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运动员状况的调查分析
——以贵州省为例
2016-12-01陈宏
陈宏
(1.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4)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运动员状况的调查分析
——以贵州省为例
陈宏1,2
(1.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4)
以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运动员的状况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运动员的人力资源配置未形成完整的阶梯式生态链条的发展,其人才储备面临局面堪忧的状况,未形成完整的阶梯式生态链条发展,人力资源的进口选择方式单一与层级断裂,培养过程组织松散与渠道单一、出口输出渠道少、流失严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运动员;人力资源;贵州省
0 引言
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建立,打开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门人才的培养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如何有效地促进基地的有效运行,使其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运动员的发展情况也就显得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研究对《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管理办法及评分标准》的试行,有明确方向及指导作用,拟解决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推动其良性发展,为全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开展状况,高校、中小学及行政区域模式基地的现状.抽样选取以贵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命名的34个网点,对运动员群体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研究直接相关的论文、资料信息、相关教材及论著,并进行一般性描述分析.
1.2.2 调查法
1)设计调查问卷.
2)效度检验:请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对问卷的结构、维度、内容三方面进行评论.
3)调查对象:以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4,5]基地命名的34个网点为问卷调查对象.按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特征进行整群抽样.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问卷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方法对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
4)问卷的发放回收:问卷于2012年9月20日至12月10日通过两种方式发放,一是亲自发放到被调查者手中,当场回收;二是通过邮寄,被调查者填答完毕寄回完成.共回收运动员问卷396份.
5)问卷的效度信度检验:为提高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除加强监督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过程,还采用以下方法对问卷效度、信度进行检验.
第一,问卷的效度检验.在检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初稿,并预先征求部分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之后设计专家问卷调查表,由10名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评价.效度检验采用对问卷做定性评价的方法,按非常有效、比较有效、有效、无效、非常无效5个量级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专家认为问卷所列问题有效,能反映所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问卷的信度检验.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信度检验.在原调查范围内,由原调查对象填答.对学校管理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情况问卷采用分半信度法,进行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经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效度检验.学生运动员问卷的信度系数R=0.785,P<0.05,表明问卷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地运动员的招生情况
调查发现,基地的运动员入校方式有两类,其一是统一文化考试,此种方式为入校后发现有某方面运动天赋并喜欢训练,然后开始进行运动训练的;其二是统一文化考试加化育加试,主要针对体育专业的运动员.在所调查的基地运动员中,有通过统一文化考试进入到基地学习训练的,有通过统一的文化考试加试体育成绩进入到基地学习训练的,另外还有运动员是通过其他方式入校的.
2.2 中小学模式基地运动员的考学情况
中小学模式基地运动员考学情况如图1所示,运动员毕业后进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队的人数不多,只为19.52%;毕业后考入体育院校的为29.65%;进入普通院校的体育院(系)就读的为24.58%;考入普通院校非体育院(系)的为10.55%.
图1 运动员毕业后的考学情况(n=115)
2.3 基地运动员的培养情况
基地管理办法规定,关于运动员的培养包括:抓好学生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抓好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工作,建立校代表队档案库,对储备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笔者主要从文化学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表1 运动员每周的训练频率表(n=396)
图2 运动员每次训练的时间(n=396)
2.3.1 基地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情况
运动员的第一身份是学生,第二身份才是运动员,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分散在各个班级随普通学生就读,进行文化课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统一进行运动训练.经过访谈,基地教练员反映的运动员学习成绩和非运动员相比较显示:高校模式和中小学模式有差异.1)高校模式基地运动员的学习成绩比非运动员的要好,这是因为参加基地训练的运动员有为评选奖学金加分的目的,自身学习成绩就优秀.2)中小学模式方面,民族中学的教练员反映运动员学生和普通学生学习成绩差不多;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反映运动员学习成绩比非运动员差很多,行政区域模式基地运动员多为农民或社会青年,对于文化学习极少参与.可见,中小学模式基地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总体上不如非运动员的文化成绩,原因是训练需要占用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2.3.2 基地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基地评分办法对基地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规定:一般常规性课余训练,科学系统训练,有校代表队,无年龄梯队,年龄梯队代表队结构合理,有训练工作计划,每周训练3次以上,双休日、寒暑假组织集中训练.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地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通过一系列细致的调查获得结果如下.
1)运动员的训练频率
根据基地教练员问卷结果得到关于基地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训练频率情况如表1所示.每周训练次数最少的是0次,最多的是7次.每周的训练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运动员占到了总数的36.62%,3次以下的占到了总数的63.38%.可见大部分的基地是未达到这一要求的.
图2为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间的统计,可以看到,多数运动员每次训练的时间为91-120 min,占总数的50.64%.
2)运动员的训练态度
运动员的训练态度统计如表2所示,通过对基地教练员的调查,得出运动员的训练态度非常努力的占到20.20%,努力的为55.56%,一般的有15.66%,不努力的为5.05%,非常不努力为3.53%.努力及以上训练态度的运动员占到了总数的75.76%,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多数运动员的训练还是努力的,态度是端正的.
3)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
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统计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影响运动员成绩最重要的因素是教练员的能力水平有限,占60.68%,说明这一方面应加强提高.训练场地设施不足(36.28%)、高水平比赛少(32.62%)、训练补助少(30.68%)都属于训练经费不足的因素.营养补充不足(20.68%)、文化学习压力(20.38%)是运动员自身的身体与心理发展的调试.
