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设施整合与组织协同
2016-12-01陆相林张杰赵宁
陆相林,张杰,赵宁
(石家庄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b.人事处,河北石家庄050035)
石家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设施整合与组织协同
陆相林a,张杰b,赵宁a
(石家庄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b.人事处,河北石家庄050035)
随着游客行为的日益“散客化”,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成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对城市旅游形象、品位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设施整合和组织协同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优化分析框架;以实现游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基于等级设施选址理论建立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设施整合模型;以石家庄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石家庄市新建市级、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的数目,优化了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提出了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组织协同对策.
等级设施选址;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设施整合;组织协同;石家庄市
0 引言
据国家旅游局规划,“十二五”期末,我国将形成各类旅游集散中心1 000余处[1].科学规划构建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强化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是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要命题[2].石家庄市2014年3月颁布了《加快省会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2014-2017年)》,提出了推动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实现其旅客集散中心向游客集散中心转变的目标.2015年《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实现以石家庄火车站和省博物馆为旅游集散核心,以石家庄北站、正定国际机场、石家庄客运总站等客运站点为旅游集散分中心,以各县(市)区汽车客运站为旅游集散点的,旅游景区为最低集散点的四级旅游集散体系.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设施体系建设和组织协同机制设计.
本文提出兼顾设施整合和组织协同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优化分析框架,基于设施选址理论建立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设施整合模型,提出基于设施整合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组织协同对策,并以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优化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1 相关研究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
1.1 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旅游集散中心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末[3].国内相关研究伴随1998年首个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旅游网络研究方面.主要针对目的地网络展开研究: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目的地旅游流的网络特征,进而探讨旅游空间结构问题[4];②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兼顾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规划及其社会嵌入性问题[5-8];③关注城市内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空间布局[9].研究的不足在于:忽略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设施属性,跨城市合作网络设计缺乏必要的定量依据;设施网络选址理论与旅游的结合有待加强.
2)设施网络整合方面.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当前,针对基础设施网络化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其网络整合与功能提升做了大量的研究[10,11].研究不足在于:过于强调物理设施整合,对设施与组织网络的有机结合关注不够.而且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作为一种设施网络,定量分析其设施整合的研究极少.
3)组织网络协同方面.组织网络协同具有非线性、多模块特征[12],属于复杂性网络管理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学者就致力于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管理问题,形成了管理学研究中的网络范式[13].为分析解决复杂网络系统管理问题,学者提出协同管理理论[14].旅游学者也关注了协同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但成果较少,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群[15]、旅游目的地营销[16]协同管理机制研究.相关成果不足在于:缺乏设施网络与组织网络的融合研究,没有综合考虑设施整合与组织网络融合带来的整体功能提升;现有成果中也尚未发现有关综合考虑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设施整合与组织协同作用的成果.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在基础设施网络、组织网络协同等相关领域取得很大进展,同时在旅游网络、旅游集散中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直接有关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成果较少,特别是研究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优化的成果则更少.
1.2 理论框架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设施和组织实体的复合,其功能属性是准公共服务.“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是由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线(各种联系)构成,表示旅游集散中心在不同城市间以及城市内部,依托基础设施及其他媒介发生联接时而建立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体现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表现为设施网络和组织网络复合,二者与网络结构优化、功能提升的内在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优化理论框架
由图1可知,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功能提升是根本目标,设施整合和组织协同是基石,网络结构优化设施是关键,三者有机结合可有效实现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功能提升.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可知,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功能提升需要其网络优化、设施整合和组织协同的有机结合;而且,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优化进一步需要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设施体系建设和组织协同机制设计,通过设施整合可有效统筹石家庄市域内旅游集散中心节点;通过组织协同可实现石家庄市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可持续运营.考虑到设施整合和组织协同的基础作用,因此重点讨论二者.
2 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整合
2.1 整合模型
基于前人研究基础,结合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整合实际,建立了如下模型[17]:
式中i代表旅游景区,I指代全体旅游景区,i∈I;j代表石家庄市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J指代全体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j∈J;k代表石家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K表示市级旅游集散中心的全体,k∈K;pl指需建设的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的数目,ph指需建设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的数目;ai表示旅游景区i一年内接待游客数量;dijk为游客由旅游景区i通过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j至市级旅游集散中心k的距离.
xijk为旅游景区变量,当旅游景区i被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j和市级旅游集散中心k服务时,取值为1,否则为0;yjk为旅游集散中心变量,当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j受到市级旅游集散中心k服务时,取值为1,否则为0;wj为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变量,当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配置在j点时,wj取值为1,否则为0;zk为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变量,市级旅游集散中心配置在k点时,取值为1,否则为0;
2.2 整合依据
石家庄市位于113°30′-115°20′E,37°27′-38°47′N.石家庄市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城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散客市场不断壮大.石家庄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特别是京广高铁的开通,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极大增进了石家庄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使得石家庄市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高.石家庄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工程建设进展极快,将大大便捷市内交通,为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建设提供了设施基础.
