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进课堂”的需求调查与对比分析

2016-12-01庄涵汤拥华

消费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娱乐问卷院校

庄涵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大学生“手机进课堂”的需求调查与对比分析

庄涵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沿海和内陆地区13所大学5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及对比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手机进课堂”的需求呈多元化,大学生“手机进课堂”需求与人口属性对比分析,得出了总体差异不明显的结论。为此,从人际氛围、智慧课堂、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 手机进课堂 需求 调查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手机进课堂”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高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也影响了其学习、生活和心身健康。如何从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角度辨正分析问题,减少大学生“手机进课堂”的消极影响,将是各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所面临着新的挑战。

基于以上的认识,项目组围绕大学生“手机进课堂”主题,试图从手机功能、休闲娱乐、人际交流、学习扩展、打发时间等方面对大学生“手机进课堂”的需求进行现状调查及对比分析,旨在探寻实在、管用、有效的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推助课堂学习良好生态的构筑。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的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尽量体现调研地域和高校类型的丰富性和代表性。对不同地区13所院校(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成都文理学院、泰山医学院、新疆警察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集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共计585名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放585份问卷,剔除回答不完整和随意作答的问卷,剩余54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2.8%。不同学校调查样本在人数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 被试样本的基本特征

研究对象的男女性别较为接近。由于大四学生调查期间在外实习较多,只占14.4%,其他年级所占比例在28.2%-24.3%间,总体比例基本均匀,根据学校设置专业不同,把样本的专业合并为文科和理科,以方便统计。

2.调查的程序

采用团体问卷答题方法,省内高校由项目组成员担任主试,省外高校由项目组负责人提请母校(杭州二中、苍南中学)老师委托学友担任主试。问卷下发后,主试先指导同学正确填写调查问卷,强调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仅用于科学研究。主试在确认被试理解相关要求后开始答卷,并当场收回问卷。

3.调查的内容

本研究从五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手机功能、休闲娱乐、人际交流、学习扩展、打发时间等方面。并进行人口属性的对比分析,包括:性别、专业、年级、院校、区域等因素。

4.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T检验和F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手机进课堂”需求的统计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手机进课堂”的需求呈多元化。课堂手机使用既有对人际沟通的需求,也有休闲娱乐、消费和学习的需求。既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也可以给课堂中的学与教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手机进课堂所暴露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上过度使用手机必然导致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使整体的学习时间被割裂成碎片,最终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则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心身健康。

综合文献,调查把“手机进课堂”需求分为五个方面:学习帮助、手机功能、休闲娱乐、人际沟通、打发时间等。

表2 课堂使用手机需求统计表

调查显示:课堂手机使用对人际沟通的需求最高,达到了总调查人数的65.0%,其次是休闲娱乐需求,学习帮助需求,仅占23.4%,且有22.4%的人有时是漫无目的地打发时间。

2.大学生“手机进课堂”需求的对比分析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人口统计特征(性别、专业、年级、院校、区域等因素),除个别选项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性差异不大。

(1) 大学生“手机进课堂”需求与性别的统计分析

表3 不同性别之间课堂手机使用需求T检验

注:*P<0.05,**P<0.01

从表中可以得出,在课堂手机使用需求上,只有“学习帮助”和“人际沟通”两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他因素男女均较一致。根据均差可以看出女生认为“学习帮助”和“人际沟通”的需求均比男生多。从现实观察,女生相对比男生学习态度较为认真,女生同伴交往需求较男生多。

(2) 大学生“手机进课堂”需求与专业的统计分析

表4 不同专业之间课堂手机使用需求T检验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课堂手机使用需求上,只有“学习帮助”上存在专业差异,且文科较理科课堂使用手机“学习帮助”高。其他需求文理科专业较一致。

(3) 课堂手机使用需求与学校的统计分析

表5 不同学校之间课堂手机使用需求多重比较

经F方差分析发现,“学习帮助”、“休闲娱乐”、“打发时间”需要职业院校均与重点院校和本科院校均存在差异,在“学习帮助”方面,重点院校和本科院校均大于职业院校;相反,“休闲娱乐”、“打发时间”方面,职业院校均高于重点院校和本科院校。这可能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有关。

(4) 大学生使用手机使用需求与年级的统计分析

表6 不同年级之间课堂手机使用需求多重比较

从上表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的在休闲娱乐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之间的均差值为负,说明大二、大三、大四比大一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休闲娱乐需求较高。

(5) 大学生使用手机需求与地区的统计分析

表7 不同地区之间课堂手机使用影响因素T检验

由表7可以看出,在“学习帮助”上东西部地区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东部大学生认为手机使用对学习帮助更大。同时,东部学生在手机使用的“休闲娱乐”需求上又多于西部地区学生,这可能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学生从小休闲娱乐的方式有关。

四、启示与建议

1.营造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氛围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真实和虚拟相互交替的人际关系挑战。一方面大学生接触的社会关系空间有限,“强关系”的范围仅限于家长、亲友,这“强关系”对象的信息提供的量有限,信息的质量也难于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现实交往的私密空间不足和安全的保障不利,这就迫使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不断扩大自己的交往需求。正是引生虚拟世界的重要渊源。因此,要充分运用大学特有的文化氛围,提供更加有效的人际交往平台。

学校的社团组织要体现实在、管用、有效,要丰富社团的内涵和形式,可以采用组织引导及个人意愿等办法。多角度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更多大学生在活动中彼此交流,拓展视野,摆脱失落情绪,加强内在定力。使其自觉从沉溺手机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2.努力打造智慧课堂

调查表明: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上课时用手机漫无目的地打发时间,感到课堂乏味无聊,听与不听一个样,只能借“机”生趣。诚然,从学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这种认识本身就有问题,但是,如何提升教的磁力,必将有助于良好课堂生态的构建。

因此,要改变传统“讲学”的单一授课形式,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智慧课堂。 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案例、不同观点的交锋、相关理论、知识背景,包括自己的教案、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放到教师自己的MSN、博客空间、QQ群或网络教学平台里,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交流互动,从而忽略手机在课堂里的过度存在。

3.形成疏堵有度的机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进课堂同样有利有弊,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弊大于利,但是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环境中使用手机都是不可接受的。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因此,在对待大学生“手机进课堂”的问题上,既不能全面杜绝,也不能放任自流,熟视无睹。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手机进课堂管理机制”,主动出击,达到趋利避害,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合理利用,发挥学习帮助等优势。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把手机二维码做为一种新型的媒介,用于教学的实验研究,包括把手机短信作为课堂反馈系统(CFS)的桥梁。

[1]匡文波. 手机媒体概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靖鸣,刘锐. 手机传播学[M].新华出版社,2008.

[3]叶飞. 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J].教育科学研究,2011.

[4]黄娟娟. 教育调查问卷设计的常用问题及对策[J].上海教育科学,2015.

[5]李莹.金鑫.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沈阳某高校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6]张文静,郑红娟 .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7]牟芷,王越 .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8]杨云,王丽丽,金梅,曹静,刘志姣,孙英梅.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

[9]方家胜.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调查与引导路径——以南京某高校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

[10]殷永贵,尹发利,程家国.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

庄涵,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本科在读。汤拥华,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手机进课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10353028)。

猜你喜欢

娱乐问卷院校
问卷网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