表2 运动员的训练态度统计表(n=396)
图3 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素(n=396)
表3 基地运动员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n=396)%
4)基地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影响因素分析
a)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通过向基地的运动员发放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基地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14项原因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运动员参加民族体育项目的原因最多为丰富课余生活,占45.03%;其二是满足个人兴趣,占43.71%;其三是提高身体素质,占42.05%;其四是为了人际交往,占42.05%;其五是为了锻炼身体,占38.08%;其六是磨练意志,占35.10%.
b)运动员放弃运动训练的原因.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模式、高校模式基地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运动员中途放弃运动训练的情况,具体原因如图4所示.综合运动员中途放弃运动训练的原因来看,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保护,加强对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安全教育,降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机率.
图4 运动员中途放弃运动训练的原因(n=396)
2.3.3 基地运动员的参赛情况
基地对于竞赛规定,开展基地竞赛活动应有计划,班级、年级、校际之间比赛形成制度,每年度举办1次基地项目为主运动会,每年度举办2次基地项目为主的运动会,积极参加市、州、地级竞赛活动,积级参加省级竞赛活动.运动员的参加竞赛的情况,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基地的相关信息等.下面就运动员的参赛频率、比赛费用、比赛期间饮食、运动员比赛耽误课程及学校采取的措施4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情况.
1)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频率
基地的教练员反映,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频率为1年1次的单项民族传统项目运动会、2年1次的省民族运动会、4年1次的全国民族运动会.贵州省级体育竞赛涉及到13个项目的比赛,而且竞赛安排的时间周期多为1年,单个项目总竞赛次数少.此外,各省体育协会可根据情况每年举办2-3个项目的单项比赛,也就是说,全国各单项民族运动会多为1-2年举办1次.不难看出,全国性民族体育竞赛次数太少.所以导致基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全国性竞赛的次数也少,使得运动员、教练员不能在大赛中得到锻炼,积累竞赛经验,丰富竞赛经历,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因此基地的相关专家、教练员均认为比赛少是影响民族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动员的比赛费用情况
经费的不足,导致了竞赛次数的减少,竞赛次数的减少则不可能形成有序的、完善的校际间竞赛体系.总竞赛次数的减少又最后导致了运动员、教练员参赛次数少,使得运动水平得不到提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调查得知,运动员参赛的比赛费用主要由各基地承担,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3)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饮食待遇情况
根据回收的教练员问卷数据反映情况,调查的运动员中,中小学模式平时训练不提供、赛前统一提供的占67.36%,比赛期间提供的占80.25%;高校模式平时不提供、赛前提供补助、不统一安排饮食的占50.78%,比赛期间提供补助、不统一安排饮食的占80.68%;行政区域模式平时训练及赛前提供补助,不统一安排饮食的分别占80.58%和83.46%,比赛期间统一提供的占90.00%.
图5 基地的运动员参赛费的承担部门情况(n=396)
4)运动员比赛耽误课程及学校采取的措施情况
运动员比赛耽误课程及学校采取的措施情况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假如运动员因参加集训和比赛而耽误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基地会采取比赛后安排老师补课的方式弥补运动员所落下课程,占42%;安排运动员自学来补课,占19%;安排老师补课和运动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弥补运动员所落下课程,占27%;其他方式占12%.
图6 基地对运动员因为比赛耽误课及学校采取的措施情况(n=115)
2.4 基地运动员的输出情况
运动员的职业规划情况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调查研究得知,运动员如果参加高考的话,大多数还是愿意选择和体育相关的专业学习的.关于未来从事和自己训练项目有关的工作情况,运动员对于自己的训练项目还是比较喜欢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多数愿意从事和自己的训练项目相关的工作.对与未来从事体育相关的工作情况的选择方面,多数运动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会选择和体育相关的工作.
3 结论
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运动员的人力资源发展,其储备面临局面堪忧的状况,未形成完整的阶梯式生态链条发展,人力资源的进口选择方式单一与层级断裂,培养过程组织松散与渠道单一、出口输出渠道少、流失严重.如此看来,以后基地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中,对运动员队伍的人力资源配备,其投入目的、培养方式与产出效益还有待进行合理性的考量与实证探索.
图7 运动员的职业规划情况(n=303)
[1]邓永汉.对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回顾和思考[J].贵州民族宗教,2007,(2):29-35.
[2]段永华,王志杰.贵州省高校在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5):96-99.
[3]刘继鑫.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若干问题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84-186.
[4]刘少英,田祖国,吴永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1,8(3):58-59.
[5]吴萍,王馨平,王莉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07,25(6):79-80.
(责任编辑 钮效鹍)
A Survey on Athletes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Training Bases in Guizhou Province
CHEN Hong1,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 survey is conduct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tus of athletes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training bases of Guizhou Province.The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bases in Guizhou has not developed into a complete multistep ecological chain;so,the reserve of talents is facing a worrying situation.The importation form of its human resource is quite singular,and there are gaps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Its cultivating process is not rigorously organized,promotion channels for athletes are incomplete,and there are serious athletes’drop-out.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base;athletes;human resources;Guizhou Province
G853
A
1673-1972(2016)06-0144-07
2016-04-28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3QN066);贵州大学2013人文社会科学校级一般项目(GDYB2013007)
陈宏(1974-),女,贵州大方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