至2015年底,石家庄市有35处A级景区(辛集国际皮革城为旅游购物4A级景区),其中西柏坡为5A级景区,28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石家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规划在20年内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河北旅游的中心接待城市和集散中心,因此,研究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体系科学构建问题极具必要性.本文把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分为市级、区县、旅游景区共三个等级.以石家庄市公共交通始发站点作为各旅游集散中心的候选点.
数据收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区县旅游集散中心与35处旅游景区两两之间的行车距离和各旅游景区的年接游客人次数(2014年数据).第二阶段要得到石家庄市各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两两之间的行车距离.距离测定由我要地图网网站的测距功能完成,论文篇幅所限,具体数据略.我要地图网[18]与谷歌、百度的网络地图功能类似,但更适合大规模测距,且保持较高精度.本文所建模型属于网络定位[19]问题,只能借助于近似算法求解.研究中采用SAPHIIER 1[20]算法求解.
2.3 整合结果
根据调查数据,在PC机上应用Matlab 7.0软件编写程序并运行.首先,运行程度计算求得石家庄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数量与游客总满意度变化关系,确定石家庄市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个数为10个最合适.接着,根据石家庄市市级旅游集散中心数量与目标函数值关系确定石家庄市市级旅游集散中心个数为5个.
最后,对SAPHIIER 1算法展开,第一阶段中使用拉格朗日松驰算法,第二阶段使用蚁群算法运行程序求解,得到配置结果(表1).
表1 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整合结果
表1中第1列为需建设的石家庄市5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名单,第2列为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服务范围内的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名称和服务半径,第3列为石家庄市10个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名称,第4列为各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服务范围内的旅游景区名称和服务半径.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的整合结果,绘制了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整合图,如图2所示.由图2易看出: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通过整合模型优化后形成了以市级旅游集散中心为中心,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为次中心,旅游景区为外围的等级分明、均衡布局的组团结构,有力地保证了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体系的构建和高效运行,实证了所构建整合模型的合理性和所采用算法的高效性.
图2 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空间整合图
3 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组织协同
3.1 建立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协调机制,为组织协同提供基本保证
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职责,构建多方参与、公平有效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治理机制.遵循自愿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成立发展协调机构,统筹解决协作利益分享问题.妥善处置跨集散中心旅游投诉,打造旅游集散中心诚信信息共享平台,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从全局出发,统筹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规划,完成相关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细节,综合协调各相关部分,强化规划的约束力,最终形成完整的合作体系.通过整合产品,客源互送等方法推动全方位合作与交流.
3.2 强化全局意识,组织协同的整体优化
应着眼于京津冀乃至国内外客源市场全局,以创造游客最大满意度为价值取向,全局优化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市级、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均衡布局,构建高效运行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石家庄市各级政府应积极配合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相关指示,确保建设的用地落实,密切关注实施情况,保障建设的顺利进行.强化以白佛、平山、井陉、赞皇、辛集客运站为支撑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而不是当前的只以石家庄市市区旅游集散分中心建设为重点(如2015年石家庄市在石家庄北站、客运总站和西王客运站新设3处旅游集散中心).既要考虑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县,同时又要兼顾区位优越的普通区县,要着眼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方便居民出游两个视角开展建设,并努力向街乡和社区延伸.
3.3 构建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组织协同的多方联动
借助网络平台、终端上网设备,建立配套的电子网站,及时发布旅游服务信息,加强网上互动.融合餐饮、住宿、交通、景区(点)娱乐、购物等领域开发手机APP等产品,提高服务便利性,便于游客智能感知各类旅游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推进智慧旅游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上的运用,对旅游信息发布、景点开放、客流引导、服务配置等进行智能管理,实现旅游业务的高效联动.
3.4 构建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导向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组织模式
以编制旅游交通发展规划,构建低成本、大容量、互联互通的综合性快速交通网为导向,构建旅游交通一体化组织模式.要着眼于京津冀乃至国家、国际客源市场全局,统筹机场、港口、铁路等布局特点形成完善的旅游路网,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旅游直通车网络组织体系.积极整合多方人力、智力,推进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景区停车场、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安全防控,从安全督查、安全预案、旅游安全信息提供、安全应急服务、安全设施、安全保险保障等多个方面提供组织队伍支撑,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应急保障.鉴于石家庄市35个A级景区中,有15个与平山县旅游集散中心整合的现实,进一步加大平山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人力支撑力度,全方位筹集资金,畅通平山县至各景区的旅游交通,有效解决该集散心与景区联系易出现交通拥堵和旅游安全事故的突出问题.
