增加投资于新能源领域5万亿元的规划,除核电和水电之外,可再生能源投资将达到2~3万亿元,其中风电将占约1.5万亿元,以减轻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耗。

从国际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实施也将助推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达64个,风电等电力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另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最新版《全球风电发展年报》预测,未来5年全球风电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5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5 000万千瓦,累计装机突破4亿千瓦大关,到2018年新增装机将达到6 000万千瓦。

(二)存在的问题。

1.风电行业的技术屏障难以突破。

首先,我国风电行业中只有国电南瑞研发出了直驱永磁风电控制系统,国内其他企业的风电零部件如铸锭炉、多线切割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缺乏核心技术,零部件的生产仍处于进口和学习国外技术阶段,这无疑会增加风电企业的建设及运营成本。其次,风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时有时无,时大时小,难以预测,且风电具有反调峰特性,夜晚用电负荷处于低谷,风电出力却往往较大,这些特征对风电能源的储存提出了较高的挑战,储能技术屏障不解决,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后,我国风电资源和用电负荷中心逆向分布,丰富的风电资源集中于西部地区,高用电负荷中心则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这决定了我国一部分风电必须并网,通过远距离高压输送到负荷中心。跨区特高压输送技术瓶颈也成为风能是否有效利用的关键。由此可见,技术是弃风严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技术上的突破也因此被给予了厚望。

2.项目支持不足。

风力发电项目的运行特点是项目建设前期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回收期也较长,因此资金匮乏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风电项目的建设。目前来看,我国风电产业的资金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其主要来自于国内的金融机构,风电项目缺乏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同时,商业银行对风险项目的贷款不仅制约条件多,利息也没有优惠,并且贷款期限也远短于火电和水电项目,这使得风电项目的建设更是雪上加霜。加之,风电项目使用的发电机组是集群式的,风电机的数目因资金的制约而变化,建设的规模也根据资金的状况进行选择,这使得不少企业由于资金的限制只能上一些小规模项目,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并且难以实现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最后,仍然是受制于资金额限制,企业难以对风电投入较多的研发经费,风电技术难以向高端发展。

3.制度法律体制不完整。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相续出台,以及一系列促进风电发展的激励政策与鼓励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我国的风电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部分政策缺乏有效性,政府扶持力度明显不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政策没有深入地贯彻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电企业的发展。其次,财税制度的激励力度不足,尤其缺乏对风电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及还贷等方面的政策,使得我国的风电上网电价平均水平偏低,严重挫伤了欠发达地区开发风电的积极性。最后,过低的上网电价使得风电投资商难以赢利,不能提供所得税,起不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达不到吸引民营和国外投资者实现风电开发多元化的目的,与培育风电这个新兴产业的初衷相违背。

4.风电企业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我国新能源行业普遍存在着产业链不完整以及上游、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的问题,风电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风机零部件制造、风机制造及风电场的运营三大环节。上游关键零部件如齿轮箱、主轴轴承、电控系统、叶片等生产和研发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电控系统,由于变流器等电控系统技术门槛高而研发进度缓慢。目前中游的整机制造规模则从2005年占全球第八位上升到目前的第一位,而这种产能的扩大并不是依靠自我研发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风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已超过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的情况下,新能源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游的产能过剩依然存在,下游风电建设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我国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项目由省一级投资主管部核准即可,无需上报国家能源局。正是由于缺乏相关规范文件,地方大量上马5万千瓦以内的风电场项目,或将大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审批,从而导致地方风电场项目与国家新能源开发整体规划冲突、与电网整体规划不协调,进而造成大量风电机组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现象。

三、发展对策

(一)优化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

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不能仅仅体现在“千篇一律”的激励政策方面,各级政府应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契机,根据整体产能规划,有针对性的出台有利于理顺新能源的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扶持政策。首先,应不断的增强对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以降低企业成本,并且对于研发型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和贷款优惠;其次,要尽快解决新能源上网电价和电网接入问题,这需要制定统一的新能源电力入网的接入标准,出台国内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并给予贷款和税收优惠,设计合理的电力价格体系。

(二)加强技术研发,突破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的风电设备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于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对于风电企业来说在风电投资中建设初期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占用,严重制约了风电企业的发展。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努力突破风电核心技术,为我国风电企业节省大量资金,提高风力发电企业利润,增进整个风电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精细化产品研发战略管理、优化研发管理模式、加强关键业务流程、提升研发业务与技术的有效融合与创新,建立面向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研发管理,从而实现大幅度缩短风电机组研制周期、降低产品研制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为了解决风电能源向外输送难的问题,还应解决储能技术和跨区特高压输送技术的瓶颈制约。

(三)统筹电网规划布局,实现有序竞争。

国家应从系统规划层,合理统筹全国的新能源的开发布局及输送格局。首先应对新能源尤其是风电的发电能力概率分布进行建模与参数辨识,建立不同时段、不同范围、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概率模型,合理安排新能源发电的容量效益和电量效益。其次,根据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夜间反调峰特性明显,合理规划风电企业的生产时间。最后,需要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的跨区电网扩展规划模型,优化受端电网间的扩展规划。

同时,国家需要考虑实施相邻省份的能源置换,如调节青海水电与甘肃风电的置换以及甘肃风电与陕西火电进行置换,消纳甘肃风电的同时,促进相邻省份的的节能减排。甘省内风电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源整合方式形成“拳头”企业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显然是也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有利选择。

参考文献[1]梁智超.我国风电企业融资途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2,(5).

[2]叶雪琴.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6).

[3]朱雨晨.关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4]王冬梅.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9,(4).

[5]朱占荣.“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问题的再思考——兼论河西新能源的发展问题[J].甘肃理论学刊,2015,(11).

[6]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址大学博士论文,2011,(5).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会计

学院、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办)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新能源
山脊新能源
浅析会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析会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或占全球四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对东营市2015年棉花种植情况调查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