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地理教师成长路径窥探
2016-12-02马磊
马 磊
(1.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2.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江苏 徐州 221200)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地理教师成长路径窥探
马 磊1,2
(1.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2.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江苏 徐州 221200)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流行的词语,即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理念改造各行各业,当然也包括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师成长。传统模式下青年地理教师的成长是在学校内向老教师学习,完成听课、备课、上课、反思、科研等各个环节的锤炼。“互联网+”这一新的形态,带来了新思维和新方法,拓展和改变了青年地理教师的成长路径。
互联网+;青年教师成长;大数据; 微课;虚拟教科研
一、依托大数据,科学听课和备课,优化成长起点
积极听课、科学备课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前提,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年轻教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科学备课就是从听课中汲取营养,并根据教材、学情、教法、教具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改进,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青年教师要过好教学关,科学、认真备课是前提。
学校内的听课资源数量有限,网络上的公开课虽多但良莠不齐,搜索和筛选也会占用太多时间。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可以依托大数据,找到最优质的课和最有效的数据。笔者推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中央电教馆正在牵头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国优秀教师都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上传并参评,这里面优质课不仅数量多,而且有专家评级,青年教师可以选择听其中的部级优课和省级优课,并且思考专家的点评,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备课。再例如,可汗学院各个学科的视频课程超过五千多个,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如地球运动、岩石圈、天气气候、人口政策、城市化问题等视频课程不胜枚举,我们不仅能吸收全世界最优质的课程资源,其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学生如何学习的数据被及时记录下来,并实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例如,根据每位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建立统计模型,模型能够将整个班级的学习表现图呈现给教师,并根据回答问题的数量、正确率等指标显示学生学习的实时状况。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依托所听课的数据指标反映出的重难点和易错点,指导我们的备课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课、MOOC、移动公开课,拓展成长阵地
课堂是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尤其是公开课效果更佳。每上一次公开课,就会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无论是校内还是县区公开课,受到地域和教学时间的限制,青年教师能够开设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互联网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展示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路径。
传统的教研活动的听评课环节,评课教师往往会刻意地“忽略”被评课教师授课时的缺点,说的是让人听着舒服的优点,这种现象反而不利于青年地理教师的成长。互联网提供的展示平台很好地解决此问题,比如:教师将录制的微课(或整节课程)挂在网上平台,其他教师和同学观看后的匿名评价,这种反馈往往是最真实的,对青年教师的帮助也是最大的,不仅对现有教研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更能真正地提高青年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MOOC进中学也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MOOC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在教授选修《海洋地理》第一节“海底地形”的时候,网易公开课中美国豪尔的《海底世界》就是很好的MOOC资源,这是首部IMAX海下立体电影,能够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震撼,再如讲授地球运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福建师范大学余明教授的公开课节选引入课堂。教师选取课程资源应用到课上,利用网络资源翻转课堂,课上问题在微信群和班级地理群中讨论深化,模仿慕课作业形式,多样有趣地设计作业。
不论是微课、MOOC还是其他形式的移动公开课,提供给青年教师的不仅是展示的平台,更是真实的反馈;不仅是全球优质的教学资源,更是代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青年地理老师的成长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三、博客、论坛、虚拟教科研,开拓成长空间
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G.J Posner)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
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被专家一致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在反省、思考、探索中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成效经验。反思可以使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理念、教学问题、教学效果的深入思考和独创性见解。反思是教师专业交流、协作、经验分享的共同纽带,是教师群体成长的共同跑道,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向。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主要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和确定本周的教学任务,针对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反思,基本没有太多的讨论时间。青年教师内心深处的困惑和思索就无处释放。依托互联网,这些困惑和思索就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发芽、壮大,就会形成自己真正有效的经验。如教后感可以写成博客,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可以在论坛上发帖求助。笔者推荐K12地理教育论坛、星韵地理教育论坛等,全国著名的地理教师几乎都在其中,和他们一起前行,受益匪浅。像这样能够提供虚拟教科研的载体除了博客和论坛,还有QQ、YY频道,比较著名的如北极星地理QQ群、蓝月亮地理YY频道等。
青年地理教师将自己的教后反思、感悟通过多种网络形式反馈出去,通过虚拟的空间和全国的教师进行交流,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的被审视、被强化、被否定、被升华,经过教师反复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到提升。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也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互联网+平台使得青年教师“我要科研”“我想科研”成为一种可能,长期的坚持就能内化成一种自觉的需要。
教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