3.5 明晰职责,整合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服务支撑体系
要明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旅游集散中心的职责.市级层面政府职责在于通过提供宏观指导、政策保障、监督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等搭建各级合作平台,应重点做好规范各区县旅游政策和制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封锁,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石家庄市政府需加大旅游集散中心规划与建设的介入程度,强化其公共务服功能,努力把其打造成为旅游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各区县政府应打破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客源、资源和产品共享意识.各级旅游集散中心应树立主体服务意识,努力实现游客资源的高效互通,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旅游服务.成立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行业协会,组织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做好利益协调、行业规范和教育、信息、咨询等服务.积极吸纳旅游企业参与,构建“行政+事业+企业”的多元服务模式.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建设应融入石家庄市公共服务体系和居民的生活,与石家庄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协调.
3.6 群策群力,实现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服务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牌化
旅游集散中心是散客旅游不断发展的产物,而散客的最大行为特征就是旅游需求的多元化.石家庄旅游集散中心必须由传统的单一“客运中心”服务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服务转变.如为满足不同需求,提供“同线不同游的”旅游服务、游客可据自身需要灵活安排游程等.要做好市场调研,科学定位目标市场.要深入挖掘游客的潜在需求,加大同酒店、旅行社、景区、运输企业的业务联系,分阶段、全方位引入服务,拉长服务半径和产业链.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要认识到旅游集散中心对于石家庄市居民而言仍属于新生事物,多数居民不了解其功能,甚至不知其存在.应在主要客运和公交站点设置广告牌和集散指示牌,通过互联网络、电视、媒体等加大宣传,使旅游集散中心逐渐成为游客出游的最佳选择.
[1]班若川.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发布,“十二五”期末我国将形成各类旅游集散中心(点)千余处[EB/OL].[2016-03-10].http://www.ctnews.com.cn/zglyb/html/2011-12/14/content_37184.htm?div=-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EB/OL].[2016-03-10].http://www.cnta.gov.cn/html/2011-12/2011-12-31-10-5-26806.html.
[3]BENSON D F,BAIRD R W.Designing good,Basic Visitor Centers[J].Parks,1979,4(3):16-20.
[4]SHI Y.The Accessibility of Queensl and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res’websites[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5):829-841.
[5]FALLONLD.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ourism Infrastructure[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3):289-308.
[6]PEARCE P L.The Functions and Planning of Visitor Centres in Regional Tourism[J].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2004,15(1):8-17.
[7]SMITH K,HOLMES K.Visitor Centre Staffing:Involving Volunteers[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3):562-568.
[8]黄国群.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及运作机制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1):16-19.
[9]伍海琳,彭蝶飞.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构建与布局研究——以长沙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7):1219-1225.
[10]西宝.基础设施网络整合与跨区域治理——“哈大齐”工业走廊与松花江水污染案例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7,4(4):17-30.
[11]毛子骏,费奇,欧阳敏,等.关联基础设施网络模型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9,36(3):5-8.
[12]马骏,唐方成,郭菊娥,等.复杂网络理论在组织网络研究中的应用[J].科学学研究,2005,23(2):173-178.
[13]李毅,柴国荣.管理研究网络范式评述与展望[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81-88.
[14]余力,左美云.协同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68-73.
[15]游群林.旅游资源群的协同管理机制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46-50.
[16]刘德艳.基于协同管理视角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J].旅游学刊,2009,24(6):6-7.
[17]陆相林,高树芳,赵宁,等.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优化配置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194-201.
[18]我要地图网[EB/OL].[2016-03-10].http://www.51ditu.com/.
[19]KARIV O,HAKIMI S.An Algorithm Approach to Network Location Problem[J].SIAM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1979,37(4):513-560.
[20]SERRA D,REVELLE C.The PQ-Median Problem:Location and Districting of Hierarchical Facilities[J].Location Science,1993,1(4):299-312.
(责任编辑 李健飞)
A Study on Facility Integration and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of Tourist Centers Network in Shijiazhuang City
LU Xiang-lin1,ZHANG Jie2,ZHAO Ning1
(1.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2.Office of Personnel Affairs,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 China)
With the tourists’behavior becoming more independent,tourist centers net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tourism public service,and determined urban tourism image,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presentsan optimized framework of tourist centers network.Based on the theory of hierarchical facility location,it establishes facility integration model of tourist centers network to maximize satisfaction of all tourists.Network optimization of tourist centers in Shijiazhuang City is taken as an case study,the number oftourist centers at city level and county level in Shijiazhuang City is calculated and its inter space link is optimized.Finally,the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t centers network in Shijiazhuan City are proposed.
hierarchical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urban tourist center network;facility integration;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Shijiazhuang City
F590
A
1673-1972(2016)06-0080-07
2016-04-19
2014年石家庄市社会科学基金(JJ1409);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BJ201409);石家庄学院科研平台“县域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发展软科学基地”基金
陆相林(1977-),男,河南台前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发展、管理系统优化与物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