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分我来补 一招显原形
——巧用割补法解决棱锥问题*
2016-12-01许钦彪
●许钦彪
(稽山中学 浙江绍兴 312000)
你分我来补 一招显原形
——巧用割补法解决棱锥问题*
●许钦彪
(稽山中学 浙江绍兴 312000)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主要和必考内容.从全国各省市历年高考试题统计分析,立体几何综合解答题中许多是与棱锥有关的综合问题.如果能分析清楚这类问题的命题依据、背景和来源,对解决这些棱锥问题是很有益处的.认清棱锥问题的来源,将其还原为规则几何体,再予解决的方法——“割补法”对于解决棱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棱锥;分割;添补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主要和必考内容.从全国各省市历年高考试题统计分析,每年必有一个立体几何综合解答题,其中许多是与棱锥有关的综合问题.如果能分析清楚这类问题的命题依据、背景和来源,对解决问题是很有益处的.
我们先从2个常见的棱锥问题入手分析.
问题1 如图1,三棱锥P-ABC的3条侧棱PA,PB,PC两两垂直,且长度分别为3,4,5,求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
图1 图2
从学生解答的情况看,普遍存在着解答过程冗长、说明不清、计算复杂等问题,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究其原因,是对这类棱锥问题的命题来源不了解,感觉陌生困难,从而找不到正确、合理、快捷的解决方法.事实上,这种棱锥都是相应的长方体分割得到的,因而,把其添补还原成相关的长方体,问题就会变得熟悉而简单,从而迎刃而解.
1)把所给三棱锥添补成相应的长方体(如图3),其外接球就是该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是对角线之长
球的表面积为
图3 图4
由此可见,认清棱锥问题的来源,将其还原为规则几何体,再予以解决的方法——“割补法”对于解决棱锥问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事实上,许多棱锥是由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分割得到的,这些棱锥综合问题其来源和命题素材是相应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理解了这类问题的背景和本质,就可以尝试把棱锥添补还原成相应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从而将其化为熟识的长方体、正方体问题来解决.
本文以几则高考立体几何综合题来说明如何巧用“割补法”解决棱锥综合问题.
(2008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
图5 图6
可见,巧用割补法把棱锥还原为相应的正方体后,问题变得简单熟悉,解答就更准确、快捷,其事半功倍的效果显而易见.
例2 若四面体ABCD的3组对棱分别相等,即AB=CD,AC=BD,AD=BC,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
①四面体ABCD每组对棱互相垂直;
②四面体ABCD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③从四面体ABCD每个顶点出发的3条棱两两夹角之和大于90°而小于180°;
④连接四面体ABCD每组对棱中点的线段互相垂直平分;
⑤从四面体ABCD每个顶点出发的3条棱的长可作为一个三角形的3条边长.
(2012年安徽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
分析 如果仅根据题意得到的棱锥看,由于要判断的结论多且涉及面广,问题就会感到陌生而困难.作为高考的一个填空题,时间上也必须快速.根据当年的高考评卷分析,此题失分的考生较多,其原因就是因为不能认识到该题的来源本质,只在棱锥上考虑,从而找不到正确简洁的方法.如果认识到了棱锥的来源本质,就会联想到长方体的3组对面对角线分别相等,认识到该棱锥是由长方体分割得到的,可以把它添补为相应的长方体(如图7),问题就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了.
图7
在长方体中容易判断出:
①不正确;
② 4个三角形的3条边长均相等,正确;
③若每个顶点3个夹角之和均小于180°,则4个顶点的夹角之和小于720°,而事实上,4个顶点的夹角之和(12个角)就是4个三角形面的角度之和等于720°,矛盾,不正确;
④每组对棱中点连线实际上就是长方体每组对面的中心连线,这3条线段交于长方体中心且垂直平分,正确;
⑤每一个顶点的3条棱其中2条棱是夹边,第3条与对边等长,如AB,AD为夹边,AC和BD等长,而ABD是三角形,AB,AD,AC长当然也可以构成三角形,正确.
例3 如图8,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
1)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015年安徽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
图8 图9
例4 如图10,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MD⊥面ABCD,NB⊥面ABCD,且MD=NB=1,E为BC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NE与AM所成角的余弦值.
2)线段AN上是否存在点S,使得ES⊥面AMN?若存在,求出线段AS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9年福建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
图10 图11
分析 据题意可知,此命题源于正方体,还原为棱长为1的正方体(如图11)后,就化为熟悉的正方体问题了.
从而
2)若ES⊥面AMN,则有ES⊥AN,即ES在正方体前面的射影BS⊥AN,此时S必为AN的中点,ES在正方体上面的射影(S′,E′必为所在棱的中点)E′S′⊥MN,即ES⊥MN.
图12
例5 在如图12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A∥PD,MA⊥平面ABCD,AD=PD=2MA,E,F,G,H分别是MB,PC,PB,PA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EF与PA所成角的余弦;
2)求平面EGF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求平面EGF与平面DHF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2010年山东省数学高考试题改编)
分析 此命题从给出的已知图中较难找出所求的线、面之间的关系.考虑到题设条件,可将其添补还原为如图13所示的正方体,就较易得出相互之间的关系.
如图13中,作正方体中截面INQR,显然E,G,F在该平面内.
图13 图14
1)取PD,MA的中点K,S,则EF∥SK.问题就化为在左侧平面正方形(如图14)中,求SK与对角线PA所成角的余弦,再设O为KD的中点,则所求角化为更简单易求的∠PAO.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
2)面EGF就是中垂面INQR,显然面EGF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90°.
3)面EGF与面DHF所成的角就是面DHF与中垂面INQR所成的角θ.由图14易知△DHF在中垂面上的射影就是△NGF.
由射影面积公式得
�2015-12-29;
2016-01-19.
许钦彪(1962-),男,浙江绍兴人,浙江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O123.2
A
1003-6407(2016)0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