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2016-12-02

地理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红点无锡现象

肖 萍

(江苏省天一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01)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肖 萍

(江苏省天一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01)

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是:“感动”地球、“感受”地球、“感悟”地球、“感恩”地球,让理论知识有了情感的融入和升华。整节课由生活现象入手引出课题,再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小结,最后用一些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感恩”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四季形成;五带划分

一、课标分析

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现象,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难点。课程标准指出: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演示”指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来理解地球的公转,体验学习的快乐;“说明”意在让学生从熟悉的自然现象发现地球公转的主要特征和规律,领悟现象中的基本原理,凸显“人地关系”。可见,本节课学习内容应该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应该利用形象的演示法、过程的探究法帮助学生学习,并升华其情感。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二节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的自转,包括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现象三个知识点;第二部分是地球的公转,包括公转的方向、周期,四季现象及五带的划分等知识点。这些知识是初中地理的基础,也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对整个中学阶段地理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部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综合性强,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很难直接感知,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比较大。因此,要上好这节课,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观察、体验、探究和理解地理事象;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学会用地球仪或其他简单工具演示;会利用图并结合生活体验说明地球公转引起四季的变化;会利用示意图说明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仔细观察和动手实践,通过观察动画和演示实验,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通过实例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观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逐步体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通过感受身边校园的四季美,“感恩”地球的公转,“感恩”地球给予人类的一切。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简单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

难点:利用实例解释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说明相关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内容多、难点多,教学中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故采用教具演示、启发讲解、实验模拟等方法,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同时也避免因教法单一和教学活动抽象而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产生厌学心理。

七、设计思路

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强,非常抽象,需要空间思维,是一节有难度的课。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变得触手可及,设计实验、类比来实现难点的突破;为了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不那么乏味,设计四个环节:“感动”地球公转、“感受”地球公转、“感悟”地球公转、“感恩”地球公转,让纯粹的理论知识有了情感的融入和升华。整节课由生活现象入手引出课题,再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同时加以点拨小结,最后再用一些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感恩”地球的公转。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出示学校冬夏两季作息时间表。同学们,这两张作息时间表有什么不同?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要调整作息时间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其中的奥秘!奥秘就在地球的公转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导入,一方面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环节一“感动”公转视频:地球的公转师:你知道地球是如何公转的吗?请仔细观看,然后请你们来演示地球的公转,欢迎各种方式的演示,可以是讲解,可以是实物演示,可以画图,可以真人模拟,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学生演示。讨论分析演示中存在的问题。小结一:地球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地轴指向。讨论交流、演示汇报。该活动是学习公转的基础。采取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活动主要意图就是彰显生长课堂的激情、探究、对话的理念。呈现事先已经点好的蜡烛、地球仪(地球仪上标注了三个点)。师:老师准备了道具,用蜡烛代表太阳,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源源不断地给地球送来光和热,我们每个人都沐浴着太阳的光辉,不同的地方接受的太阳光热是否一样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代表大家来感受一下地球仪上的这三点的温度。生:三点中红点温度最高,蓝点温度最低。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在下面的图片里。环节二“感受”公转学生触摸地球仪上的红、黄、蓝三点,感受其温度的差异。让学生利用实验来感知地表温度的差异,使繁琐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触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师:你有在舞台上表演的经历吗?舞台上会有很多这样的聚光灯,当聚光灯从头顶上照射下来,而你又要表演比较长的时间,这时,你是什么感觉?生:越来越热,甚至满头大汗!师:当聚光灯不是从头顶而使从旁边照过来时,你的感觉还是这样吗?

生:只是稍微有些热,但不会觉得满头大汗。师:那如果光线照过来的角度再偏一点呢?生:热的感觉不明显。师: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红、黄、蓝三点有温度差异了吗?学生讨论交流。师:是的,对于红点的人来讲,太阳升得高,在头顶上,好比聚光灯从头顶射下来,所以是温度最高的,那离红点越远,太阳升得越低,温度就越低。被太阳垂直照射的红点始终在这个位置吗?动动手:在公转轨道的其他位置上,贴上红、黄、蓝三点。师:现在我们用大屏幕来展示同学们的作品,仔细观察最热的红点的位置始终在原地还是发生了移动?怎样移动的呢?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设计动手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公转轨道的其他位置上贴上红、黄、蓝三点。图示归纳法:重视地图教学,用地理语言帮助学生达成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归纳总结和感悟提升。小结二:太阳垂直照射纬度的变化规律及对应的时间。A位置:太阳垂直照射北回归线,夏至日,6月2 2日前后。B位置:太阳垂直照射赤道,秋分日,9月2 3日前后。C位置:太阳垂直照射南回归线,冬至日,1 2月2 2 日前后。D位置: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春分日,3月2 1日前后。师:由于太阳垂直照射点的移动,无锡有时离红点近一些,有时离红点远一些,请仔细观察。观察一:无锡在哪个位置时离红点近,哪个位置离红点远?观察二:离红点近的时候,无锡的太阳高度怎么样,离红点远的时候无锡的太阳高度又怎样呢?观察三:离红点近的时候,无锡的白天长度怎么样,离红点远的时候无锡白天的长度又怎样呢?观察四:北极点附近昼夜情况如何?请归纳太阳垂直照射点的移动如何产生四季现象。小结三:与图对话,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整个全球都有这样明显的四季变化吗?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猜你喜欢

红点无锡现象
无锡一棉
2020红点最佳设计奖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2017红点最佳设计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2016红点奖最佳概念设计TOP10
全球最好的设计:2016红点奖揭晓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